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求緯, 男, 生於1946年11月, 生長於長江三峽的重慶市萬州區。1969年開始在全國報刊發表文學作品。作品以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為主, 以樸拙、深情、含蓄見長, 已形成自己的風格,多次在全國各級獲獎,作品曾被收入國內各種選集。
基本介紹
簡介,履歷,作品,榮譽,
簡介
向求緯1965年高中畢業後,1965年赴四川城口縣插隊13年、工作7年, 乾過知青、藥牧場工人、代課教師、進修校教師、文化館文學輔導幹部、縣誌編纂人員,1983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系(函授)。1985年調回萬州日報(現三峽都市報)作編輯。其間讀完西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系函授。1985年起歷任四川省《萬縣日報》編輯部編輯、副主任,主任編輯。重慶市作協副主席,市萬州區作協主席。2004年1月提前退休。
履歷
1965年的向求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心裡卻沒有一絲迷茫。
那時他剛從萬一中畢業。在萬一中,他就已經是嶄露頭角的小才子。他的同學張永柱回憶說,那時校園里教學樓前有一塊很大的黑板,定期或不定期地抄錄一些雋永的詩文,向求緯的詩文是黑板上的常客,寫美麗的江城,寫可愛的校園,清新極了。
不過1965年向求緯高中畢業,卻因受親戚“成分”牽連,失去了考大學的資格。但這個愛寫詩的、對生活充滿浪漫情懷的人一點都不覺得遺憾,儘管當時毛澤東還未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號召,但知青上山下鄉已經蔚然成風,向求緯也想到廣闊天地去大有作為。他豪情萬丈地說:不但要到農村去,而且要到最偏遠的地區去!
於是他被分到城口。他非常滿意。城口有張《城口報》,可以在上面發表詩文;城口聽說有山歌,有茶園,有山歌有茶園的地方就可能會有“劉三姐”!
確實有張《城口報》,也確實讓他找到了“劉三姐”(後來還成了他的老婆,不過不姓劉),但現實卻沒想像中那么浪漫。
開始他被分到新樅公社的一家藥牧場,在大山頂上,艱苦的細節就不說了,伐木打獵挖藥割漆開荒種地他都學會了。後來藥牧場辦垮了,知青們又下山插了隊。
1970年他開始在新樅村校代課教書,後來在完小,在中學,代課都代了8年。1978年進城口縣教師進修學校,1981年調到城口縣文化館,主編《葛城文藝》,後來又寫縣誌,直到1985年才回到萬州。
他在城口一共呆了20年。但直到今天,他都說,不後悔,因為他在大巴山里發現了一座文學的富礦。
確實,大巴山裡有寫不盡的素材。那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變成了向求緯筆下的詩行。在他創作的前期,大部分作品都是寫巴山的。以致於有朋友開玩笑說:“我們城口的東西都被你寫盡了。”
1969年,身處逆境卻筆耕不輟的向求緯一鳴驚人,在《解放軍報》副刊上發表了第一首長詩《解放軍宣傳隊進山來》,當時在《解放軍報》這樣的大報上發表文章是很困難的,更別說在城口這樣的偏遠小縣。
一發不可收拾。他寫《巴山老人》、《巴山大嫂》、《巴山拔河手》、《知青的妻子》、《背二哥的妻子》、《漆匠的妻子》……都是寫巴山,再用明白曉暢、充滿鄉土氣息的語言娓娓道來,巴山在他筆下變得鮮活、靈動,詩意盎然。
1979年,他寫出了成為他代表作之一的《喊海謠》,發表在《詩刊》第10期,後來還獲了全國大獎,這在整個萬縣地區引起轟動。他和重慶作協的人到東安採訪,當地一位信用社主任找到他說:“向老師,當年你的那首詩影響了我一生!那時我還是個國中生,幾十年過去了,其中的很多段落,到如今我都能背下來……”
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城口,同時把他的美文華章留在城口,向求緯沒有遺憾。
新聞路上拓展歷史視野
早期的向求緯作品,語言質樸鮮活,富有生活氣息,敘事性強,能夠真切地表現出他對養育他的這片河山土地及人民的深摯之愛,但也有不足:過分拘泥於周圍生活中的人事,缺乏更宏大的歷史眼光和內心體驗的抒寫;藝術手法也比較單一。
他需要到更高的平台鍛鍊自己,他需要更廣闊的視野提高自己。
1985年,向求緯“逮”住一個機會調入《萬縣日報》,回到了老家。
