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中學(四川雅安名山中學)

名山中學(四川雅安名山中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名山中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蒙頂山麓月華山上,校園占地150畝,南北走向,分為校前綠化區,歷史文化區,教學辦公區,運動訓練區,學生生活區五個部分。校內古木參天、綠樹成蔭,遠離塵囂,清靜幽雅,四季蔥蘢,鳥語花香,是學子讀書的聖地,成才的搖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名山中學
  • 創辦時間:1930年
  • 類別:普通高中
  • 主要獎項:1997年被評為“省級校風示範學校”和“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 學校占地:130畝
四川名山中學,榮譽稱號,辦學規模,辦學理念,平面圖,榮獲榮譽,周邊文化介紹,

四川名山中學

榮譽稱號

四川省首批重點中學
名山中學
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省級最佳文明單位

辦學規模

名山中學創建於1930年,校園位於風景秀麗的仙茶故鄉蒙頂山下,月華山上, 史接千載,人傑地靈。在狀元橋邊的石碑上,清晰地記載著明代學宮的搬遷,清代文廟的修建……,校園內古木參天,綠樹成蔭,環境幽雅。學校占地130畝,校園分為校前綠化區、歷史文化區、教工生活區、教學區、運動區、學生生活區六個部分。老校區古樸典雅,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 直到今天,還能感受到從遠古飄來的陣陣墨香和文化氣息。新校區布局合理,設施齊備,功能完善。悠久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和諧地融為一體。學校現有教學班34個,在校學生2000餘人,在職教職工135人,專任教師122人,其中:雅安市首屆知名校長1人,全國優秀、模範教師2人,省特級教師1人,省優秀教師2人,省級骨幹教師5人,市首席教師、學科帶頭人5人,市級骨幹教師17人,市、縣黨代表和人大代表6人。
名山中學名山中學

辦學理念

學校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樹立全面發展觀念,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斷加強學生思想修養,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辦學思想:弘德重基,和諧發展
辦學宗旨:為國育才,奠基未來
辦學目標:優質教育,一流名校
校 風:溫良恭儉,慧敏樂仁
教 風:修身敬業,為師為范
學 風:勤奮求實,探索創新
校 訓:公誠勤潔
培養目標:培養學生會做人,會做事,會學習,會交際,會創新,會發展,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服務。把學生培養成具有“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品質的合格高中生。
工作思路:以育人為根本,以質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改革求發展。
辦學特色:傳統教育、感恩教育、藝體教育、校本教研。
名中精神:“負重自強,樂於奉獻,勇於創新”。

平面圖

名山中學地處月華山上,從整個平面圖來看,像艘船,預示著名中學子將從這裡揚帆起航,駛向美好的明天。學校圍繞“大雅至聖,斯山惟名”這一理念,全面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校園分為校前綠化區、歷史文廟區、教學辦公區、體育運動區和學生生活區五個部分。
名山中學平面圖名山中學平面圖

榮獲榮譽

名山中學歷經數十年風雨,浸潤幾代人心血,在教育這塊熱土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學校1982年就成為首批擴大辦好的四川省重點中學,1995年通過省重點中學檢查驗收並被國家教委命名為“全國學習科學實驗學校”,1997年被評為“省級校風示範學校”和“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998年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
近年來,作為引領名山教育的“龍頭學校”名山中學在上級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崇德、博學、致和、勵行”的辦學思想,按照“抓機遇、保質量、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強學校內部管理,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取得了驕人的辦學業績,學校快速發展,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高校培養輸送了數千名優秀大學生,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培養了近萬名合格勞動者,為名山和雅安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連年榮獲教育工作目標考核一等獎。在以黨委書記趙榮博的帶領下,新一屆領導班子拼搏奮鬥。2003年:建立西華師範大學教育實習基地;被確定為省“巴金文學院文學新苗工程寫作實驗學校”。2004年:通過四川省示範性高中檢查驗收。2005年:占地55畝的新校區全面建成,辦學條件得到根本改善;學校被評為“四川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2006年:建立四川師範大學教育實習基地;學校被評為“四川省綠化示範學校”和雅安市“綠色學校”。學校教學質量一直處於全市前茅,榮獲“雅安市高考目標管理綜合考核一等獎”、“雅安市高考創優特別獎”,被評為“四川省教學質量社會滿意學校”和“雅安市教書育人先進集體”。2006年、2007年、2008年高考本科性上線人數逐年攀升,連年創歷史新高,上線率蟬聯全市“三連冠”。校黨委書記趙榮博同志更被評為雅安市首屆知名校長。2007年,應屆生汪偉同學勇奪全市理科狀元,2008年,應屆生宋雨雨以優異成績摘取了全市文科狀元桂冠,並被北京大學錄取。2008被評為“省級最佳文明單位” 乘著新世紀的快車,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名山中學全體教職工正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和“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雅安精神,為把名山中學辦成學生嚮往、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優質高中而不懈努力!在2013年高考中 名山中學又以522人的本科上線人數蟬聯雅安市上線率和上線人數七連冠!

