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情結

名校情結

所謂名校情結,是大多數中國人的一個心理情結,就是認為名校才是最好的學校,千方百計要上名校。在中國,人們多出於面子問題,或者就業壓力把名校作為首選目標,除了學生和家長的這種心理需求,用工單位也更認可名校畢業的學生,這就使得這種觀念更根深蒂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名校情結
  • 外文名:Famous school Tie 
  • 類型:心理問題
  • 觀念:學歷好才可以找好工作未來有保障
  • 招聘觀念:名校出身專業力更優秀能力更強
  • 名校學生優勢:視野更廣闊,學習自主性更強
簡介,原因,結果,國內名校,美國名校,

簡介

名校情結由於“面子”等種種問題,中國人常有“名校情結”。表現在國內高考時這一點就非常突出。每個學生和家長都削尖了腦袋想要擠進北大、清華——如果這些太難,那么至少也盯著復旦、交大。
名校情結名校情結
名校情結是種潛意識,潛在地為自己的出身自卑,為若隱若現的歧視擔心,為未來的人生憂心,於是為考上名校而拚命。但放遠放大來看,所謂的情結恐怕就是一種刻舟求劍的心態,相信眼前的一切都不會變,名校之名不會變,自身素質也不會變,所以要用名校之光來罩住自己的未來,才能保一方平安。

原因

名校情結回過頭看,用人單位的名校情結似乎是在高校擴招的背景下日益凸顯的。2002年,也就是 高校大擴招後第一屆學生畢業之際,復旦大學公布了一份《上海大學生髮展報告》,在“大學生眼中求職重要條件”中,“學校名氣”首次被大學生認為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專業、學習成績、個人實際能力和素養……當時,上海許多著名跨國公司只招名校畢業生的用人策略,更強化了學生對學校名氣的偏好。
名校情結名校情結
隨著高等教育的高速發展,這種原本只在大城市出現的用人標準開始席捲全國。每到年底,眾多知名企業的校園招聘會就如火如荼,可基本上只集中在少數名校里。公開的人才交流會上,名校畢業生更是被另眼看待。
在對外經貿大學的一次招聘會上,一家國有紡織企業的展台前擠滿了前來應聘的學生。負責招聘的人力資源部經理本來想通過面對面的交流,選擇適合企業定位的人才。結果來的人太多,能做的就是收簡歷。“這些應屆學生工作經驗幾乎都為零,最後我們不得不把更多的信任留給名校。”她分析說,高校擴招之後,大學畢業生市場看起來供大於求,客觀上給用人單位“優中選優”創造了條件。相應的,企業對“名校”的理解也從“211工程”的百所高校縮小到“985工程”的30多所。
北京一家媒體公開招聘,數千應屆生報名。該報社不得已定了兩條硬指標,“研究生”加“985高校”,結果篩下來還剩900多學生,最後不得不借用一所國小做考場,連食堂里都坐滿了人。
關於非名校的學生和名校的學生究竟有何差距,小趙是中國人民大學的“非土著”研究生,她覺得儘管本科就讀的大學在自己的省里已排名第一,但和北京的名校相比,名師少,講座少,接觸國家級課題的機會和國際交流也少,相比之下,出身名校的學生視野更廣闊,學習自主性更強。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楚江亭認為,畢竟名校擴招規模小,保留了自己的優勢,多年的積澱使得名校的畢業生在整體素質上往往更勝一籌。但他同樣認為,只看重學歷反而有可能把真正的人才放過,因為一個人的成就和學校處於哪個層次沒有必然關係。

結果

國內名校

這種想法,在中國是可行的,首先,中國大學的錄取是根據高考成績來的,雖然現在也逐漸開始留學名校“自主招生”,但是高考仍然是升學的主要形式。其次,無論是多么頂尖的大學,無論學習多么緊張,教授一般不會為難學生,即使成績一般,只要差不多,總會讓學生畢業。

美國名校

名校情結然而如果你將這種想法同樣套在美國名校,那么就大錯特錯了。
名校情結名校情結
1、首先,美國名校非常難申請。
由於美國整體質量極高,美國的頂尖名校,往往也是世界名校。在世界高等院校排名中前100的學校有52所來自美國,這超過了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優質高校的總和。
2、在進入美國大學前,我們只看到大學生頭上的光環,卻看不到其背後的艱辛。很多名校學生坦言,他們從來沒有在半夜2點前合過眼,不然就無法做完當天的作業。
3、名校淘汰率高
哈佛大學的淘汰率高達20%。當你在哈佛畢業時,也許與你同期進校的學生只剩1/4了。之所以美國大學轉學容易,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每年淘汰不少學生,因此有了空缺的名額可以給其他學生填補。在美國,因為承受不了學習壓力和被淘汰的後果而導致悲劇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這並不是在說名校不能申請,但必須有足夠的實力。若非如此,那么不妨緩一緩,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實力在哪裡、興趣在哪裡。
還是那句話,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你的“名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