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講堂叢書:大學現代化之路》是2013年8月1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工真。
基本介紹
- 書名:名師講堂叢書:大學現代化之路
- 作者:李工真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外文名:Modernization of University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336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1810年,被視為“德國教育之父”的學者、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提出了著名的三原則: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教學與科研相統一。“洪堡三原則”從此成為現代化大學所共同遵循的基本準則,沿用至今。本書講述了自12世紀以來西方的大學發展史,尤其是自1810年柏林大學創建以來的現代化大學的發展歷程,並對德國猶太知識精英被迫離開祖國、相繼移居美國,並為美國大學的現代化帶來重大歷史機遇的過程進行了詳盡描述。希望讀者藉以全面、系統、客觀地了解現代歐美大學發展歷史,為理解現代化大學的理念及架構打下良好基礎。
編輯推薦
為什麼說“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教學與科研相統一”是現代大學遵循的基本準則?為什麼說“二戰”為美國大學崛起提供了最好的歷史機遇,而德國大學遭重創?
逃亡美國的德國猶太知識分子,如何幫助美國踏上大學現代化之路
武漢大學名師李工真教授的熱門課程講義
關心大學教育、關於知識分子命運的讀者必讀
逃亡美國的德國猶太知識分子,如何幫助美國踏上大學現代化之路
武漢大學名師李工真教授的熱門課程講義
關心大學教育、關於知識分子命運的讀者必讀
作者簡介
李工真,1952年12月生,歷史學博士,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歷史系,1985年留校任教至今,曾兩度留學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現任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德意志歷史與文化,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等全國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著有《德意志道路——現代化進程研究》、《文化的流亡——納粹時代歐洲知識難民研究》、《德意志現代化進程與德意志知識界》、《德國現代史專題十三講——從魏瑪共和國到第三帝國》等,主持國家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3項,獲國家及省部級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8項。
圖書目錄
第一編 歐洲大學的興起
第一章 中世紀大學的興起
第一節 中世紀大學的起源
第二節 中世紀大學的模式
第三節 中世紀大學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
第四節 中世紀大學的特點
第五節 向現代大學的過渡
第二章 德意志大學的現代化
第一節 現代化大學的由來
第二節 “柏林大學模式”的特點
第三節 “輝煌的哥廷根時代”
第四節 德意志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第五節 德意志大學的世界性成就與貢獻
第二編 歐洲科學精英的流亡
第三章 德意志猶太科學家的流亡
第一節 德意志學者階層內部的分化與鬥爭
第二節 “文化清洗運動”與猶太科學家的流亡
第三節 美國高校對歐洲流亡科學家的接收
第四章 歐洲知識難民在美國的“失語性”問題
第一節 歐洲知識難民共同經歷的“失語性”問題
第二節 流亡作家在美國的“失語性”問題
第三節 流亡人文、社會科學家的“失語性”問題
第四節 流亡自然科學家、藝術家的“失語性”問題
第三編 美國大學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
第五章 美國自然科學發展史上的“英雄時代”
第一節 流亡物理學家與美國的物理學
第二節 流亡化學家與美國的化學
第三節 流亡數學家與美國的數學
第四節 流亡科學家與“曼哈頓工程”
第六章 美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國際化”發展
第一節 流亡藝術史專家與美國的藝術史學科
第二節 流亡音樂家與美國的音樂學
第三節 拉薩斯菲爾德與美國的社會學
第四節 德意志“經濟改革派”與羅斯福“新政”
第五節 流亡法學家與美國的國際關係學
結束語 世界科學文化中心的洲際大轉移
第一章 中世紀大學的興起
第一節 中世紀大學的起源
第二節 中世紀大學的模式
第三節 中世紀大學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
第四節 中世紀大學的特點
第五節 向現代大學的過渡
第二章 德意志大學的現代化
第一節 現代化大學的由來
第二節 “柏林大學模式”的特點
第三節 “輝煌的哥廷根時代”
第四節 德意志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第五節 德意志大學的世界性成就與貢獻
第二編 歐洲科學精英的流亡
第三章 德意志猶太科學家的流亡
第一節 德意志學者階層內部的分化與鬥爭
第二節 “文化清洗運動”與猶太科學家的流亡
第三節 美國高校對歐洲流亡科學家的接收
第四章 歐洲知識難民在美國的“失語性”問題
第一節 歐洲知識難民共同經歷的“失語性”問題
第二節 流亡作家在美國的“失語性”問題
第三節 流亡人文、社會科學家的“失語性”問題
第四節 流亡自然科學家、藝術家的“失語性”問題
第三編 美國大學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
第五章 美國自然科學發展史上的“英雄時代”
第一節 流亡物理學家與美國的物理學
第二節 流亡化學家與美國的化學
第三節 流亡數學家與美國的數學
第四節 流亡科學家與“曼哈頓工程”
第六章 美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國際化”發展
第一節 流亡藝術史專家與美國的藝術史學科