周邊文化介紹

文廟介紹
坐落在名山中學校園內的文廟,建於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是由萬仞公牆、星門、泮池、大成門、廡房、大成殿、崇聖祠等組成,萬仞公牆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拆除,欞星門於2001年加固維修。文廟移建碑和修建文廟的捐款名錄碑於2004年4月重立,名山文廟於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廟、亦稱孔廟、夫子廟、文宣王廟,也是學宮和儒學教官衙暑所在地。
孔子是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孔子學說(也稱儒學)自漢以來,影響極大,歷代統治者把它奉為聖人,儒家經典“四書”“五經”為歷代科舉考試必讀之書。
欞星門
欞星門,建於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四月二十七日,立於泮池正前方,因孔子倡導儒學被歷代統治者奉為國學,後人將“靈星”之名移於孔廟之門,意為尊天一樣尊孔。欞星門斫石四柱沖天式,石柱前後用石抱鼓夾抱,額前方為“靈星門”三字,額上層刻月兔金馬圖,反面為“日”、“月”圖,意寓孔子的德行與日月同輝,彪炳千秋。
名山中學(四川雅安名山中學)
泮池
歷代儒學皆以泮宮為學宮,凡學宮皆建泮池,狀如半壁,池上並架三座三穿九孔石拱橋,12條昂首龍為橋欄,橋面鋪青石,科舉時代生員(俗稱秀才)入學為泮,新科秀才不論家境如何,均要舉行入泮禮儀,此外生員滿六十年逢入學之歲,要隆重舉行“重遊泮水”的慶典活動,屆時,地方官員要到場祝賀。
大成門
大成門,亦稱戟門,建於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九月初八,是通向文廟主體建築大成殿的大門,舊時逢祭孔大典或帝王通行才開啟大門,平時出入開啟兩掖門。歷史資料可查在大成門旁懸雍正御書對聯:上聯:“先覺先知為萬古倫常立極”、下聯:“至誠至聖兩間功化同流”。
東西廡房
東西廡房,又稱廂房,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東西廡房在大成殿的東西兩側,有房10間,且不對稱,古時東西廡房是供奉先賢和先儒的地方,是學宮和儒學教官衙署所在地,也是祭祀樂器的庫房。
大成殿
大成殿原名文宣王殿、宣聖殿。宋崇寧三年,徽宗趙佶取孔子集古始賢之大成之意,下昭襤為大成殿,大成殿建於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四月十九日。
名山中學(四川雅安名山中學)
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築,建築為歇山頂,重檐,抬梁式屋架,飛檐翹角,器宇軒昂宏敞肅穆。是祭祀孔子的場所,殿內主要是供奉孔子塑像和牌位。
大成殿內外懸有皇帝御書的匾額和對聯。
據《名山縣誌》(光緒版)記載清朝從康雍玄燁皇帝開始,每位皇帝都要對孔廟御書: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4年)聖祖仁皇帝玄燁御書“萬世師表”的匾額。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雍正御書“生民未有”匾額和對聯,上聯“德冠生民溯地辟開鹹尊首出”下聯“道隆群聖統金聲玉振共仰大成”。
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高宗純皇帝御書“與天地參”匾額和對聯,上聯:“氣備四時與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下聯:“教乘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之師”。