在城口的時候,向求緯就經常給《萬縣日報》和《四川日報》這樣的黨報投稿,不光寫詩,還寫散文,寫訊息,寫通訊,而且命中率極高,《四川日報》副刊經常整版刊發他的散文,而《萬縣日報》更將他視作骨幹通訊員。1985年他到萬縣日報社參加通訊員培訓的時候,報社領導找他談話,要求他到報社來當編輯。當時,四川日報社也向他發出了邀請,考慮到對家鄉的感情和家中的高齡老母,他選擇了萬縣日報。
向求緯一進報社就碰上了報紙推出“紅綠版”,紅版就是文化生活版,套紅,後來的《三峽周刊》前身,綠版就是科教版,套綠。他是這兩個版的主編,既當編輯又乾記者,忙得不亦樂乎。詩人要求感性,記者要求理性,這兩者融合在一起,造就了全新的向求緯。
新聞生涯賦予了向求緯更多的素材和靈感,也拓寬了他的視野,讓他有了更多對歷史和現實的雙重關照。在這樣的背景和歷練下,他的詩作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大氣,越來越深刻,越來越關切重大事件,越來越具有“史詩”氣質。如果說他的前期是“山水詩人”、“浪漫派詩人”,那後期他就是“人民詩人”、“現實主義詩人”,有了更濃厚的歷史、政治意味。
他不僅是一個成功的詩人,也是一個成功的記者,在新聞這個領域,同樣寫下了不少名篇。
作品
報告文學:
《女經理和她的航運公司》1987年9月獲中國青年出版社全國"火鳳凰杯"徵文優秀獎;
《原始林與詩》1989年8月獲全國綠色文學徵文優秀獎;《長期行為》1990年2月獲青年文學全國大賽作品獎;
《長空大地不了情》1991年4月獲四川省作品評選優秀獎;
《三峽文物沉浮錄》1993年6月獲全國報紙副刊好稿評選三等獎、四川省優秀作品一等獎;
《京劇臉譜:50分鐘50集》1993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三等獎;
《三峽移民大預演》1994年4月獲四川省"沃野"文學徵文三等獎、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
《書生廠長》1994年獲四川省"巴蜀神韻"徵文優秀獎;
《聯合國官邸的三峽園藝師》1995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
《科克倫走鋼絲瀟灑過夔門》1995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
《三峽移民大攻堅》1995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二等獎;
《三峽:黃金水位線》1996年獲重慶晚報徵文三等獎;
《一個打工仔的傳奇人生》2002年獲中宣部、人民文學舉辦的全國"三個代表的忠實實踐者"報告文學徵文二等獎。
《原始林與詩》1989年8月獲全國綠色文學徵文優秀獎;《長期行為》1990年2月獲青年文學全國大賽作品獎;
《長空大地不了情》1991年4月獲四川省作品評選優秀獎;
《三峽文物沉浮錄》1993年6月獲全國報紙副刊好稿評選三等獎、四川省優秀作品一等獎;
《京劇臉譜:50分鐘50集》1993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三等獎;
《三峽移民大預演》1994年4月獲四川省"沃野"文學徵文三等獎、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
《書生廠長》1994年獲四川省"巴蜀神韻"徵文優秀獎;
《聯合國官邸的三峽園藝師》1995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
《科克倫走鋼絲瀟灑過夔門》1995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
《三峽移民大攻堅》1995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二等獎;
《三峽:黃金水位線》1996年獲重慶晚報徵文三等獎;
《一個打工仔的傳奇人生》2002年獲中宣部、人民文學舉辦的全國"三個代表的忠實實踐者"報告文學徵文二等獎。
散文:
《改匠》1988年1月獲南方九省徵文三等獎:
《28歲的何梨女婿》1990年8月獲全國21家電台徵文三等獎;
《三峽庫區》1992年2月獲四川省好稿評選二等獎;
《三峽花轎》1993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堪好作品三等獎;
《巴山的氣味》1993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二等獎;
