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降清

吳三桂降清

《吳三桂降清》是2011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本書講述了吳三桂降清深刻的歷史背景和複雜的發展過程

基本介紹

  • 書名:吳三桂降清
  • ISBN:9787546341309
  • 頁數:135頁
  • 定價:14.80元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出版時間: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 開本:16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胡克誠、張利編著的《吳三桂降清》為叢書之一,他曾牽動了歷史的命脈,成為決定歷史關鍵進程的關鍵人物;他的一生堪稱跌宕起伏,充滿變數。他既有“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艷麗故事,又有金戈鐵馬、叱吒風雲的鐵血篇章,還有為權力、私慾而角逐、拼殺、無視忠義的不恥行徑……《吳三桂降清》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zzjj}
吳三桂為遼東人氏,祖籍高郵,字長白,其父吳襄為錦州總兵。長期參與著對清作戰。崇禎十二年(1639年),27歲的吳三桂被任命為寧遠團練總兵,並有較為出色的實戰業績,“忠可炙日,每逢大敵,身先士卒,絞殺虜級獨多”。
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進入北京,崇禎於煤山自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在一片石戰役中擊潰李自成,隨後,因鎮壓農民起義和執殺南明桂王有功,被清朝封為平西王,管理雲南貴州地區。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議撤藩,吳三桂聯合尚之信、耿精忠,以反清復明為號召起兵反清,史稱三藩之亂。其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湖南衡陽稱帝,國號為周。同年在長沙病逝。孫吳世藩繼位,勢力日衰。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軍攻陷昆明,“三藩之亂”平定。
雖說在與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作戰時向滿清求援乃事實,但吳三桂是否降清,則頗多爭議。
認為吳三桂投降清朝無疑的觀點有二。一是清朝最高統治者視吳三桂為降將,如清攝政王多爾袞就把吳三桂作為部下來驅使,“命三桂兵各白布系肩為號”,“命三桂軍先鋒”,又“命吳三桂以步騎二萬前驅追賊”。其後剝除吳三桂爵位時,並有如下用語:“逆賊吳三桂窮蹙來歸,我世祖章皇帝念其輸未投降,授之軍旅。”(《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如此看來,吳三桂投降無疑。其次,吳三桂此後不但拒絕南明政權福王的多次反清復明示意,更於之後出兵緬甸追殺南明永曆王,這幾乎是吳三桂背叛明廷的鐵證。
持相反觀點者則認為,以吳三桂過往抗清強硬態度而言,其聯合清朝對抗李自成系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但這不能證明投降事實,且多爾袞在山海關戰後加強了對吳三桂的控制,這可以理解成對降將的不信任,但也可以理解成恰恰因吳三桂未降,多爾袞才要予以拉攏控制。而且,在山海關戰後,吳三桂曾發布檄文,其中有“周命未改,漢德可恩”、“試看赤縣之歸心,仍是朱家之正統”等語句,證明吳三桂仍未降清。而隨後攻陷北京,吳三桂欲立朱明太子,這也是其未降的證據,只是因多爾袞命其西行追賊,方打亂了吳三桂的謀劃而已。
一六四四年四月十五日,清攝政王多爾袞接到了這樣一封書信: ……流寇逆天犯闕……先帝不幸,九廟灰燼……三桂受國厚恩,憫斯民之罹難,拒守之邊門,欲興師問罪,以慰人心,奈京東地上,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國與北朝通好,二百餘年,今無故而遭國難,北朝應惻然念之。而亂臣賊子,亦非北朝所宜容也。夫除暴剪惡,大順也;拯危扶顛,大義也;出民水火,大仁也;興滅繼絕,大名也;取威定霸,大功也;況流寇所聚金帛子女,不可勝數,義兵一至,皆為王有,此又大利也。王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會,誠難再得之時也。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脅西脅,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惟財帛?將裂土以酬,不敢食言! ? 這些充斥著“大仁”、“大義”字眼的文字——“亡國孤臣”吳三桂的這番“忠義之言”,是在吳三桂被李自成圍困在山海關後寫出的。走投無路之時,他顧不得什麼華夷之分,敵我之辨,向昔日不共戴天的死對頭髮出了乞求。可是連乞求都是這么慷慨激昂,大義凜然,滿腔悲憤,真好象文天祥再世,申包胥重生。可是,就連不識幾個漢字的多爾袞也一目了然,這不過是一封投降信而已。

目錄

一、孝聞天下,青年拜將
二、松山潰逃,免罪升職
三、甲申之變,何去何從
四、衝冠一怒,乞師關東
五、激戰石河,剃髮降清
六、引狼入室,千古罵名
七、圓圓曲下,功過誰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