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謨(生卒年月不詳),字蜀龍,男,漢族,四川井研縣人,清丁亥進士,善謀劃,富學問,為趙爾豐度支部(財政部)主事。
基本介紹
- 本名:吳嘉謨
- 別稱:號蕙軒
- 字號:字虞三
- 所處時代:乾隆年間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江蘇如皋
- 主要成就:書畫
人物生平,人物榮譽,
人物生平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藏曆第十五繞迥火陰羊年)五月,吳嘉謨護理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經營川邊,在萬端條理中,經過精心考慮,決定以辦學作為“興學、練兵、通商、屯墾、設官、變俗六大議事”之“綱”,得到趙爾豐的批准。於是,趙爾豐在打箭爐(今四川康定)設川邊學務局,任命吳嘉謨為總辦,負責籌措學費、考查規制、採購圖書儀器、延聘教習、派學勸學等事宜。次年,川邊學務局移到巴安(今四川巴塘),吳嘉謨確定以巴安為中心發展興學事業,因此在鹽井、江卡設立西學區,開辦官話學堂。規定凡7~12歲的少年兒童必須入學讀書;凡入學者免交學雜費,所有紙、筆、墨、硯、書籍等物均由學堂供給。學堂實行獎學;凡國小畢業成績為第一名者,免其家長“烏拉差役”3年;第二名者,免2年;第三名者,免1年;學生成績為前7名者均有物質獎勵;每學期考試成績突出者,另設特別獎勵。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藏曆第十五繞迥土陽猴年)六月,吳嘉謨在西學區的鹽井縣開辦官話學堂10所,共有男女學生354名;在江卡開辦官話學堂1所,共有男女學生30多名。宣統元年(1909年,藏曆第十五繞迥土陰雞年),在寧靜縣開辦官話學堂3所,共有男女學生100餘名。入學學生按年齡編為甲、乙、丙三個班。甲、乙兩班開設修身、讀經、國文、歷史、地理、算術、圖畫、手工、唱歌、體操等課程;丙班學生學單字、背誦“九九表”。民國時期,吳嘉謨所辦官話學堂均改為縣立國小,後因經費不足,不少學校停辦。
吳嘉謨在川邊西學區開辦學堂,為鹽井、寧靜兩縣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趙爾豐對其川邊興學業績給予高度的評價,在宣統二年(1910年,藏曆第十五繞迥鐵陽狗年)《關於辦學人員三年屆滿擇優請獎折》中向朝廷奏道:“關外學務局,委在籍度支部主事吳嘉謨充當總辦。該主事不以蠻地瘠苦,熱心毅力,選委員,延教習,購堂器,欣然出關。其時蠻民新附,知識未開,一聞新設學堂,群皆疑阻。且謂令其子弟支差,不願就學。該主事廣募通譯,督同勸學員等賓士於冰天雪地之中,周曆遐荒,多方勸導。數月之後,蠻民稍釋疑慮,漸就範圍。……該主事以學生可以直接言談,即乘機演說入學之益。”
人物榮譽
由於吳嘉謨在川邊辦學成績卓著,不但受到朝廷的獎勵,川邊人民還給予其“西方聖人”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