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康(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健康(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健康Wu Jiankang(1942 -),江蘇泰興人。1970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科大電子學院和中科院自動化所"感測網路與套用聯合研究中心"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健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泰興
  • 出生日期:1942
  • 職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中國科技大學
  • 主要成就: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人物經歷,主要經歷,訪問學者,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吳健康,1979年赴英國倫敦大學進修。1981年回國。此後曾赴美國匹茨堡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德國愛爾朗根大學從事合作研究。現在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工作,從事圖象處理方面的教學與研究。1990年被國家教委和國家科委授予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被合肥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著書二部、譯書,一本、合編書一本。在國內外發表論文三十多篇。

主要經歷

--2005.9-今 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自動化所 - 國科大 "感測網路和套用聯合研究中心"主任;
--2002-2006新加坡信息與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新方向部主任.創立新興研究領域:腦信息學(NeuroInformatics)和生理信息學(PhisioInformatics);作為先驅者之一,在感測網路系統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2001-2002年卓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以其獨創的保護電子及紙張檔案的一體化技術,成功創建卓信科技有限公司,獲歐洲最大的投資公司3i投資。世界著名的諮詢公司GigaInformation Group認為:"吳博士是一位非凡且具遠見卓識的人物(an exceptionallybright visionary)。卓信科技產品的市場代表一種重大機遇。卓信科技以一種獨特而有效的方式將物理檔案世界和電子檔案世界統一起來。";
--1998-2001年新加坡肯特數位技術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副所長.將所領導的實驗室 VIP(Visual InformationProcessing)建成被同行稱為"世界該領域開拓性實驗室之一(one of the pioneergroups in the world in this field)".成果包括:世界第一個人臉識別系統(1993);彩色地圖數位化系統(1996);網上地理信息系統(1995).在多媒體信息處理、儲存和索引、及產權和使用權保護方面,首次建立了一整套理論和技術;
--1993-1998年新加坡系統科學研究院新一代計算機實驗室主任
--1970-199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986 副教授
--1989 教授

訪問學者

--1979-1981 全國第一批訪問學者於英國帝國理工工作2年
--1982 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負責科大與東大5年合作項目前2期(1982-1991)
--1986 匹次堡大學訪問副教授
--1989 德國洪堡學者(Erlangen大學)

主要貢獻

主持國家科學基金項目、“六五”、“七五”、“八五”攻關項目、“863"高技術項目等18項。
科技成就:
--1999-2003年,創建並領導法國科學院(CNRS)、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及數位技術研究院(KRDL)合作實驗室,在數字圖象和電視的自動索引與檢索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年經費一百萬美元。法方派研究人員來新長駐。這是法國科學院在亞洲僅有的兩個這類實驗室之一,另一個是東京大學。
--1998-2000主持研發了能在網上遞送紙檔案原件的系列技術,它包括:1)多層信息水印,2)遠程列印控制技術,3)數字簽章保護技術, 4)數字檔案使用權保護技術。產品為花旗銀行、東方海外、瑞士鐵路等使用。
--1996 主持研發了最快的彩色地圖數位化系統(NeuroVec)。經用戶測試,比同類國際名牌產品快一到二十倍。
--1995 主持研發被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總幹事認為是世界首個智慧型商標管理及查重系統(STAR, System for Trademark Archival and Retrival)。
--1994年,在幾百個申請中,被日本新一代計算機專家組選為海外四家實驗室(其他三家為:德國計算機研究院GMD,荷蘭大學聯盟,瑞典科學院機器人研究所)之一的負責人。自1994 至2001,每年獲日本方面研究經費約為一百萬新元(七十萬美元)。九年中,共獲研究經費約650萬美元,在多形態人計互動和自組織多媒體系統的理論和技術上取得重大成果。
--1992-1993 主持研發世界首個人臉識別系統(CAFIIR, Computer-Aided FacialImage Inference and Retrieval),具有人臉合成、相似檢索、模糊檢索等功能,並為警察所試用(1993),後開發成產品。
--1986-1990 主持研發了最早的面向對象的地理信息系統,並套用於黃土高原資源調查,獲國家(三等)及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教委和科委聯合授於"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1980 最早的圖象內容自適應數據壓縮方法,獲得當時最好的壓縮率,為英皇家空軍採用。
--1975年中國首台100兆數字頻率合成儀主要研發者。
--18個國際(美國及其它在PCT中的主要國家)專利,由國際著名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Marcel Dekker, Inc., 科學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等),出版5部專著,在國際著名學刊上發表約百餘篇專著。文章被美國名教授譽為"為其他學者開拓了一個新課題open a new research topic for others to explore."。
--中國模式識別委員會第一屆委員。作為組委會(副)主席或委員,每年參予組織兩個以上國際學術會議。

獲獎記錄

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各一次,.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三次,全國科學大會獎一次。
獲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