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固定資產投資“十二五”規劃是吉林省政府辦公廳做出的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林省固定資產投資“十二五”規劃
- 頒發單位: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批號:吉政辦發 〔2012〕6號
- 頒發單位:二○一二年一月二十九日
- 通知單位:各市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等
- 目的:提高經濟的發展
吉林省政府辦公廳通知,吉林省固定資產投資“十二五”規劃,投資基礎與環境,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投資方向與重大項目建設,政策措施,
吉林省政府辦公廳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 吉林省固定資產投資“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吉政辦發 〔2012〕6號
各市 (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各縣 (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辦、各直屬機構:
《吉林省固定資產投資 “十二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九日
吉林省固定資產投資“十二五”規劃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加快發展振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投資依然是拉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要充分發揮投資先導作用,突出重點領域、加強管理、改善結構、提高質量與效益,加速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貫徹落實 《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投資基礎與環境
(一)“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
“十一五”以來,我省緊緊抓住振興老工業基地歷史性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力實施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快速增長,投資規模、投資結構、投資效益發生積極變化,為加快振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積極條件,提供了強大動力。
1.投資規模快速擴張,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十一五”時期,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累計2.93萬億元,是“十五”的5.4倍。到2010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達9621.8億元, “十一五”年均增長39.8%,比 “十五”高14.6個百分點;人均投資規模達3.5萬元, “十一五”年均增長39.2%,比 “十五”高14.4個百分點。
2.投資結構逐步最佳化,增長效率明顯提高。
產業投資結構體現了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趨勢。第二產業居於主體地位,第一產業投資增長速度加快,第三產業投資力度加大。“十一五”末期,全省三次產業投資結構調整為3.1∶53.4∶43.5,與 “十五”末期相比,第一產業下降2.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上升5.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下降2.5個百分點。
所有制投資結構已經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國有投資比重繼續下降,個體私營、股份制等民間投資比重顯著上升。民間投資步入新的快速發展時期,成為支撐全省投資增長的主導力量。“十一五”末期,全省民間投資比重達67.7%,比 “十五”末期提高17.2個百分點。
城鄉投資結構體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縣域投資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村投資增速明顯加快。“十一五”末期,全省城鄉投資比為82.4∶17.6,同 “十五”末期比,農村投資比重提高8.7個百分點。
資金來源結構日益呈現渠道多樣化趨勢。企業自籌及其他資金增長較快,域外資金成為投資資金的重要來源。“十一五”末期,全省投資資金來源中,企業自籌及其他比重達89%,比“十五”末期提高10個百分點。
