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雜誌

名人雜誌

《名人雜誌》是由中華名人俱樂部 中華國際名人俱樂部主辦的綜合性人文期刊,總編輯是李連仲,主編是趙華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名人雜誌
  • 主管單位:中華名人協會 中華名人工作委員會
  • 主辦單位:中華名人俱樂部 中華國際名人俱樂部
  • 編輯單位:《名人》雜誌社
  • 主編:趙華文
領導幹部,辦刊宗旨,雜誌定位,雜誌追求,雜誌品牌,雜誌編輯理念,目標讀者,設計原則,

領導幹部

運營機構:四川省名人俱樂部
執行機構:棟力(中國)內容傳媒有限公司
廣告總代理:成都市大熊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總顧問:高占祥 聶榮貴 秦玉琴 楊偉光 官景輝
顧 問:孟俊修 韓邦彥 王榮軒 章玉鈞 劉曉峰 何志堯 潘布 蔡德成
常務顧問:鄢正剛 李之俠 連銘 胡代全 席文舉 邱沛篁 李存儒 蘇沛瑋 孫友軍 王文才
編委會主任:高占祥
編委會副主任:李連仲 鄢正剛 李之俠 席文舉 邱沛篁 蔡德成
編委會委員:連銘 胡代全 席文舉 邱沛篁 李存儒 蘇沛瑋 孫友軍 王文才 胡焱 袁欣 趙華文
社長:胡焱

辦刊宗旨

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國際化的視角,以親近民眾的姿態,為讀者提供一份有價值、有深度的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狀態和民生情結的綜合性人文期刊。

雜誌定位

視野涵蓋全球,視線聚焦中華;緊扣時代脈搏,密切關注中國崛起進程;置身市場經濟浪潮,充分展示中國現代化建設成就;走進華人名人生活,做中國精英人群生活與思想的敏銳觀察者和記錄者;整合名人智慧,依託獨立的調研與分析,發表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為城市和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雜誌追求

深度解讀與創智和平崛起的中國 做中國最具親和力的綜合性人文雜誌

雜誌品牌

華人名人私享讀物

雜誌編輯理念

以建設的視角、創新的思維、敏銳的反應、生動的記述、精彩的描摹、專業的采編製作,以及獨家、客觀且極富洞察力、前瞻性的捕捉,報導關於中國乃至世界華人圈中黨、政、軍、企社會各界名人、名人、明星的多面人生以及重大社會經濟文化事件。

目標讀者

海內外政要人物及工商巨頭,政府官員,國企、私企法人及高管,經濟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文化藝術界的名人和明星,高等學府師生以及本科以上學歷、中產階級等其他社會各界人士。

