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稅人場文》(並序)是宋初文學家王禹偁作的一篇散文,用老虎吃人來比喻政府收稅。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峽口鎮多暴虎,路人過而罹害者,十有一二焉。行役(1)者目其地曰稅人場,言虎之搏人猶官之稅人。因為文以吊之,其辭曰:
虎之生兮,亦稟亭毒(2)。文彩蔚以錦爛,睛眸赫其電燭。爪利鋒起,牙張雪矗。岩乎爾游,溪乎爾育。匪隱霧以澤毛,惟咥(dié,咬)人而嗜肉。豺伴貙(chū)鄰,林潛草伏。嘯生習習之風,視轉耽耽之目。始有霜徑晨征,陰村暮宿,爾必搏以療飢,啖而充腹。骨委溝壑,血膏林麓。恨魄長往,悲魂不復。旅人無東海之勇,嫠(lí)婦起太山之哭。至使賈說商談,飛川走陸。
職彼獸之攸暴,示斯場之所酷。騎者為之鞭蹄,車者為之膏軸。鈹(3)者謂之發刃(4),弧者謂之挾鏃。來之者有備,過之者在速。鮮不魄駭魂驚,而神翻思復者哉。
於戲(wū hū)!虎之搏人也,止於充腸;官之稅人也,幾於敗俗。則有泉涌鹿台之錢,山積巨橋之粟。周幽、厲之不恤,漢桓、靈之肆欲。是皆收太半以充國,用三夷而禍族。牙以五刑,爪以三木。搏之以吏,咥之在獄。馬不得而馳其蹄,車不得而走其轂。鈹在匣以誰引?矢在弦而莫屬。
斯場也大於六合,斯虎也害於比屋。雖有黃公之力,莫得而戮;雖有卞莊之戟,豈得而逐?必在乎立道德而為戟為刃,張仁慈而為阱為機。俾爾獸之馴擾,見我場之坦夷。乃芟(shān)凶薙(tì)惡,除澆滌漓。帝道以之蕩蕩,人心以之熙熙。自然來騶虞之仁獸,返淳風兮庶幾。
注釋譯文
(1)行役,舊指因服兵役、勞役或公務而出外跋涉。泛稱行旅,出行。
(2)亭毒,《老子》:“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一本作“成之熟之”。高亨 正詁:“‘亭’當讀為‘成’,‘毒’當讀為‘熟’,皆音同通用。”後引申為養育,化育。
(3)鈹pī,長矛。
(4)發刃,刀斧等開口或磨快。
作者簡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鉅野人。北宋詩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於直諫遭貶謫。北宋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後又遷蘄州病死。
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30卷、《五代史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