3.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十一五”以來,組織實施了二十大工程、十五大系列重大項目,集中力量建設了新增百億斤商品糧能力、200萬輛汽車、百萬噸化工醇、千萬噸玉米深加工、千萬噸鋼、千萬千瓦新增發電裝機、千萬噸油氣當量產能、千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千公里鐵路新建和改擴建、“一主四輔”機場、風電開發和風機裝備製造等重大工程項目,推進汽車、高速高檔軌道客車、乙烯及精細化工、精品鋼、光電子、玉米生物化工和生物製藥、優質商品糧和綠色食品加工、科教人才開發、生態旅遊、東北亞區域合作等基地建設。“十一五”時期,全省共建設3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18500個左右,累計完成投資約17700億元。到2010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284億公斤,發電量達到594億千瓦時。汽車、原煤、原油、鋼材、水泥等工業品產量快速增長,分別達到167萬輛、5190萬噸、702萬噸、875萬噸、3974萬噸, “十一五”時期年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26.2%、15.8%、6.1%、12.8%、20%。
4.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投資環境明顯改善。
“十一五”以來,按照投資體制改革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檔案,制定實施地方配套措施和管理辦法,最佳化投資發展環境。制定了 《吉林省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吉發改投資字〔2009〕1050號)、《吉林省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經費管理辦法》(吉發改投資聯 〔2010〕118號)、《吉林省省直行政事業單位非經營性建設項目管理實施辦法》 (吉政辦明電〔2010〕76號),規範了政府投資範圍,加強了預算內資金管理,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抓住 “擴權強縣”契機,大幅度下放了項目審批管理許可權,擴大了地方投資決策權,提高了企業投資積極性。根據 《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 〔2010〕13號)精神,制定實施了地方配套措施,有效促進了民間投資增長。組建了吉林銀行等地方金融機構,下發了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資本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吉政辦發 〔2010〕14號)、 《吉林省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吉金辦籌聯字 〔2010〕1號),有效推進了融資體制改革。完善了吉林省年度重點項目統計監測制度,加強了項目的跟蹤管理和全社會投資的巨觀指導。開展了以投資環境為主的軟環境集中整治活動,進一步改善了企業生存發展環境。
(二)“十二五”投資形勢與環境。
“十二五”時期,國際、國內形勢將發生重大變化。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繼續蔓延,世界經濟在調整中緩速增長,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發展。我國進入經濟結構加速轉型期,國家繼續堅持擴大內需方針,加快科技創新和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化解突出矛盾和問題,為全球經濟復甦後我國經濟邁上新台階、實現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我省將處於新一輪加快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機遇與挑戰並存。
1.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期,對投資增長提出新要求。
“十二五”時期,我省將處於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推進的重要歷史時期,是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加快建設的時期,是各種生產能力快速增長、社會事業和人民生活加快改善的發展階段。全省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為新一輪加大投入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條件。工業化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特別是重化工業的加速發展,需要大規模的投入作為支撐;城市化加速推進,城鄉關係將發生重大變化,破解城鄉 “二元”體制,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管理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對投資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化與工業化相互促進,推動能源、交通、市政、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促進房地產開發等領域投資大幅增長,並對鋼材、水泥、化工、汽車、家電等產品形成巨大需求。
2.進一步振興老工業基地,對投資增長提出新要求。
