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各地發現,
形態特徵
象鼻藤是灌木,高4-6米,或為藤本,多分枝。幼枝密被褐色短粗毛。羽狀複葉長6-8(-10)厘米;葉軸、葉柄和小葉柄初時密被柔毛,後漸稀疏;托葉膜質,卵形,早落;小葉10-17對,線狀長圓形,長6-12(-18)毫米,寬(3-)5-6毫米,先端截形、鈍或凹缺,基部圓或闊楔形,嫩時兩面略被褐色柔毛,尤以下面中脈上較密,老時無毛或近無毛,花枝上的幼嫩小葉邊緣略吳波狀,成長時邊緣略加厚,下面細脈乾時近黑色。
圓錐花序腋生,比複葉短,長1.5-5厘米,分枝聚傘花序狀;總花梗、花序軸、分枝與花梗均被柔毛;花小,稍密集,長約5毫米;小苞片卵形,被柔毛,脫落;花萼鐘狀,略被毛,萼齒除下方1枚較長,為披針形之外,其餘的卵形,均具緣毛;花冠白色或淡黃色,花瓣具短柄,旗瓣長圓狀倒卵形,先端微凹缺,翼瓣倒卵狀長圓形,龍骨瓣橢圓形;雄蕊9,偶有10枚,單體,花絲長短相間;子房具柄,沿腹縫線疏被柔毛,其餘無毛,花柱短,柱頭小,有胚珠2-3粒。
莢果無毛,長圓形至帶狀,扁平,長3-6厘米,寬1-2厘米,頂端急尖,基部鈍或楔形,具稍長的果頸,果瓣革質,對種子部分有網紋,有種子1 (-2)粒;種子腎形,扁平,長約10毫米,寬約6毫米。花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溝疏林或山坡灌叢中,海拔800-2000米。
分布範圍
產自中國陝西、湖北、四川、雲南、西藏。印度、錫金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賓川。
主要價值
葉(麥刺藤葉):消炎,解毒。用於疔瘡,癰疽,毒蛇咬傷,蜂窩組織炎。
【僳僳藥】節乾曲此:葉治疥瘡,癰疽,竹葉青蛇咬傷,蜂窩組織炎《怒江藥》。
各地發現
2023年,福建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記錄了物種象鼻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