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而治》是2019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婁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向明而治
- 作者:婁林
- 出版時間:2019年5月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7591615
- 定價:48 元
- 裝幀:精裝
- 叢書:六點評論
《向明而治》是2019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婁林。
向明而治,漢語成語,拼音是xiàng míng ér zhì,意思是形容勤於政事。出自《周易·說卦》。成語注釋向明:天將要亮了;治:治理。1成語出處《周易·說卦》:“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1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
《向明而治》是2019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婁林。內容簡介 《扎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彩色小丑”導致了潛在的超人——“索上舞者”的墜亡,哲學面臨巨大危險;柏拉圖《王制》揭露了雅典式政制的真正動因是“雄蜂”式欲望,而其自由原則必將導致自身的消解;色諾芬的《雅典政治》暴露出雅典向...
取《易經》中的「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為年號“明治”。大正(1912.7.30~1926.12.25)總計15年 出自《易經》「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取其前後二字。昭和(1926.12.25~1989.1.7)總計64年 取自《尚書·堯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另還有年號 平成(1989.1.8~2019.4.30)總計31年 出...
《易經·說卦傳》稱:“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春秋繁露》說:“當陽者,君父是也。故人主南面,以陽為位也。陽貴而陰賤,天之制也。”人君南面術與道家有密切關係。《漢書·藝文志》指出:“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乃...
解釋 《易》中《離》卦之象。古時以為象徵考試得人。出處 清 楊潮觀 《開金榜朱衣點頭》:“須不是神頭鬼面,是文場內有個大英賢,離明象漏出紫微天。”胡士瑩 校註:“離,《易》卦名。《易·離·象辭》:‘明兩作,離。’離卦有‘向明而治’,‘化成天下’之象,故用以贊美考試得人。”
南面召見。——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宰執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引證解釋 1. 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故帝王諸侯見群臣,或卿大夫見僚屬,皆面向南而坐,因用以指居帝王或諸侯、卿大夫之位。《易·說卦》:“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論語·雍也》:“子曰:‘雍也可...
【近義詞】麟角虎翅、步調一致、吮癕舐痔、向明而治、牽三扯四、國無寧日、等夷之志、錦囊佳制、賭彩一擲、玩時愒日、兵無常形 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示例 兵無常勢,我們要靈活機動隨時改變戰略方針。水無常形,兵無常勢,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
《易經·說卦傳》:“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禮記》中:“天子負辰南向而立。”可見,南面就意味著皇位官爵與權力的象徵和尊嚴。而按照浙江天台山的傳統習俗,一般建築不允許朝正南。只有桐柏宮等因為有歷代皇帝的多次敕封,允許朝南,以顯示地位。而桐柏宮恰恰有朝正南的好位置。其母山是大月山,山後...
《素問·陰陽離合論》云:“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沖。”王冰次注云:“廣,大也。南方丙丁,火位主之,陽氣盛明,故曰大明也。向明治物,故聖人南面而立。《易》曰:‘相見乎離。’蓋謂此也。”《易·說卦傳》:“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分陰陽,序剛柔,積山澤,連水火,雜而一之,變而通之,終於未濟。六十四卦盡而不窮,是以天地象而萬物形,吉凶著而悔吝生,事用有取,變化有成。南面聽斷,向明而治,結繩而為網罟,致日中之貨,修耒瀝耜之利以教,天下皆得其所。黃帝、堯、舜應時當務,各有攸取,窮神知...
北尊南卑”,指的是最尊貴的人要坐在北面,正面朝南,而不是北面是尊貴的方位。因此,在典籍《周易》中強調了“坐北朝南”,並非風水理論,也與自然環境無關。在《周易·說卦》中,有“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的明確說法,就是說君主應該坐在正北,面向南方以觀察治理天下。這個理論,《周易》是根據...
清·顧炎武《答李子德書》:“又從是而進之五經三代之書,而知秦漢以下至於齊梁歷代遷流之失,而三百五篇之《詩》,可弦而歌之矣。”蔡元培《世界觀與人生觀》:“世界之遷流,如是其繁變也,而吾人乃於其中占有少許之歷史。”宋·陸游《皇帝御正殿賀表》:“率禮無違,永嘆歲月遷流之速;向明而治,勉...
《廣韻》:向與向通用。《集韻》:亦作𤖽。《正韻》:亦作鄕。《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注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為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又《廣韻》對也。《戰國策》:西向事秦。《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又或作向。《易·說卦》:向明而治。 亦作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