“十二五”時期,國家出台的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仍然延續,我省將進一步實施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掀起全面振興發展高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 (國發 〔2009〕33號),明確了最佳化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發展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型城市轉型、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改革開放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九大任務,為我省繼續擴大投資、加快振興發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機遇。進一步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在產業發展、結構升級、基礎設施、節能減排、生態環境、社會事業、民生改善、新農村建設等領域,都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和項目建設作為支撐,這有利於全省繼續擴大投資需求,在促進經濟較快發展的同時,加速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步伐。
3.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對投資增長提出新要求。
“十二五”時期,經濟危機的負面影響及國際分工的深入發展,氣候變化和能源、資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進一步加大,將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步伐,加速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新能源、節能環保、信息、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興起,有望引領全球產業轉移,成為推動結構最佳化升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新動力。能源、資源、基礎設施、現代服務業和綠色產業將成為投資的重點領域,有利於我省抓住結構轉型機會,培育和發展具備較好基礎條件、較大發展潛力的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旅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擴大市場需求,努力構建新一輪競爭優勢,搶占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
4.區域經濟合作步伐加速推進,對投資增長提出新要求。
“十二五”時期,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繼續發展,“長吉圖”、“蒙東”、“通丹”等區域經濟合作步伐加快,我省投資增長面臨新的開放環境。國家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重視東北亞和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國務院關於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的批覆》 (國函 〔2009〕106號)有利於我省加大 “長吉圖”建設投入、加快圖們江開發開放進程,在更高的起點上實施 “開放帶動”戰略,提高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有利於我省在 “長吉圖”開發開放的基礎上,加快推進 “通丹”、“蒙東”等區域合作開發進程,拓展新的投資領域,開闢新的投資空間。
同時,“十二五”投資增長也面臨許多挑戰: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國內經濟社會形勢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國家金融政策做出重大調整,企業和地方融資壓力更加突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亟待破解;投資增長方式粗放,投資與消費、出口比例不協調,投入產出不理想,投資拉動與經濟轉型矛盾更加突出;投資外向度過高,民間投資規模小、水平低,投資動力漸顯不足,支撐產業發展的知名企業和大企業發展速度較慢;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資源、要素、環境約束加大;市場化管理方式缺失,投資增長面臨體制改革壓力。
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 “科學發展、加快振興、富民強省”為目標,以 “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轉變方式、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堅定不移地實施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戰略,充分發揮投資先導作用,突出產業升級、自主創新、城鄉統籌、環境保護、改善民生等重點領域投資建設,加強和改進投資管理,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努力改善投資結構,提高投資質量與效益,加速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全面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儘快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基本原則。
1.當前與長遠相結合。既要考慮當前利益,又要考慮長遠發展。堅持把長遠發展和當前增長統一結合起來,既注重當前發展的現實需求,解決當前投資管理運行中的突出問題;又重視未來發展的長遠需要,切實推進解決投資領域深層次矛盾和化解潛在風險。
