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項目名稱:同濟大學中法中心
建築師:張斌、周蔚
建設地點:同濟大學本部校區,上海四平路1239號
設計時間:2004.03——2006.09
建造時間:2004.12——2006.09
基地面積:9204平方米
占地面積:3142平方米
建築面積:13575平方米
建築層數:地下一層,地上5層
主要用途:教學、辦公、學術交流
工程造價:辯贈項說6,000萬人民幣(估)
建築特點
建築理念
建築師張斌在解釋他的概念時這樣說:“這一項目被看作建築形式系統對內部使用功能和外部環境條件以及更廣闊的文化語境的創造性整合,利用一個‘雙手相握’圖解的潛在‘二元並置’結構來組織整個建築的相關係統以達成一個“和而不同”的整體。”“雙手相握”的造型和“和而不同”的內涵貫穿在作品設計的始終,旨在體現中法兩國的文化差異與和諧共存。整個建築由一銹紅色體塊與白色體塊穿插組成,兩者都往北部延伸至兩者疊合,這延伸疊合的動作表達了一種握手的理念。而且可以理解這兩個體塊是一種並置的關係。他們相對獨立卻又於北部貫通,造型不同卻又逐漸走向融合。“功能、空間與材料上不同層次的並置關係可以表現出兩個不同文化的並置關係,而這也是二拒危元結構‘和而不同’的矛盾統一過程。”張斌表示。
在建築中行走,你會發現銹紅色體塊的大斜坡是整個造型最具特點的地方之一。在建築內部,它反映為貫穿5層的交通空間。一部直跑樓梯由下至上,平行屋面上行(當然在各層有樓梯平台闢為休息與交流空間),我認為這種內部空間能夠反映外部造型阿勸擔墓的做法讓人對建築有清晰的把握,獲得建築的愉悅,值得提倡。
立面造型
在立面造型上,毋庸置疑中法中心有足夠的獨特性。摒棄了現代主義方盒子的單調,中法中心可謂“一波三折”,在恰當的地方都有適當的停頓,轉彎,高差也有處理,尤其是銹紅色體塊的大坡屋頂,折得也別具特色。加擊祖凳之大面積的落地式
平板玻璃朝內庭園開敞,配著烏黑濃重的窗框,映襯著幾顆訂坑喇有意保留的古樹,清澈、深遠,更顯得法式風味十足。而碑籃漿對於辦公區域白色體塊來說,立面則是採用了不規則的開窗,帶來了豐富的室內層次。兩個體塊在北部上下交接(紅在下,白在上),交接邊界處的處理也值得玩味。
結構形式
建築採用了
鋼筋混凝土框架,並有部分的鋼結構。這樣的結構形式為大面積的開窗提供了可能。順便一提,在建築內部貫穿上下的粗壯的鋼構件隨處可見,交接、傳力穩定,給人一種高技美感。
建築材料
建築用材的最大特點是使用了一種抗腐蝕性能超強的鋼——耐候鋼,它是前文所指的紅色體塊的主要外牆用材。經考察,它的表面是一層銹紅色物質,摸上去十分粗糙,質感十分特殊。據資料,耐候鋼,即耐大氣腐蝕鋼,是介於普通鋼和不鏽鋼之間的低合金鋼系列,耐候鋼由普碳鋼添加少量銅、鎳等耐腐蝕元素而成,具有優質鋼的強韌、塑延、成型、焊割、磨蝕、高溫、抗疲勞等特性。耐候鋼最早起源於北美的考頓鋼,我國各大鋼廠均有生產。
就色彩來說,遠遠望去,外牆部分色調較暗,充滿紅土式大地的堅實感與穩重感。這種融於大地的自然感是承朵紙很可貴的。朝庭園一面的大面積開窗則不可不涉及到平板玻璃的大面積使用。漫步於庭園,可以看到玻璃窗完整地映襯出了對面白色體塊的影像,這也是使用這種材料所能帶來的另一種協調呼應手法。而對於白色體塊,外牆則使用了
水泥纖維板。
結構形式
建築採用了
鋼筋混凝土框架,並有部分的鋼結構。這樣的結構形式為大面積的開窗提供了可能。順便一提,在建築內部貫穿上下的粗壯的鋼構件隨處可見,交接、傳力穩定,給人一種高技美感。
建築材料
建築用材的最大特點是使用了一種抗腐蝕性能超強的鋼——耐候鋼,它是前文所指的紅色體塊的主要外牆用材。經考察,它的表面是一層銹紅色物質,摸上去十分粗糙,質感十分特殊。據資料,耐候鋼,即耐大氣腐蝕鋼,是介於普通鋼和不鏽鋼之間的低合金鋼系列,耐候鋼由普碳鋼添加少量銅、鎳等耐腐蝕元素而成,具有優質鋼的強韌、塑延、成型、焊割、磨蝕、高溫、抗疲勞等特性。耐候鋼最早起源於北美的考頓鋼,我國各大鋼廠均有生產。
就色彩來說,遠遠望去,外牆部分色調較暗,充滿紅土式大地的堅實感與穩重感。這種融於大地的自然感是很可貴的。朝庭園一面的大面積開窗則不可不涉及到平板玻璃的大面積使用。漫步於庭園,可以看到玻璃窗完整地映襯出了對面白色體塊的影像,這也是使用這種材料所能帶來的另一種協調呼應手法。而對於白色體塊,外牆則使用了
水泥纖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