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仁宗睿皇帝御書“聖集大成”匾額。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宣宗成皇帝御書“聖協時中”匾額。
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文宗顯皇帝御書“德齊幬載”匾額。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穆宗毅皇帝御書“聖神天縱”匾額。
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德宗皇帝御書“斯文在茲”匾額。
崇聖祠崇聖祠建於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原名啟聖祠,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奉昭更改。
名山中學(四川雅安名山中學)
崇聖祠是供奉孔子五世(木金父為肇聖王,祈父為俗聖王,防叔 為詒聖王,伯夏為昌聖王,叔梁紇為啟聖王即為孔子父親)的塑像和牌位,規模比大成殿小,但基腳比大成殿高。
名山縣移建文廟碑記
名山縣學宮舊在縣治之南。至明成化甲午始遷於縣治之西,即今之舊學宮也。地與城市近,卑濕湫隘,閱年久,漸傾圮。宰是邦者,亟欲新之,以費不貲事遂寢。予於道光十二年壬辰夏,奉檄於茲。謁廟畢,睹其堂廡隘陋,牆宇欹斜,慨然思重建,以廣其規。會有越西夷務,兵差旁午不遑。次年委署合江縣事,是役不果行。逾二載旋任,又應乙未秋闈內簾之聘,公事羈牽,志焉未逮。然學校不修實有司之過也。黌宮大啟,非一人之力也。有官守者不得辭其責,惟有志者乃克竟其成。丙申夏,孝廉閔一德閬中學任歸,素精地理,保寧府學之建,身任其勞,而於桑梓泮宮有志振興者久矣。其時,余君廣文名文蔚者,來攝學篆事,備述鄰水學宮創首重建具有成規,因與立定章程,詢本末,皆藉余、閔二君之力以資商榷。此移建之舉,所由始也。集城鄉士民諭之,僉曰:文教攸關,政之不容已者莫大於是,翕然稱善。吾以為事克有終者,宜慎於始,謀罔不臧者,貴咨於眾,未可鹵莽為也。於是選首事以董其役,勸糧民以集其資。而籌議、估勘、採買、收支,各司其事,以勷厥功,爰相陰陽,度基址於縣治北月心山廢寺基處,得吉壤焉。其地後控蒙頂,前瞰衣江,登高眺望,水秀山明,實爽塏之勝域,為神靈之奧區。禱於廟,卜之吉,諏日鳩工,大成殿新基即羅漢寺故址也。匠人畚插從事,忽聞聲鏗然,土中獲片碣,字剝蝕猶可辨,亟磨洗讀之,上書《孔子廟堂碑》。群訝為異,始知為唐時故學宮地。越千餘年,而絲竹如聞,載馨俎豆,此其中隱為呵護,而使之符合者,神明默佑歟,精誠感通歟。於以知文運之轉關,即於地靈之感應驗之,豈人力所能致哉?天實為之也,雖然事之成在天,而事之謀仍在人。吾之殫心竭慮於是役者,始冀其成,繼又患其不成,勸捐時踴躍樂輸者書捐萬有餘金。嗣因歲祲歉收,僅繳捐項十分之七,功虧一簣,心竊憂之,不得已而給簿募捐,隨時獎勵。且傳集多士,分鄉諄勸,各量力之厚薄,酌捐項之重輕,舌敝唇焦,始克蕆事,此誠為宰者分所應為,而責無旁貸者也。使於此因陋就簡,舊貫是仍,讀聖賢書,所志何事,不特無以敬先聖先師。揆諸學古入官之訓,不益撫衷滋愧耶。除首倡捐廉外,是役也,共收銀壹萬壹千壹百柒拾兩。始於道光十六年十月興工,迄於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告成。其捐輸例得議敘者,具詳大吏,請給頂帶。其餘樂輸姓名及勸捐辦工首事,皆鐫石以表其急公之志。至移建之堂廡、階庭、垣墉、棨戟俱繪圖付梓,俾後人得所稽考,以備文獻之徵云爾,是為記。