2.速度與質量相結合。既要考慮保證速度,又要考慮提高質量。堅持投資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的有機結合,著力解決投資規模過度擴張帶來的產業結構不優、發展方式粗放、增長效益不高等問題。力爭在調整投資結構的過程中擴大投資規模,在轉變投資方式的前提下加快投資速度。
3.存量與增量相結合。既要考慮存量調整,又要考慮增量擴張。注重對原有存量的最佳化升級,加大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投資;注重當前增量的持續擴張,進一步做大做強支柱產業,擴大投資總量。
4.局部與整體相結合。既要考慮局部利益,又要考慮全局發展。既要按照國家投資政策、投資方向,認真抓好投資落實;又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根據本地實際區別對待、突出重點,實現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的有機結合。
(三)目標任務。
“十二五”時期,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期目標為:五年累計投資5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20%左右。實施3000萬元以上項目約1萬個左右,“十二五”時期投資約3.5萬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70%左右。重點完成 “五大任務”。
1.更加突出拉動經濟成長。保持適度的投資規模和相對較快的投資增長速度,統籌協調投資、消費與出口三大需求,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2.更加突出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最佳化投資結構、方向和次序,調整重大項目建設布局,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注重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型升級,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
3.更加突出民生改善和社會和諧穩定。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基礎設施、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等領域投資建設,組織實施重大社會民生工程,努力改善民生條件,讓廣大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4.更加突出統籌對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堅持 “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加強對外投資合作,積極合理地利用外資和開展境外投資,形成國際合作和對外競爭新優勢,進一步發展開放型經濟。
5.更加突出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加快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努力改善投資體制和政策環境,推動形成市場化投資自主增長機制,提高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
(四)投資資金來源。
“十二五”時期,投資資金來源結構將呈現新的變化趨勢。企業自籌的主體地位繼續得以鞏固,財政、銀行、外資等比重將逐步提高。投資資金來源結構預期目標為:國家預算內投資比重為4%,國內貸款為10%,利用外資為4%,企業自籌及其他為82%。
1.國家預算內投資比重適當提高。
“十二五”時期,我國將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一定的財政投資強度,繼續向教育、醫療、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領域傾斜,加強社會基礎設施特別是農村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節能環保、自主創新和欠發達地區投入。吉林省統籌推進 “三化”,在基礎設施、科技創新、民生、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需要財政投資的持續支持。預計國家預算內投資比重將保持在4%左右。
2.國內貸款比重穩中有升。
“十二五”時期,國內貸款仍然是投資來源的重要渠道,銀行信貸繼續穩定投放,逐步向控制總量、調整結構轉變。消費貸款、企業併購、海外資源開發、銀團貸款、中小企業貸款、生產貸款等需求增加,影響銀行信貸對中長期投資項目的支持。我省金融環境不占優勢,信貸發展面臨許多制約因素,預計國內貸款比重穩中有升,約為10%左右。
3.外商投資比重略有提高。
“十二五”時期,跨國公司看好我國投資環境和市場需求,外商投資將繼續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規模。外商投資主要投向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併購投資方式較快發展,傳統綠地投資 (新建投資)形式逐步減少。我省利用外資環境明顯改善,利用外資總量、結構發生積極變化,預計利用外資比重將升至4%左右。
4.自籌及其他資金比重略有下降。
“十二五”時期,股票市場融資地位繼續上升,債券市場融資功能逐步加強,帶動自籌投資規模繼續擴大。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和擴大,吸引社會資本多元化投資,增加企業自籌投資來源。民間投資、創業投資、資本市場等領域鼓勵扶持政策的陸續出台,形成自籌投資增長持續向好的積極因素。現代金融體系基本建立,多樣化資本市場功能逐步完善,股票、債券、產業基金、項目融資、資產證券化等直接融資方式大量出現,自籌投資來源趨於多元化。預計企業自籌在投資資金來源中占主體地位,自籌及其他資金比重保持在82%左右。