《三峽移民女》1994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二等獎;
《那山那樹那人》1994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三等獎;
《截流》1995年獲中國三峽建設"大江截流"徵文優秀獎;
《黃桷樹作證》1998年獲人民日報"我的家園"徵文三等獎;
《黃桷樹》1999年獲重慶市報紙副刊好作品三等獎;
《陪伴》2000年獲重慶晚報徵文獎;
《走橋》2001年獲重慶晚報徵文獎;
《洞簫長吟》2003年獲西部觀察"見證三峽"徵文三等獎。
詩歌:
《編輯苦衷》1989年1月獲四川省徵文三等獎;
《瀘州》1990年4月獲四川文學星星詩刊徵文二等獎;
《辣椒娃娃》1991年9月獲中國四川國際電視節徵文二等獎;
《民航感覺》1991年12月獲"中國民族文化城"徵文優秀獎;
《微笑》1992年6月獲"中國民族文化城"徵文一等獎;
《三峽壩址》1992年10月獲四川省評選三等獎;
《讀書》1995年獲詩刊全國朗誦詩大賽三等獎。
朗誦詩《鹽》2006年獲重慶市"八榮八恥"詩歌大賽一等獎;
朗誦詩《重慶抗旱歌》2006年獲重慶市抗旱救災優秀作品獎第一名。
1992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詩集《巴山情》;
1993年中國和世界出版公司出版詩集《三峽吟》;
1993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遠山的呼喚》;
1993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報告文學集《大地不了情》;
1997年中國三峽出版社出版詩文合集《三峽戀》;
2001年遠方出版社出版報告文學集《三峽的腳步》;
2003年遠方出版社出版長篇敘事詩集《喊峽謠》。
尤以2003年出版的以三峽移民為題材的長篇敘事詩集《喊峽謠》較有影響,引起文壇和社會各界關注。
《28歲的何梨女婿》1990年8月獲全國21家電台徵文三等獎;
《三峽庫區》1992年2月獲四川省好稿評選二等獎;
《三峽花轎》1993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堪好作品三等獎;
《巴山的氣味》1993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二等獎;
《三峽移民女》1994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二等獎;
《那山那樹那人》1994年獲四川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三等獎;
《截流》1995年獲中國三峽建設"大江截流"徵文優秀獎;
《黃桷樹作證》1998年獲人民日報"我的家園"徵文三等獎;
《黃桷樹》1999年獲重慶市報紙副刊好作品三等獎;
《陪伴》2000年獲重慶晚報徵文獎;
《走橋》2001年獲重慶晚報徵文獎;
《洞簫長吟》2003年獲西部觀察"見證三峽"徵文三等獎。
詩歌:
《編輯苦衷》1989年1月獲四川省徵文三等獎;
《瀘州》1990年4月獲四川文學星星詩刊徵文二等獎;
《辣椒娃娃》1991年9月獲中國四川國際電視節徵文二等獎;
《民航感覺》1991年12月獲"中國民族文化城"徵文優秀獎;
《微笑》1992年6月獲"中國民族文化城"徵文一等獎;
《三峽壩址》1992年10月獲四川省評選三等獎;
《讀書》1995年獲詩刊全國朗誦詩大賽三等獎。
朗誦詩《鹽》2006年獲重慶市"八榮八恥"詩歌大賽一等獎;
朗誦詩《重慶抗旱歌》2006年獲重慶市抗旱救災優秀作品獎第一名。
1992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詩集《巴山情》;
1993年中國和世界出版公司出版詩集《三峽吟》;
1993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遠山的呼喚》;
1993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報告文學集《大地不了情》;
1997年中國三峽出版社出版詩文合集《三峽戀》;
2001年遠方出版社出版報告文學集《三峽的腳步》;
2003年遠方出版社出版長篇敘事詩集《喊峽謠》。
尤以2003年出版的以三峽移民為題材的長篇敘事詩集《喊峽謠》較有影響,引起文壇和社會各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