第二節 流亡音樂家與美國的音樂學
第三節 拉薩斯菲爾德與美國的社會學
第四節 德意志“經濟改革派”與羅斯福“新政”
第五節 流亡法學家與美國的國際關係學
結束語 世界科學文化中心的洲際大轉移
序言
自2005年以來,本人在武漢大學開設了一門36學時、2學分的全校公選性質的通識課——《大學現代化》。該課程系統講授自12世紀以來的大學史,尤其是自1810年柏林大學創建以來的現代化大學發展史。其教學目的在於:通過對歐美大學發展史的講授,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珍惜現有學習條件,努力成才,為日後的發展和研究拓寬視野,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
這本現定名為《現代化大學的發展歷程》的教材就是在本人的《大學現代化》課程講稿以及多年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整理出版的。全書分為三編,每編設兩章,共六章,並最後附有結束語。
第一編:歐洲大學的興起,包括第一章中世紀大學的興起和第二章德意志大學的現代化。主要從大學發展史的角度,向學生講述大學是如何在歐洲中世紀產生的、又是如何向現代大學過渡的,德意志人為什麼能夠創辦起人類歷史上第一所現代化大學——柏林大學、德意志現代化大學有哪些本質特點、取得了什麼樣的世界性成就。
第二編:歐洲科學精英的流亡,包括第三章德意志猶太科學家的流亡和第四章歐洲知識難民在美國的“失語性”問題。主要從猶太科學精英流亡史的角度,向學生講述德意志學者階層在國家政治劇變中發生了怎樣的陣營分化與鬥爭、希特勒納粹黨發動的“文化清洗運動”給德意志的大學與科學造成了怎樣的損失、德意志猶太科學精英是如何流亡到美國的,以及他們又是如何在美國經受“失語性”問題的考驗的。
第三編:美國大學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包括第五章美國自然科學發展史上的“英雄時代”和第六章美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國際化”發展。主要從美國大學學科發展史的角度,向學生講述來自歐洲的科學巨匠們是如何促進美國大學的物理學、化學、數學、核科學,以及藝術史、音樂學、社會學、經濟學、國際關係學等學科的發展的。這種學科發展具有鮮明的“世界性”、“國際化”以及“跨大西樣綜合”的特點,使美國的大學從根本上超越了那種歐洲“民族國家式”的大學,因而迎來了人類大學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
結束語:世界科學文化中心的洲際大轉移。在對納粹文化專制政策進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對歐美大學曲折的發展史進行了全面總結,並特別指出,這場世界科學文化中心由德國向美國的轉移,體現了一場“科學國際化”的勝利,它標誌著西方文明中“國家地方主義時代”的終結,它是通過那場納粹統治時期的歐洲知識難民的流亡潮,才在這種“大西洋文明”中找到它的歷史地位的。
這門課程的內容對來自幾乎所有不同學科的大學生都有著不言而喻的親近感,因而激起了學生們的極大興趣,以至於它很快就成為了一門令全校學生蜂擁而至的通識課。不僅如此,本人還多次應邀前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等國內20多所著名高校,專門講授這門課程的相關內容。2011年10月,這門課程的最後一講“世界科學文化中心的洲際大轉移”還走進了香港鳳凰衛視的《世紀大講堂》欄目。所有這些都成為了對本人的鞭策與鼓勵,也推動著我認真總結教學經驗,精益求精,永不滿足,不斷創新。
這本現定名為《現代化大學的發展歷程》的教材就是在本人的《大學現代化》課程講稿以及多年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整理出版的。全書分為三編,每編設兩章,共六章,並最後附有結束語。
第一編:歐洲大學的興起,包括第一章中世紀大學的興起和第二章德意志大學的現代化。主要從大學發展史的角度,向學生講述大學是如何在歐洲中世紀產生的、又是如何向現代大學過渡的,德意志人為什麼能夠創辦起人類歷史上第一所現代化大學——柏林大學、德意志現代化大學有哪些本質特點、取得了什麼樣的世界性成就。
第二編:歐洲科學精英的流亡,包括第三章德意志猶太科學家的流亡和第四章歐洲知識難民在美國的“失語性”問題。主要從猶太科學精英流亡史的角度,向學生講述德意志學者階層在國家政治劇變中發生了怎樣的陣營分化與鬥爭、希特勒納粹黨發動的“文化清洗運動”給德意志的大學與科學造成了怎樣的損失、德意志猶太科學精英是如何流亡到美國的,以及他們又是如何在美國經受“失語性”問題的考驗的。
第三編:美國大學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包括第五章美國自然科學發展史上的“英雄時代”和第六章美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國際化”發展。主要從美國大學學科發展史的角度,向學生講述來自歐洲的科學巨匠們是如何促進美國大學的物理學、化學、數學、核科學,以及藝術史、音樂學、社會學、經濟學、國際關係學等學科的發展的。這種學科發展具有鮮明的“世界性”、“國際化”以及“跨大西樣綜合”的特點,使美國的大學從根本上超越了那種歐洲“民族國家式”的大學,因而迎來了人類大學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
結束語:世界科學文化中心的洲際大轉移。在對納粹文化專制政策進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對歐美大學曲折的發展史進行了全面總結,並特別指出,這場世界科學文化中心由德國向美國的轉移,體現了一場“科學國際化”的勝利,它標誌著西方文明中“國家地方主義時代”的終結,它是通過那場納粹統治時期的歐洲知識難民的流亡潮,才在這種“大西洋文明”中找到它的歷史地位的。
這門課程的內容對來自幾乎所有不同學科的大學生都有著不言而喻的親近感,因而激起了學生們的極大興趣,以至於它很快就成為了一門令全校學生蜂擁而至的通識課。不僅如此,本人還多次應邀前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等國內20多所著名高校,專門講授這門課程的相關內容。2011年10月,這門課程的最後一講“世界科學文化中心的洲際大轉移”還走進了香港鳳凰衛視的《世紀大講堂》欄目。所有這些都成為了對本人的鞭策與鼓勵,也推動著我認真總結教學經驗,精益求精,永不滿足,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