投資方向與重大項目建設
(一)加大農業和農村發展投入,穩步推進農業現代化。
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按照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要求,加快實施增產百億斤商品糧能力建設總體規劃,實施畜牧業加快發展攻堅計畫、園藝特產千億元創業計畫。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步伐。大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降低農業生產經營成本,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林業基礎設施、氣象監測系統建設,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1.加大農業投入,建設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
重點推進增產百億斤商品糧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重大引水、大型灌區、西部土地整理、全程農業機械化示範等項目;啟動實施旱作節水農業、種子、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植保、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保護性耕作等工程,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到2012年,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300億公斤階段性水平。
2.加大畜牧業投入,建設全國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
深入實施 “糧變肉”、畜產品精深加工、乳品躍升、特種經濟動物振興、飼料獸藥保障、動物衛生安全等六大工程,重點推進生豬、內牛、乳品、家禽等畜牧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 (小區),以及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動物防疫體系、草原保護與利用工程、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畜牧業信息管理工程、飼料加工和秸桿利用工程等項目建設,加快畜牧業擴能升級。到2015年,完成15個省級畜牧業產業園區建設,全省畜牧業產值達到1500億元。
3.加大林特產業投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重點實施天然林保護二期、“三北”防護林五期、退耕還林、森林撫育、村屯綠化等生態建設工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推進林木種苗、自然保護區及濕地、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林業公安、林業站、林火信息網路等基礎設施項目,以及國有林區棚戶區及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和國有林區水暖、道路、醫院等項目建設。推進百萬畝棚膜蔬菜項目,建設以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經濟作物、經濟動物及長白山山珍食品為主體的北方園藝特產基地。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4.2%,新增森林蓄積量4600萬立方米,林業總產值達到1400億元,園藝特產和多種經營產值達到1760億元,林業特色產業園區達到15個。
4.加大氣象投入,進一步提高安全農業發展能力。
重點推進空中雲水資源開發、突發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回響二期、基層氣象台站、糧食安全氣象服務保障和應對氣候變化氣象保障系統等工程項目,全面提高安全生產和服務保障能力。到2015年,基本建成適應全省天氣氣候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公共氣象服務系統、氣象預測預報系統和綜合氣象觀測系統。
(二)加大轉型升級投入,推動工業經濟整體躍升。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大企業、大項目、大基地為載體,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把淘汰落後產能與提升原有製造業結合起來,做大做強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調整改造冶金、建材、輕紡等傳統產業,做精做深人參、礦泉水、梅花鹿、林蛙等特色資源產業,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化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新型產業基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構建充滿生機活力、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推動工業經濟總量、結構、效益整體躍升。
1.支柱產業。