賜進士出身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乙未科四川鄉試同考官加三級紀錄五次名山縣知縣錢塘王寶華撰並書。
道光二十一年歲次辛丑六月 穀旦。
名山縣移建文廟碑記譯文
名山縣的學宮原在縣城的南面,到明朝成化甲午(公元1474)年,才遷到縣城西面,就是現在的舊學宮,離城很近,地勢低下,潮濕狹小。因時間久遠,漸漸傾斜毀壞,歷任縣官很想整修,但因資金不足而擱置。我在道光十二年壬辰(公元1832)年夏天,奉命來任縣官,去拜謁文廟,看到殿堂狹小,牆壁傾斜,感嘆之餘,想到重建並擴大其規模。適逢越西夷務繁忙,無暇顧及,第二年被委任合江縣官,因軍務未去上任,二年後仍任名山縣官,乙未(公元1835)年秋被四川省聘為考試官,公務纏身未能實現移建文廟的願望。然而不修學校是縣官的過失,作為縣官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振興學校不是一人之力能辦到的,惟有志者才能完成。丙申(公元1836)年夏天任閬中學官的名山舉人閔一德任滿回鄉,他精通地理,曾參加寶寧府學宮的修建,早有振興家鄉學宮的願望,當時代理名山學官的余文蔚說:鄰水縣有學宮修建的現成模式可作借鑑。因此,依靠余、閔二位的力量共同商榷,立定章程及有關事宜,這是移建文廟的開始。然後召集城鄉士民,講了移建文廟的打算,大家都說修建文廟是關係到文明教化,是政治上的頭等大事,一致稱好。
名山中學(四川雅安名山中學)
我認為做事有結果,要有好的開頭,計畫好而周密,要聽取眾人的意見,不能鹵莽行事,於是選出負責人來監督管理移建工程,勸糧民集資。而籌議、選址、採買、收支各有專人負責,共同來完成。於是根據陰陽,選擇文廟基地在縣城北面月心山廢寺基處,找到一個好地方,它後靠蒙頂山,前看青衣江,登高眺望,水秀山明,是高而乾燥之地,是神靈居住之所,向神靈禱告和占卦都是吉利的。選好日期,召集工人,新建大成殿的地方是已廢棄的羅漢寺舊址。破土動工,挖土時忽然聽到堅硬的撞擊聲,從土中挖出斷碑數塊,字跡雖有損壞,但尚可辨認,趕快磨洗後一讀,碑上有“孔子廟堂碑”等字,眾人驚異,才知道這是唐朝學宮舊址。經過千餘年,好象還聽到祭祀的音樂,看到祭祀的盛典,這是神靈隱為呵護。而使之符合舊址,是神明默然保佑呢?還是精誠感通嗎?於是我感嘆:“文”的循環變化,只能是地靈之感應,難道是人力能辦到的嗎!這是天意喔。雖然成事在天,而謀事仍在人。我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這件事上,開始是希望順利完成,後又怕不能完成,勸捐時,踴躍認捐的人,寫在薄子上的有一萬多兩銀子,後因收成不好,實際收到的僅十分之七,我非常擔心,雖只差點就會前功盡棄,不得已又派人持簿下鄉募捐,並隨時給予獎勵,並派多人分鄉宣傳勸導,根據財力決定捐資數量,費了許多唇舌終於完成募捐任務,當然,這是為官者分內之事,責無旁貸!如果因資金不足而因陋就簡,和原來一樣,那么讀聖賢書,學什麼呢?不但無以敬先聖先師,考察古人入官之訓,捫心自問不更加羞愧嗎?除去自己首先捐獻養廉銀外,這個工程共收銀壹萬壹千壹百柒拾兩,道光十六(公元1836)年動工,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落成,捐資的人按例根據捐銀數目大的可以給一定官銜,向省上報告給以當官的衣飾,官帽,其餘捐資人的姓名及勸捐、辦事負責人都刻石為碑,以表彰他們熱心公益事業的精神,至於新建的殿堂,階梯,院牆,棨戟等設施都繪圖並刻印,使後人得以查考,以備寫入文獻罷了。於是作記。
賜進士出身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乙未科四川鄉試同考官加三級紀錄五次名山知縣錢塘王寶華撰並書。
道光二十一(公元1841)年歲次辛丑六月 吉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