設計原則

圍繞雜誌的辦刊宗旨和定位,《名人》總體設計為三大板塊:即人、事和物。名人報告(封面故事)為本刊的主打文章,還包括名人觀察、意見領袖、熱新聞、名人榜、對話名人、環球人物、商界精英、名媛俱樂部、創意婚禮、重磅星聞、太太客廳、藝術經濟、名人慈善、健康管理、品質生活、名言堂、外媒頭條(英文)等主要欄目。
中國名人工委 中華名人協會 簡介
一九七九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三通"政策,台灣當局發表"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主義"。
一九八零年元月二十六日,葉劍英、廖承志、姬鵬飛等向宋慶齡祝壽,針對台灣當局堅持"三不主義"。葉劍英建議廖承志、姬鵬飛成立一個名人工作機構或名人組織,規格品味高一些,聯絡海內外知名華人,廣交朋友,團結在一起,在振興中華、和平統一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九八零年十月十六日,"中國名人工作籌備委員會"(簡稱中國名人工委)在北京成立,廖承志為主任,姬鵬飛為副主任。
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葉劍英發表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行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廖承志致函蔣經國,指明"台灣終必回歸祖國,早日解決對各方有利"。
一九八二年九月,葉劍英、廖承志、姬鵬飛先後接見港澳知名人士霍英東、包玉剛、馬萬祺、王寬誠、何賢等,談到要廣泛聯絡海外華人,在和平統一、振興中華上充分發揮海外知名華人的影響力。
蔣緯國先生為慶祝本會成立所作題詞蔣緯國先生為慶祝本會成立所作題詞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台灣成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何應欽為主任,馬樹禮為副主任,策劃通過海外知名華僑,把所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向大陸傳播。
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在中國名人工委指導下,中華名人協會在香港成立,安子介、霍英東、馬萬祺、包玉剛、邵逸夫、王寬誠、何賢為發起人,特邀廖承志、姬鵬飛為顧問。宗旨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促進海內外知名華人間的交往和友誼,為振興中華、和平統一做出貢獻。
名人雜誌
中華名人協會成立後,相繼在漢城、曼谷、悉尼、東京、柏林、華盛頓、紐約等地設立聯絡機構。
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一日,經國家民政部批准,中華名人協會在內地成立,由國家人事部主管,榮毅仁、葉選平任名譽主席,姬鵬飛任主席,崔乃夫、榮高棠、蔡誠、高占祥、安子介、陳有慶等任副主席。同時,中國名人工作籌備委員會變更為"中國名人工委聯誼會"。
陳立夫、蔣緯國等先後為中華名人協會題詞祝賀。
當時中華名人協會共有創會人717位,其中國內名人471位,港澳台名人69位,海外名人177位。遍布三十三個國家和地區。
名人雜誌
姬鵬飛出任中華名人協會第一主席和中國名人工委籌備主任後,先後聘請六十四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擔任高級顧問或名譽主席,團結了數以千計的海內外名人,募集了數以億計的活動經費,並在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澳門、曼谷、東京、悉尼、聖保羅、華盛頓等地舉辦了大型聯誼交流活動,廣交朋友,反獨促統,培育和推出了中華名人藝術節、中華名人成就獎、中華名人論壇等知名品牌,成立了中華名人藝術研究院、中華名人經濟研究院、中華名人書畫院、中華名人高爾夫俱樂部、中華名人網球俱樂部等內設機構。並先後編輯和出版了《中華名人叢書》、《中國人物年鑑》、《中華名人雜誌》、《中華名人特刊》等宣傳書刊。
姬鵬飛遵循葉劍英元帥的指示,領導中國名人工委、中華名人協會,為弘揚中華文化、振興中華民族縱橫捭闔,氣象萬千,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贏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海內外中華名人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好評。
名人雜誌