(1)汽車產業。以做大做強一汽集團為核心,以擴大汽車產業規模為目標,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加快技術改造,培育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汽車整車、新能源汽車、專用汽車、汽車零部件工業和汽車服務業,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基地。重點推進400萬輛整車擴能和技術升級工程,建設一汽大眾100萬輛 (新增30萬輛)、一汽轎車100萬輛 (新增60萬輛)、一汽豐越新增40萬輛、一汽通用20萬輛輕型商用車 (新增12萬輛)、一汽吉林公司60萬輛 (新增40萬輛)、吉林通田新增50萬輛等項目。積極發展高端專用車,建設恆力專用車工業園、國富車廂擴能、長春萬榮500輛清雪車、雙龍5000輛專用車、神駿3000輛起重運輸車、白山星泰清雪車等項目。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建設一汽轎車奔騰B50、B70插電式混合動力、紅旗混合動力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和一汽大眾新寶來純電動轎車、北方凱達純電動汽車整車管理系統 (VMS)、一汽啟明電控、中航集團動力電池、遼源滙豐動力電機及控制器、吉林匯能碳鉛電池等項目。實施零部件深度國產化,建設日系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歐美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富奧汽車零部件園區、四平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公主嶺汽車產業園等園區和一汽富奧、一汽啟明、華微電子、鋰源、星源等項目。到2015年,全省汽車整車產能達到400萬輛。其中,長春市300萬輛,吉林市100萬輛。形成中重型卡車、中高級轎車、輕型車、微型車、新能源汽車、專用車等比較齊全的產品系列。汽車產業總產值達到8000億元以上,其中,汽車零部件產值達到20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000億元;自主品牌率、省內零部件配套率超過50%。
(2)石化產業。以吉化、吉林油田等骨幹企業為依託,調整行業和產品結構,大力發展原油工業、煉油工業、乙烯及深加工業、鹽化工業、煤化工業,延長產業鏈,提高精細化工品率,建設吉林石化基地、松原石化基地,謀劃建設延邊 (琿春)大型煉化基地,打造國內大型石化產業基地。重點實施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年產40萬噸ABS和32萬噸苯乙烯、吉化1500萬噸煉油裝置大型化改造、吉化140萬噸乙烯及配套裝置能力提升、吉化100萬噸聚乙烯、吉化58萬噸ABS、吉化37萬噸苯酚丙酮、吉化48萬噸丁辛醇,以及松原千萬噸煉油產能恢復和提升、前郭煉油廠恢復生產、吉林長山化肥集團長達有限公司80萬噸尿素擴能改造等項目。到2015年,石化產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年均增長15%;工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13%。力爭新增煉油能力500-1000萬噸。油氣產能超過1000萬噸,乙烯產能達到140萬噸,丙烯產能達到110萬噸,各類精細化工產品和化工新材料產能達到100萬噸,精細化工率達到40%。
(3)農產品加工產業。依託大成、皓月、德大等龍頭企業,調整農產品加工業結構,積極推進糧食深加工、畜禽乳深加工、長白山生態特色產品加工項目建設,壯大企業規模和實力,做大做強糧食深加工業、畜禽乳深加工業、長白山生態食品工業,打造特色突出、技術領先、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基地。重點建設長春大成100萬噸秸稈糖、300萬噸化工醇、100萬噸聚酯,吉林市中新食品區年屠宰100萬頭生豬及製品,吉林新源牧業14.6萬噸鮮奶加工,吉林菸草200萬大箱捲菸,皓月新增50萬頭肉牛精深加工等項目。到2015年,農產品加工產業產值突破5000億元,年均增長20%;工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年均增長16.2%;糧食精深加工比重達到80%左右;畜肉加工量400萬噸,禽肉加工量150萬噸,鮮奶加工量150萬噸。
2.傳統產業。
(1)冶金產業。以通鋼、吉恩鎳業、吉林鐵合金、吉林炭素等企業為重點,調整行業和產品結構,打造千萬噸精品鋼、遼源特色高精鋁製品加工、有色金屬加工三大基地,建設吉林北部新區冶金鑄造園。重點推進通鋼大型化改造、建龍150萬噸鋼鐵續建、長春特種鋼新建、塔東鐵礦開發、延邊鐵礦資源保障體系,中鋼特種鐵合金、中鋼吉炭炭素製品、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遼源利源鋁業大截面交通運輸鋁型材深加工、麥達斯高速列車及城市軌道車車體鋁型材加工、世捷鋁業高精鋁合金寬厚板、特種鋁型材,中鋁白山鎂合金、琿春紫金、臨江鎂合金、通化祥元鎂業、吉恩鎳業續建、和龍長仁銅鎳礦開發、大黑山鉬業採選技術改造、大石河鉬礦開發、小城鉬礦綜合利用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全省鋼鐵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300萬噸,鐵合金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有色金屬綜合生產能力達到20萬噸,高精鋁製品加工量達到40萬噸;冶金產業總產值1500億元;鐵礦石自給率達到70%。
