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黑龍江省建三江分局勤得利農場學校初建時,僅有一所國小,李滿春任教導主任(沒有校長)。當年8月,李滿春調出,教導主任姚文志主持總校的工作。1961年劉育三由撫遠調到勤得利繼續做教導主任工作,併兼行政管理,七月份杜宏普調入任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省建三江分局勤得利農場學校
- 創辦時間:1958年3月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建三江分局勤得利農場
- 類別:公立學校
學校歷史,管理制度,
學校歷史
初創時期
國小
1962—1964年,勤得利國小雖然分設在山南山北兩處,但還是一個國小校,國小的名稱是:勤得利農場職工子弟國小。校長杜宏普、主任趙連祥、劉育三。
1963年秋天勤得利農場第一所磚瓦結構、比較規格的國小新校舍落成(就是現在的一分場原中學校址)。
中學
隨著農場的開發與發展,為了適應職工子弟就近入學的需要,1962年10月8日,勤得利農場職工子弟中學成立(普中、農中各一個班),和原國小仍是一所學校。校長:楊為代。校址建於勤得利鎮山北。
1965年:中學獨立,普通班和農中合併,並與第一生產隊合併,新校址校名為:勤得利農業中學。副場長丁元善為名譽校長,楊為代為校長,王文洲為校黨總支書記。
文革時期
1966年5月,王福全調任農中校長,文革開始,其他領導陸續靠邊,後工宣隊統治學校。
1970年11月,因備戰,學校隨場部遷到石子河,校名為石子河中學。校長王福全,副校長劉育三、蔣啟全。
1974年7月:學校隨團部(兵團建制時期)遷到現在的勤農橋以東、場部機關路南。學校名為二十七團團直中學。校長劉育三,書記王福全。
1975年:各分場成立初級中學,三分場中學校長耿桂蘭,四分場中學校長楊為代,五分場中學校長張忠。(後來四分場獨立為濃江農場,五分場獨立為鴨綠河農場)三分場中學於1993年併入場部中學。一分場中學於1995年併入場部中學。
振興時期
勤得利農場國小的教育形式隨著我國國情的轉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學校以勤得利場部“教育科”為中心,下屬以區域劃分為“一分場——五分場”五個分校。每個分場都有中國小校,並由“教育科”配備一套領導班子。1977年,全農場共43所國小,國小教師有177名之多。在校小學生約有2310多人。
1978年以來,適齡兒童入學已達到99.5%,鞏固率的達99%,畢業率達98%。國小畢業後,97%的學生都升到國中學習。到1981年,勤得利農場在同撫公路的中心道南約200米處蓋起了全場第一座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三層教學樓。
勤得利農場場直國小兼併了五連國小、麵粉廠國小,農場建立了職業高中、普通高中兩所中學,生源主要是本場及鴨綠河、濃江河、青龍山等農場。此後,勤得利農場中、國小均設有各自的領導班子。
1983年,全場國小共有55所,在校小學生共3968人,國小教師349名。其中有54個連隊國小校分布在三個分場,小學生們要通過聚點、畢業通考,合格後再集中於各分場的中學續學。
中學
1982年3月,農場直屬中學搬入教學大樓,學校名稱改為勤得利農場職業中學(含國中部)。校長劉育三,總支書記王福全,副校長賀忠、曹培豐,副書記朱華松、聶培孝。
1983年7月:職業中學分為普通中學、職業高中兩部。普通中學校長劉育三,書記姜風斌。職業高中校長賀忠,副校長尹玉山、曹培豐,副書記朱華松。
快速發展時期
國小
1984年以來,農場各工副業單位的國小陸續合併到所在分場的中心國小。
1988年9月,衛建國小分離,一部分教師歸屬到服務隊國小,更名為一分場國小。
1995年8月,農場場直國小搬入新教學樓,更名為第一國小;一分場中心國小更名為第二國小;三分場中心國小更名為第三國小。
至此,農場共有三所中心國小(第一國小、第二國小、第三國小)及三所中心國小所分管的各生產站隊國小。
中學
1984年7月,普通中學和職業中學分開,普通中學為場直中學(國中),職業中學中的普通高中班又分離出去,成立了普通高中。
1995年3月:場直中學與普高合併,一分場中學撤消併入場中。職業高中與職教辦合併。
1999年9月:職業高中與勤得利中學合併,學校名稱為勤得利農場中學。
2001年9月:高中部併入建三江一中,學校為初級中學,校名為勤得利農場中學。
管理制度
一、學習意識
當今社會是學習型的社會,學校領導應堅持學習,自我提高,以最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來“經營”學校,帶領全校師生走現代教育發展之路。學校領導事務繁忙,但是如果你不能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縱使你整天忙忙碌碌,也不可能在教育上有所建樹。
二、大度意識
作為學校領導,要承認教師中有能人,但大可不必擔心某位教師會“搶”你的職位,相反,你應感到欣慰才對。其實,你能當學校管理者就足以證明你有某些過人之處。如果你整天把注意力放在怎樣對付個別有能力的教師身上,那么我勸你還是別當學校管理者為好,免得害人又害己,因為你缺乏最基本的大度意識,你連自己的好老師都不信任,不敢大膽任用,你又怎能把學校辦好?
三、創新意識
教育需要創新,學校領導要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在教育管理、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等方面不斷探索,不懈追求。如果僅僅停留在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任務和指標上,沒有任何主動性,也不考慮本校的實際,只是一味地忙著應付有關部門下達的各項任務和組織的各項活動,就算完成得很“出色”,也絕對算不上一個優秀的學校管理者。
四、唯才意識
學校管理者要唯才是舉,不能任人唯親。請記住:照顧了一個人,你便失去了一大片。要想方設法讓那些真正有才能的教師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給他們充分施展自己才華的空間,而不是妒賢忌能,更不能打擊壓制。
五、親師意識
學校管理者要有親師意識。教師需要的是這樣的學校管理者:視他們為朋友,能夠耐心傾聽他們的酸甜苦辣,虛心接受他們的批評和監督,而不是如“統治者”一樣高高在上,隨意發號施令,動不動以“下崗”、“解聘”等字眼相威脅。請別忘了,你也是老師,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師哪能接受你這樣的“管理”?學校管理者的威望來自對教師的尊重和關愛,始終與教師心連心。否則,受傷害的不僅是老師,還有你——學校管理者。
六、憂患意識
學校管理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憂患意識,要居安思危。你要做的是如何帶領全體教職工為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傾心盡力,心中時刻想的是學校和老師的未來。有憂患才有緊迫感,有了緊迫感才有前進的動力。
七、反思意識
管理學有句術語:沒有總結就沒有提高,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學校管理者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和管理舉措,不斷警醒和完善自己,同時主動接受和聽取師生的意見和建議,力求以高尚的師德修養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影響師生,感染師生,從而帶領全體教職工共同進步。
八、合作意識
學校是一個系統,其工作千頭萬緒。單靠你個人的力量無法完成任何任務,要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團結帶領全體教職工投入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
九、服務意識
學校管理者很少擔任教學任務,主要處理各種行政事務,參加各種應酬,漸漸地便與教師拉開了距離,聽不到真言,也聽不進忠言。自己成了高高在上的領導,對師生的冷暖很少關心。學校管理者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職責,自覺樹立為教師和學生服務的意識,竭盡全力為他們排憂解難。
十、務實意識
制度重在貫徹,成績來自實幹。學校管理者不僅要有切合實際的辦學思路和學校發展規劃,更重要的是身先士卒,少說多做,扎紮實實投入到實際工作中去,不要停留在空喊口號上。在實踐中出真知,在務實中長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