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吊腳樓下的湘西》是一部介紹湘西的散文集,其中既有對湘西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村落和民俗風情的描畫,也有對湘西珍奇動植物、著名景觀的記述;既有對即將被現代文明吞噬的農耕文化印跡的追憶,也有對湘西領域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的緬懷。該書不僅是一部介紹湘西方方面面知識的小百科,也是作者對自己生活工作多年的人生驛站的深情告白。
作品目錄
吊腳樓下的湘西 動物物語 永遠的酉水號子 湘西油桐的花開花落 資江·印心石·屋 湘西狩獵的傳奇記憶 漸行漸遠的農耕記憶 夢中的桫欏樹 尋找紅綢木的故鄉 古村楹聯傳家風 芸廬:沈從文兄弟的人生驛站 雙鳳:“中國土家第一村” 涼燈:老鷹落腳的苗寨 金鞭溪:張家界的少女 黃桑:雨中的童話故鄉 花瑤:一個崇拜古樹的村莊 | 呂洞山下黃金村 羊峰山上好風光 湘西之春 苗寨之秋 俯瞰矮寨大峽谷 夕陽下的五寶田 田園中的石欄桿 人生小站 小河——紅石溪記 八角寨·龍頭香 小沙江瀑布大觀 黔陽古城與洪江古商城 穿行借母溪 七甲坪尋“儺” 萬佛山看“佛” 胡興仁與長沙“蛻園” | 晚清名將鄧紹良 將軍詩人楊岳斌 晚清兩位湘西籍將領 書畫名家張世準軼事 民國總理熊希齡的人生片段 大幹同窗楊味蔬 兩個湘西人的傳奇 鳳凰文昌閣國小逸事 亂世遊俠田三怒 沈從文與湘西題字 黃永玉的兩樁義舉 畫馬將軍張一尊 湮沒在湘西的畫家 張充和夫婦鳳凰之行 詩人洛夫的湘西“酒事” 吳兆麟老師 | 凌宇先生 湘西四個作家的命運嗟嘆 老茂和《湘西百年影像實錄》 一個浦市人家的文脈流觴 向水英人物畫的美學追求 湘西文化的三個符號 古老的水缸 大山背水人 馬桑樹下的壯美歌謠 賣紅薯的母親 牌樓的大姐 老司城的農家飯 湘西味道 包穀粑 山里寄來獼猴桃 甜蜜的香瓜 |
|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該書以“人”與“情”厚植人文內涵。范誠的作品大多直抒胸臆,但這並不意味著膚淺浮泛。在寫景狀物的散文中,稼穡勞作、人情世故無一不在作家的熱忱觀照之中。當人物作為寫作對象時,不論是發思古之幽情,鉤沉名人掌故(如《民國總理熊希齡的人生片段》),還是攄懷舊之蓄念,感嘆友人故去(如《湘西四個作家的命運嗟嘆》);不論是聚焦大人物的壯志豪情和生死沉浮(如《晚清名將鄧紹良》),還是關注小人物的個體命運和生存本相(如《大山背水人》),作家時刻將“人”與“情”流諸筆端——既起到了一脈貫穿的線索作用,又體現出厚重的人文內涵和深沉的人文關懷。
該書從“城”與“鄉”寫時代變遷。作家深愛湘西,對湘西古樸、原生的生活如數家珍,常常飽蘸深情地表達對傳統生活方式的眷戀,如“吊腳樓下的故事,永遠講不完”(《吊腳樓下的湘西》),湘西油桐“歷久彌新,永葆芳香”(《湘西油桐的花開花落》)。但面對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推進,作家卻沒有排斥感,而是持一種包容、樂觀的態度,會對農村精準扶貧發出讚美聲(《呂洞山下黃金村》),也會對古城旅遊開發報以新期待(《黔陽古城與洪江古商城》)。在作家的行文中,城與鄉是融合共生的,農村哺育城市,城市也反哺農村。時代的變遷雖然讓人生髮出一縷愁絲,但也為人們創造了“日新月異的生活”(《古老的水缸》)。正是作家兼容並包的立場,使其筆下的“湘西”更加豐盈、更有張力。
藝術特色
讀范誠的散文,有一種身臨其境的在場感。他的寫作沒有大腔大調,也不玄虛空洞,而是充滿了現場感、鮮活感。他會不厭其煩地將“我”介入到作品之中,以一種平視的視角來展開瀰漫著煙火氣的寫作。比如《俯瞰矮寨大峽谷》《夕陽下的五寶田》等散文,均採用了“一步一景,景隨人遷”的寫作策略,以“我”的在場推動場景的轉換、推進故事的發展、聯動生命的體驗。雖然第一人稱視角為個人抒情提供了充分的便利,但作家在行文中更注重對遊蹤的陳說、對故事的描述,以一種輕鬆自由的方式滿足讀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閱讀《吊腳樓下的湘西》,容易被書中展示的43張圖片(包含攝影照片和字畫)所吸引。在這裡,圖像作為重要的表象性符號,成為了文字的有力補充。如在《漸行漸遠的農耕記憶》一文中,為了讓漸行漸遠的農耕方式更加清晰可感,作家附上了水車、檑子、籮筐和石磨的照片,將傳統農耕器具一一呈現。圖像的直觀性使得語言更加有信服力,而語言的渲染性使得圖像更加有感召力;語圖互文形成的二重奏,實現了讀者對湘西文化的雙重體認,給讀者帶來了饒有興味的愉悅感和滿足感。別致的語圖互文,是該書的又一特徵。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6月15日,該書入選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公示目錄。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范誠,湖南新寧人,1985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受沈從文作品影響,志願到湘西工作近30年。現為湖南廣播電視台一級文學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閱讀湘西》《走玩湘西》《鳳凰:那些人,那些事》《吊腳樓下的湘西》等8部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