(2)建材產業。依託亞泰水泥、福耀玻璃等重點企業,加快推進技術創新,發展新型節能建材產業,打造東北水泥及熟料集中度最高的新型建材綜合加工基地。重點推進冀東水泥永吉公司水泥熟料純低溫餘熱發電生產線、亞泰集團通化水泥兩渣一灰綜合利用、白山浮法玻璃生產線、雙遼優質玻璃矽砂開發特種玻璃和多晶矽、臨江硅藻土產業園、蛟河天崗花崗石材城、中材集團非金屬新材料、吉林大唐玻璃棉及岩棉、長春大力納米碳酸鈣擴能、遼源成邦粉煤灰綜合利用、遼源正華煤矸石砌塊、通化融泰源大理石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建材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水泥產能3800萬噸,新型乾法水泥比重達到97%;玻璃形成1600萬重量箱生產能力,實現全省優質浮法玻璃比重100%。
(3)輕紡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支持造紙、塑膠、日用化學品、家具、化纖、棉紡、毛紡、麻紡、針織、服裝等產品深加工,發展製漿造紙、塑膠製品、森工、化學纖維、棉紡及高附加值高品質品牌服裝業,建設吉林省紡織襪業基地,打造特色突出的輕紡產業基地。重點推進吉林森工1300萬平方米木地板、吉林化纖差別化纖維、遼源襪業60億雙棉襪、溫馨鳥高檔服裝擴能、白山喜豐高檔農膜和新型節水器材等50個重大項目建設。到2015年,輕紡產業產值達到1250億元,工業增加值25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0%。
3.特色資源產業。
依託人參、礦泉水、梅花鹿、林蛙等特色生態資源優勢,加強勘探開發、整合及科學利用,提高利用規模和水平,建設吉林特色生態資源產業基地。
(1)人參產業。實施人參產業振興工程,重點推動長白、靖宇、撫松等15個縣 (市)人參產業發展,加快建設撫松、集安、敦化、靖宇、延吉、長白等6個人參產業園區和20個人參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重點建設紫鑫藥業人參精深加工、延邊初元藥業人參酵素深加工、長春大明人參種植基地及人參精深加工、集安益盛二醇皂苷注射液、集安新開河人參系列產品精深加工、敦化敖東人參中藥飲片、白山皇封參精深加工、紫光萬噸人參深加工、長白加一有機人參、吉林森工修養堂人參健康產業園、東寶人參產業園區、樺甸長白山野山參綜合開發、旺旺集團人參食品加工等項目。到2015年,全省實現人參種植規範化、質量標準化、加工精深化、產業集約化。人參產業產值力爭達到500億元。
(2)礦泉水產業。依託白山、延邊、通化三個礦泉水產業集聚區,重點推動靖宇、撫松、輝南、安圖等16個縣 (市)礦泉水產業發展,建設泉陽泉、農夫山泉、康師傅三個百萬噸級礦泉水生產基地。重點推進美國未來趨勢集團200萬噸礦泉水、延邊天池公司120萬噸礦泉水、吳太飲品100萬噸礦泉水、天士力集團20萬噸礦泉飲品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全省礦泉水產能突破1000萬噸,長白山礦泉水成為國際知名品牌,建成全國優質礦泉水產業基地。
(3)梅花鹿產業。依託雙陽、東豐、四平、敦化等梅花鹿養殖集聚區,加快發展梅花鹿良種繁育及規範化 (GAP)養殖、梅花鹿系列產品深加工、梅花鹿文化及旅遊等三大板塊,打造全國規模最大、鏈條完整的梅花鹿產業基地。重點建設東豐鹿產業園區、修正生物公司17萬公斤鹿系列保健品、長雙鹿業1850萬盒鹿系列保健品、吉春製藥2510萬瓶鹿系列產品、吉雲鹿業鹿系列產品深加工等項目。到2015年,全省梅花鹿養殖存欄規模達到60萬頭,形成集藥品、食品、保健品、輕工製品等全系列產品深加工於一體的產業體系。
(4)林蛙產業。圍繞林蛙加工、良種繁育、封溝養蛙、系列產品加工四大領域,加快建設林蛙良種繁育體系,提高精深加工比重。重點推進30個專業化良種繁育基地、白山永利藥業林蛙油滴丸綜合開發、樺甸隆盛公司北藥林蛙科技產業示範園區、集安市林蛙養殖加工和林蛙油系列產品精深加工、上海康大集團(白山)林蛙產品深加工、吉林長白山生物技術公司 (臨江)長白山林蛙系列產品精深加工與開發、樺甸隆泰林蛙皮膠原蛋白和高蛋白鈣粉加工及封溝養蛙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形成7億隻回捕商品量規模,長白山中國林蛙優良品質的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4?戰略性新興產業。
(1)生物醫藥產業。以長生基因等骨幹企業為主體,立足疫苗產業發展基礎和條件,圍繞疫苗與基因技術升級和擴能、新型疫苗研製開發及產業化、推進人參產業振興、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等領域,打造重要的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重點推進長生、祈健、生物製品所等企業對流感、狂犬、B肝、A肝、水痘等疫苗現有工藝改造擴能,通化東寶胰島素擴能,長春海伯爾公司b型流感嗜血桿菌 (HIB)疫苗及長春百克、長生、生物製品所手足口病疫苗、輪狀病毒疫苗、戊肝疫苗等新型疫苗研製開發及產業化,中古海伯爾合作建設C肝疫苗、基因工程藥 (γ干擾素等)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長春金賽基因工程系列藥物,吉林敖東、修正集團、通化東寶、萬通藥業等二次開發和質量控制示範,國家一類中藥注射用冬凌草素、二類中藥注射用胡黃等新藥研發及產業化,一類化藥狄奧寧、醯托普利等化學創新藥物、生化藥品的研發及產業化,阿司匹林、金剛烷胺、胸腺肽、小牛脾注射液等大品種改進技術和提高生產能力,生物診斷製劑、幹細胞工程、生物晶片,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新型介入治療儀等現代醫療器械產品的研製開發等項目。到2015年,全省生物醫藥產業產值達到1800億元。
(2)生物化工產業。依託大成等骨幹企業,圍繞玉米資源,積極開發下游精深加工產品,延長產業鏈,打造亞洲最大的生物化工產業基地。重點推進長春大成50萬噸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系列產品產業化項目和植物多元醇、植物化工材料及製品、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秸稈燃料乙醇項目和松原來禾化學公司100萬噸農業廢棄物綜合煉製等項目。到2015年,全省生物化工產業產值達到1500億元,精深加工比重由40%提高到80%,非糧產業比重達到30%以上。