二零零二年八月,內地中華名人協會改由國家民政部主管,變更註冊為"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名人工作委員會",重點負責中華名人協會在國內的會員聯絡、服務工作,繼續在國內發展新會員。香港的中華名人協會,重點負責遍布在海外三十三個國家和地區的會員聯絡、服務工作,繼續在海外發展新會員,兩地協調同步,一體化運作。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姜春雲出任名譽主席、第一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原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文化部常務副部長、團中央書記、河北省委書記、中國文聯黨組書記高占祥出任主席。
三十年來,中國名人工委、中華名人協會為了落實葉劍英元帥關於"廣交朋友"的指示,充分發揮自身的七大優勢,使我們的會員以最短的時間、最少的投入,結交了一批海內外名家名人,實現了關係互補和資源共享:
(一)充分發揮本會是國家批准的全國性、唯一做海內外中華名人工作的社會團體之優勢;
名人雜誌
(二)充分發揮本會會員遍布世界三十三個國家和地區各大領域,並且在十三億內地華人和五千萬海外華人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和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之優勢;
(三)充分發揮本會會員精英薈萃、名人效應可以集中爆發之優勢;
(四)充分發揮本會基礎和起點高屋建瓴、涵蓋寬泛之優勢;
(五)充分發揮本會"中華名人藝術節"、"中華名人成就獎"、"中華名人論壇"、 "中華名人雜誌"和"中華名人叢書"等品牌之優勢;
(六)充分發揮本會資源豐厚、經費充裕、實力彰顯,舉辦活動品位高雅、手筆大氣之優勢;
(七)充分發揮本會中華名人經濟研究院、中華名人藝術研究院推行新經驗實證主義以及兩院研究員的社會聲望日隆、學術成就權威之優勢。
名人雜誌
通過不斷搭建各種形式"會見老朋友、結識新朋友"的平台,為會員創造"廣交朋友、多交朋友、深交朋友"的機會,友誼萬歲、知音百年,加強了本會會員之間的友情、親情、同胞情,並使本會的凝聚力、號召力、公信力與日俱增,現已成為聯誼海內外中華名人的重要橋樑和紐帶。
三十年來,中國名人工委、中華名人協會為了落實葉劍英元帥關於"規格品位高一些"的要求,用一流理念、一流模式、一流品牌、一流服務,使我們的會員可以迅速、體面地躋身高層社會和名流之中,個人和集體的影響力、美譽度得到全面提升,結朋交友進名門,天下誰人不識君,邁過門檻,尊貴來矣,實有其名、實收其利。
服務名人、回饋社會——熱情為名人服務,組織名人為社會服務,發現名人、推薦名人、表彰名人、成就名人,反映名人心聲,維護名人合法權益,力爭使會員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本會現任主席 高占祥本會現任主席 高占祥
控制會員數量,嚴格入會條件,原則上按現有會員的自然減員(辭世)情況,認真遴選,定期增補;
在國內外不組織沒有高層權威人士參加,與名人無關,不具國內或國際影響力的活動;
全力培育、鍛造和形成本會有特色、有生命力的活動品牌;
設立會員資格審查委員會和專家督導委員會,指引、規範本會的行為;
在海內外主要城市逐步設立中華名人會館和中華名人俱樂部,為會員提供與其身份相匹配的活動場所;
不定期地舉辦會員聯誼會,為"老驥伏櫪,壯心不已"者歌功布德,使英姿勃發、壯懷激烈者嶄露頭角,把會員"浸泡"在高品位的親情、友誼之中,增強本會的凝聚力、親和力和向心力。
設立中華名人紀念堂(先賢祠),安放辭世會員的靈牌遺物、生平業績介紹,並且定期舉行祭奠、追悼活動,使辭世會員青史流芳,使世人得以永遠緬懷和紀念。
中國名人工委 中華名人協會 三十年歷程
三十年來,中國名人工委、中華名人協會組織各界名人,投身公益慈善事業,回饋社會、造福人民、捐建希望國小、救助孤殘兒童、為賑災義捐義賣、為港澳和海外華人義演、為黃帝陵捐資維修、為周口店捐資造林,全力援助困境中的名人和名門之後等等。2003年,本會將上述活動定名為“榜樣中國名人公益系列活動”。2005年,進一步聯合十七家全國性社會團體、公益組織,將此整合為“全國榜樣公益系列活動”,由周鐵農副委員長任組委會主任。同時,由本會副主席呂世明策劃的“愛心2008”——百位名人、百家名企捐資2008萬,資助2008名病殘兒童健康看奧運,被列為全國榜樣公益系列活動重要內容。為了解決資金不足、推進全國榜樣公益系列活動,經國家民政部批准,於2008年7月17日正式設立榜樣公益基金。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無數中華名人為中華民族創造了無可估量的文明財富。中華名人的成長過程,集中體現了億萬華夏傳人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奮鬥歷史;他們的活動本身,便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創造與貢獻。中華名人就是中華民族的巨人。中華民族的歷史步伐,將繼續在巨人的隆隆腳步聲中前進。
