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麗的漵水河,用她甘美的乳汁,哺育了一位頂天立地的女英雄,這就是我國早期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向警予烈士。 林佳編著的《向警予的故事》以清麗的語言,細膩的筆觸,真實而生動地展現了向警予探索的一生、奮鬥的一生、奉獻的一生,奏響了一曲英雄的偉大頌歌。 《向警予的故事》讓讀好書、學英雄成為社會風氣,讓革命英雄主義代代相傳,是一本思想性與可讀性兼備的青少年讀物,其出版受到了廣大中小學生及其教師和家長的熱烈歡迎。
基本介紹
- 書名:向警予的故事/讀故事學英雄文學叢書
-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 頁數:158頁
- 開本:32
- 作者:林佳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林佳編著的《向警予的故事》以我國廣大讀者、尤其是中小學生及其教師和家長喜聞樂見的講故事的文學形式,講述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向警予的光輝事跡和崇高精神。
圖書目錄
新視野
外出求學
“我叫警予!”
最初的鬥爭
鴻鵠之志
創學之初
“男女同校”的風波
走出漵浦
“家庭戰爭”
鼓女志,呼女權
向蔡同盟
友好的辯論
巴黎的鬥爭
忘我忘家的人
杜家的“女傭”
艱苦人生
冬天裡的爐火
初識“向先生”
同唱“女工苦”
兩毛錢的故事
入黨培養人
江邊的秘密和“小老師”
舊友之爭
“愛國女神”
革命的母親
啟蒙
到基層去
第一個老師
領路人
兩個主編
培養“獨苗苗”
勇渡長江
一場虛驚
最後一個春節
英勇被捕
獄中的鬥爭
為革命事業而獻身
人生的榜樣
文摘
漵浦是湖南西部山區的一個小,縣,縣城依山傍水,景色秀麗怡人。這便是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向警予的家鄉。向警予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一位女黨員,也是中共早期傑出的婦女領袖。直到今天,她的家鄉漵浦仍舊流傳著她在這裡生活和學習的許多動人故事。
1895年9月4日(陰曆七月十六),漵水河畔的一棟老式四合院裡,傳出了一陣嬰兒“哇哇”的啼哭聲-。第九次做父親的向瑞齡激動地衝進房中,顧不得向虛弱的妻子鄧玉貴送上些體貼溫存的安慰之辭,便抱起了新出世的女嬰。向瑞齡心裡湧起一陣幸福的潮水,他輕輕地拍著嬰兒,喃喃地為她取了個乳名——“九九”。
這個“九九”便是向警予。九九的母親鄧玉貴,是漵浦縣姚家田人,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一生勤勞儉樸,為人淳樸厚道。父親向瑞齡,又名向嘉年,原來住在漵浦縣溫湖村,幼時家境貧寒,曾以打豆腐、販運陶瓷器為生。後來才慢慢發家,被縣城有名的商店“鼎盛昌”的老闆看中做了管事。晚年的時候,他曾擔任過商會會長。
在九九降生的那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之後,各國列強紛紛在中國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在這山河破碎、時局動盪的年代,向瑞齡這位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雙重壓迫下發展起來的新興資產階級商人,也渴望著國家能夠繁榮富強,人民能有個安定生活的社會環境。他在商界生活了幾十年。深知商場的艱險,於是,他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求學深造,將來以知識立足於社會。
九九從小就聰明伶俐,父親對這個可愛的女兒便疼愛有加。從五歲起,父親和兄長們就開始教九九識字。先是《三字經》、《百家姓》,後來又慢慢指導她學《孝經》、《幼學》等啟蒙讀本。慢慢地,小九九愛上了讀書,年幼的她每日除了幫助母親做家務,便是入神地寫字、朗誦。她渴望著將來自己也能像大哥仙鉞、五哥仙良、七哥仙鐘那樣,讀許多的書,做許多的事。
九九八歲了。冬天裡的一個飄著小雪的上午,九九正在院子裡背詩,突然見大哥仙鉞興沖沖地從外面回來了。她正要跑過去叫大哥,卻見他神秘地向她“噓”了一下,然後扭身進了堂屋。大哥要做什麼?和自己有關嗎?九九好奇地貼近了堂屋的木窗。
屋裡面大哥正在和父親討論著什麼問題,聲音不大,而且語速很快,隱隱約約地,九九聽見什麼“學堂”、“女娃”之類的詞兒,而且大哥似乎還提到了自己的名字。九九的心立刻狂跳起來:莫非是要送自己上學堂了?可這縣城裡還從來沒聽說過女孩子可以上學的呢,況且,一向循祖宗之規行事的父親會同意嗎?想到這兒,她不敢再聽下去了,於是,乾脆合上書本坐在院子裡的小凳子上,忐忑不安地等待著。
不一會兒,大哥滿臉是笑地出了堂屋。他快步走到九九跟前,兩隻有力的大手一下子就把她舉了起來,在空中旋了仨圈兒,急得九九直喊。大哥將她放了下來,笑吟吟地注視著她,又鄭重地理了理她耳邊的一縷頭髮,這才一字一頓地說:“你明天可以到城西的學堂上學啦!”
原來,在頭一年(1902年)的4月,湖南巡撫院奉清政府開設新學校的詔諭在省城、府廳和州縣分別設立了大、中、國小堂。前不久,大哥仙鉞就和當地的一些開明人士在城西的文昌閣開辦了一所國小。但當時的封建意識相當濃厚,仙鉞和同事們四處奔走遊說,家長們還是不願送女孩上學。他們認為女孩子就應該在家守著“本分”,不能到外面去拋頭露面,況且女子讀書也沒啥用處,回頭還是要回家相夫教子的。於是在整個漵浦縣城,幾乎沒有一個女孩來人學。終於,在大哥的鼓動下,九九第一個上了國小,大哥和父親還給她取了個學名,叫向俊賢。
向俊賢高高興興地背上了小書包。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在漵浦縣城開了女子人校讀書的先河。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