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國太
- 登場作品:《三國演義》
- 性別:女
- 身份:孫堅的次妻
- 主要事跡:甘露寺招親
人物經歷,人物分析,歷史原型,相關影視,
人物經歷
後周瑜設下美人計,欲以婚姻為由將劉備賺至東吳,乘機監禁劉備而以此為要挾交換荊州。劉備到達東吳後,用諸葛亮的錦囊妙計,將與孫權之妹結親一事傳遍全城。吳國太得知謠傳批評周瑜孫權,又在甘露寺看上了比自己女兒大三十多歲的劉備,最終將孫劉婚事促成。劉備後來劫持孫夫人逃回荊州。
當孫權準備以張昭之計攻伐荊州時,吳國太出面阻止,認為這是張昭在害自己女兒性命。孫權派遣家將周善帶領心腹前往荊州接回妹妹,張昭提議以吳國太病重為由,讓孫夫人順利回吳。正巧此時劉備已前往益州,孫夫人便乘機攜劉禪逃回東吳,但途中趙雲、張飛追來,周善為保護孫夫人被張飛所殺,劉禪也被追回,好在孫夫人已順利離開,最後得以與吳國太重聚。
人物分析
吳國太——丟西瓜撿芝麻的反面女性形象
吳國太,《三國演義》第六回初次提及,並在孫夫人的婚嫁中充當了重要角色,然而除了曾經提醒“外事不決問周瑜”,她在演義無時無刻不充當了孫吳和個人的反面形象。這一點來說,和正史中發揮著國家政治和個人智慧色彩的吳夫人(演義里她的姐姐)比簡直可以完全堪稱兩類人了。
周瑜提出“假招親”,本意是借招親之名誘使劉備來吳,這完全是重視國家大事的正面行為,可是計謀暴露後,吳國太只因擔心女兒“望門寡“”堅持以假亂真,卻完全岡顧未婚夫比女兒大三十多歲事實;相親時看中劉備的梟雄身份,甚至不惜坑兒子(或者說是外甥)助女兒女婿逃出東吳,卻從未看透劉備顛沛流離的經歷、“女人如衣服”的本性;過了很久以後,當孫權與張昭圖謀荊州之時,她倒又堅決要求接回女兒了,到頭來,她除了劇情上“欺凌”“貶損”孫權,周瑜以外,對女兒也沒有什麼幫助——孫夫人到底還是和劉備離異成了寡婦,甚至以致最後身死。和當初到底哪個好呢?
吳國太“胳膊肘往外拐““自家人損招專傷自家人”。倒讓孫權周瑜等孫吳勢力叫苦不迭,只便宜了諸葛亮劉備等人,正中他們下懷。孫夫人投江而死的的那刻,雖然沒有記載吳國太的反應,不過我想吳國太心裡是懊悔的。假使當初沒有吳國太沒有堅決要求結婚,孫夫人怎么會淪落到如今這個下場呢?假如沒有她的暗中破壞,一直以來為國著想的周瑜,怎么反倒成就了“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談,不幸吐血而死呢?倒應該說,“丟了女兒又折國”的最好詮釋就是吳國太。這一切的一切的悲劇就是吳國太一手促成的———不過說起來,她就是羅貫中基於“蜀漢中心”未由所創造出來的人,卻被設定成了孫堅次妻,吳夫人的妹妹。所以做出的行動與人物身份完全不符,顯得從常理來看匪夷所思(例如看上年近半百的劉備),成了一個明顯有缺陷的小說形象。
如果人人都像吳國太這樣只在乎“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婦女“貞潔坊”這種小義,最後反而創造出孫吳的國家悲劇和孫夫人個人的婚姻悲劇。為什麼大禹“三顧家門而不入”這樣為國家不顧個人的行徑,反而會被提倡,成為響徹古今的大義呢?雖然只是小說虛構人物,但也要警醒啊!
歷史原型
考《三國志·吳夫人傳》載:“孫堅聞其才貌,欲娶之。吳氏親戚嫌堅輕狡,將拒焉,堅其以慚恨。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遇,命也。’於是遂許為婚,生四男一女……及權少年統業,夫人助治軍國,甚有補益。建安七年,臨薨,引見張昭等,屬以後事。”又《三國志·孫堅傳》裴松之注引《志林》曰:“堅有五子:策、權、翊、匡,吳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
《三國演義》敘吳國太事多有不實。首先,吳夫人是被迫嫁給孫堅的。三國演義卻說吳國太是跟吳夫人一起過來的,竟然吳夫人都不願意嫁給孫堅,怎么可能還帶自己的妹妹一起過來,其次,孫堅生有五子三女,其中吳夫人生四子一女,另一子朗庶生,不知所出;小說卻將吳夫人所生一女及庶生之孫朗說成“吳國太”所生,且將孫朗的別名仁,說成是一女之名。第三,吳夫人之被提及她有一弟吳景,妹妹毫無記載。
吳國太的人物原型是孫堅之妾丁氏,生孫堅庶子孫朗(又名孫仁),並沒有生女兒的記載。這在《三國演義》中,分別成了吳國太所生的一子(孫朗)一女(孫仁,後來的孫夫人)的姓名,丁氏也搖身一變,成了吳夫人的妹妹,孫堅的次妻。
相關影視
2009年《三國演義動畫版》:吳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