三十年來,中國名人工委通過自身的感召力和影響力,不斷搭建各種形式的“會見老朋友、結識新朋友”的平台,為會員創造“廣交朋友、多交朋友、深交朋友”的機會,現已成為中國聯絡海內外炎黃子孫的重要紐帶和橋樑。
三十年來,中國名人工委形成的公益活動品牌是:榜樣公益系列活動。
——目前正在進行的是:愛心2008大型公益活動。
主要內容是:一筆榜樣公益資金、一部“榜樣公益”電影、一本“榜樣公益”郵折、一套“榜樣公益”紀念幣、一批名人字畫、收藏品義賣等。
三十年來,中國名人工委形成的宣傳品牌是:
——《中華名人》雜誌。分為以發現名人、推薦名人為主旨的會員版(雙月刊);以表彰名人、宣傳名人為主旨的廣告版(月刊)。
——中國名人網。
——中華名人年鑑。名人版每年一冊;名企名品版每年一冊。
——中華名人叢書。在十三億國內華人和五千萬海外華人中遴選100位傑出名人,出版系列傳記共100種。已出版20種。
三十年來,中國名人工委形成的話語品牌是:中華名人高端論壇。
——以弘揚民族文化、開發文化力為宗旨,力求成為國家智力庫、智囊團和全社會的“外腦”。在發展戰略的選擇、經營策略的規劃及管理方式的改革上作高端立論。
三十年來,中國名人工委形成的評比品牌是:中華名人成就獎。
——過去十年每三年舉辦一次。自2004年起每年舉行一次。
——目前正在進行的是:“中華名人慈善成就獎”評選活動。
三十年來,中國名人工委、中華名人協會形成的活動品牌是:“中華名人永遠是朋友”聯誼會。
——中華名人元宵節迎春聯誼會。
——中華名人慶“兩會”聯誼會(全國人大,全國政協)。
——中華名人慶“八一”慰問部隊聯誼會。
——中華名人中秋賞月聯誼會。
三十年來,中華名人工委形成的休閒品牌是:中華名人友情天地。
——中華名人藝術團才藝展示,舉行研討、慰問演出等活動。
——中華名人“官、產、學、研”四方沙龍。
——中華名人書畫院。
——中華名人高爾夫球俱樂部。
——中華名人採風、旅遊、考察等休閒活動。
——中華名人家庭日活動。
中國名人工委 中華名人協會 走向未來
社會名人,是社會群體中最具活力的生產力。人民,只有人民, 才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作為人民中優秀分子的名人,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應該成為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名人工委和名人協會, 是名人與社會之間強有力的潤滑劑.其工作目標就是要發動、依靠、組織各界名人,形成強大的名人力量,為社會撐起更艱巨的發展風帆,做領跑歷史的火車頭。要形成有利於名人發揮作用的有效機制,使名人在名人工委的組織中能夠更有效的發揮作用,能夠釋放出更多的智慧光芒,給力於社會發展,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我們要圍繞國家的大政方針,根據社會需要,組織有實際內容、受社會歡迎的名人活動,通過名人會館的網路系統,組織名人做好政府的智囊,做好企業的參謀。使名人在工委的組織中更名,使工委成為名人創業幹事業的給力者。
名人工委工作的對象,不僅是那些已經成名的大家、專家、名家,更要善於挖掘那些雖未成大名,卻有著超人的朝氣和活力的新人,要充分利用老帶新的辦法,通過開展選拔中華新秀和名人教育等活動,建立高效的培養機制,在發現名人,、培養名人,、提攜新人的過程中使得名人隊伍年輕化和朝氣化,要大力建設名人(連鎖)會館,通過各地會館組織名人進行交流傳授成名之道的活動,從而對周邊的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目的是讓更多的普通人名起來,不斷壯大名人隊伍的力量,形成更大的名人生產力。
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呼喚生產力的提高,呼喚作為生產力主體的人的素質的提高,提高國民素質應該成為我們名人工委的重要工作內容,這項工作主要包括總結名人經驗,宣傳名人事跡,傳授名人的成名之道等內容。其形式主要有組織名人宣講團,編輯名人事跡系列圖書,辦好名人網站,舉辦名人論壇、開展名人教育等,讓更多的人了解名人,學習名人。
現代社會名人,一定是文化階層的一部分,是文化階層中的主力軍。在倡導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今天,擺在我們名人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把我們的聰明才智獻給文化產業,最大限度的發揮文化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為社會增長更多的財富。文化產業是經濟成長的結果又是經濟進一步增長的動力,它是全新的經濟成分,需要全新的生產力主體。社會名人是這個主體的重要成員,應該說,社會名人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力軍。我們的大多數名人是生活工作在社會文化領域中的,本身就是文化領域中的一分子。但是,文化與文化產業是兩個不同的範疇,需要用不同的態度和方法去對待。在文化產業面前,我們面臨著解放思想、轉變思路的新課題,要從以往的文化神龕上走下來,腳踏實地、面向市場、為經濟發展社會繁榮服務。我們要加速學習,向市場學習,向股市學習,向國際上先進的文化產業學習,讓產業意識進入我們的頭腦,接受我們過去難以接受的經商之道、創業之道、融資之道,把文化產品化,把文化產品市場化,把文化事業產業化,讓文化為社會創造更多的有形產值,增加社會的文化財富,滿足人們對文化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
在文化產業方面,我們將以組建“博物館文化發展研究院”為龍頭,精心挖掘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寶庫,廣泛收集能夠記錄文化內涵的各種資料,研究歸類文化產品,設計系列博物館項目,助推各級各類博物館的建設,讓博物館文化走進中小城市乃至社區。
辦好辦強辦大中華名人書畫院,走出一條普及書畫產品的道路,讓書畫這種高雅的藝術產品走進尋常百姓家,使百姓能夠欣賞品鑑學習書畫,從中學習文化傳統,提高文化鑑賞能力,獲得書畫文化的薰陶;
最大限度的凝聚名人智慧,辦好名人教育(連鎖)機構,把名人資源利用起來,把社會各界名人都塑造成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擴大名人智慧的客群面,使名人智慧能夠薪火相傳、深入民眾之中,將名人智慧傳給子孫後代,把名人智慧送到千家萬戶,使更多的人可以直接接受到名人的教育,共享名人資源。
我們要大力開發文化產業項目,圍繞文化產業開展名人工作,打造具有名人特色的文化產業。
社會名人,是社會群體中的普通一員,是從普通人名中演化而來的,這種演化的過程就是不斷的助人的過程,施善的過程,不斷的做社會公益事業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的名字被人們傳頌,久而久之“人名”就演變成了“名人”。可見,名人是奉獻出來的,是與慈善事業與公益事業緊密相連的。名人之所以 “成名”不在於自己有多大本事,而在於把這種本事用在了社會公益事業上,貢獻給了社會。因此,發動名人服務社會,是我們名人工作的永恆主題。在做好名人產業的同時,要加大慈善與公益事業的投入,要組織名人通過義演、義賣、捐贈等活動,籌集資金幫助弱勢群體、貧困地區、賑災救災等,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和志願者活動,發揮名人的號召力、影響力、榜樣力,為民眾做出表率。
要發揮中華名人協會對海外華人的凝聚作用,通過發展海外會員,團結一切愛國力量,匯聚海外華人的智慧,為祖國的發展服務。由於歷史的原因,許多中華名人散居於世界各地,團結全世界華人為祖國的發展獻計獻策,是中華名人協會的當然職責。經常組織海內外名人進行文化交流,相互學習;組織海外會員大力開展愛國活動;引導海外會員為祖國的經濟發展投資助力;組織海外會員為祖國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鼓勵學有所成的留學生、海外專家回國發展;組織海外會員開展各種有利於維護祖國尊嚴、促進祖國統一的活動。
中國名人工委、原中華名人協會前名譽主席廖承志、葉選平,前主席姬鵬飛、榮高棠,秘書長葉雲珠、張黎群、潘布;現任名譽主席姜春雲,主席高占祥,秘書長蔡德成。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社會名人的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秉承名人的精英特質,力求站得再高一點,看得再遠一點,站在時代前沿,引領時代發展。積極探索名人產業,讓名人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中,在推進國家工業化、城市化以及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凸顯領軍作用,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建新功,立大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