(3)電子信息產業。依託長春光機所、一汽啟明、華微等骨幹企業,大力拓展雷射器及套用、光電器件和儀器儀表、核心元器件、高端電力電子設備等領域,努力打造具有吉林特色、國內知名的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十二五”時期,重點加大光電子、汽車電子和電力電子三大產業投入。光電子產業,重點推進長春新產業公司高半導體固體雷射器、長春光機所雷射套用、長光數顯公司絕對式位移光柵尺、長春光機所紅外光譜分析儀器、長春希達公司LED顯示及照明、OLED材料及顯示、奧萊德公司有機平板顯示及照明器件關鍵材料產業化等項目建設。汽車電子產業,依託啟明汽車電子產業園,建設車載、車身、車控三大類20種以上汽車電子產品綜合研發製造平台,推進汽車網路匯流排及控制系統項目、MOST匯流排、CAN匯流排、ESP系統、數位化儀表等項目建設。電力電子產業,加快推進吉林華微公司IGBT項目、吉林龍鼎智慧型電網電壓質量調節裝置、吉林永大稀土永磁高低壓調控裝置和吉林恆通智慧型限流保護裝置產業化等項目。到2015年,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達到1200億元。
(4)新材料產業。依託中油吉化、中鋼吉炭、吉林碳谷、吉研高科等骨幹企業,加快白山鎂工業園、白山光伏產業園項目建設,打造碳纖維產業基地、硅藻土產業基地、納米碳酸鈣產業基地。重點推進羰基金屬、高精鋁合金及大截面鋁合金型材、長春高琦公司聚醯亞胺、吉大贏創公司高性能聚芳醚類特種工程塑膠、吉林正基公司導電聚苯胺及系列產品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全省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1500億元。
(5)裝備製造業。依託長春軌道客車、三一電氣、北汽福田、四平巨元換熱器等企業集團,圍繞軌道交通裝備、風電裝備、農機裝備、換熱器產品,加快構建軌道交通、農業機械、風電設備、換熱設備等主機及配套零部件製造產業體系,提升風電整機製造能力、農機裝備製造水平,建設長春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產業園、“中國換熱器城”,打造吉林特色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重點推進長客軌道客車基地二期、華銳風電 (吉林)200台套3MW風電機組、三一電氣 (通榆)700台套風電機組、國電聯合動力400台3MW風電機組、中材科技 (白城)500套複合材料風電葉片、兵裝集團年產600颱風電機組、北汽福田大型農業裝備、吉林鑫華裕4YZ-4自走式玉米聯合收割機、延吉插秧機製造有限公司年產2萬台機動插秧機、巨元瀚洋15萬平方米板式換熱器、四平東方換熱設備150台 (套)焊接板式換熱器、四平歐森熱工年產300套低阻氣煙道換熱器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全省裝備製造業產值達到1600億元,增加值達到650億元。實現鐵路客車500輛、動車組1200輛和城軌客車1200輛的綜合生產能力,風電整機生產規模達到400萬 MW,板式換熱器500萬平方米,管式換熱器40萬噸。
(6)節能環保產業。重點推進燃煤鍋爐 (窯爐)改造、能量系統最佳化、建築節能,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膏、化工廢渣、冶煉廢渣綜合利用,以及一汽集團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城市礦產”回收利用、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全省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
(三)加大現代服務業投入,實現跨躍式發展。
堅持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農村的服務業發展方針,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旅遊、文化創意、信息、現代商貿等現代服務業,建立現代服務業體系,不斷滿足人民民眾物質文化生活需求,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推進服務業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超過6000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40%。
1.現代物流業。
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石化、農副產品、生物醫藥、輕工紡織及國際貿易等現代物流,規劃建設長春內陸港、長春空港、吉林內陸港、通化內陸港、白城內陸港、松原內陸港等8個空 (陸)港,長春、吉林、四平、通化、遼源、白山6個地區18個大型物流園區,以及長春市醫藥、吉林市福源館食品、松原市糧食、通化市二密木材、圖們市口岸貨運等78個物流中心,提高現代物流業規模和水平。重點推進長春空港國際物流園區、長春內陸港、吉林內陸港、通化內陸港、松原內陸港、通化三源浦空港、四平市東北亞物流港及白城內陸港建設進度;搞好吉林現代汽車物流園區、吉林市北部石化物流園區、白山老營物流園區、通化長白山醫藥物流園區、遼源市綜合物流園區等物流園區建設;推動長春一汽豐越配送中心、長春一汽通用配送中心、省國華物流集團汽車零備件及整車現代物流中心、省東風化工非金屬汽車零部件物流中心、長春東北亞糧食物流中心、吉林市九站儲運物流中心、吉林雲天化物流集團公司物流中心、長白山山貨集散地、松原港商貿物流中心、洮南洪興雜糧雜豆有限公司物流中心、省盛銘實業公司琿春中俄木材物流中心、琿春國際貨運站物流中心等物流中心建設。
2.商貿流通業。
加快培育汽車、糧食、長白山特產等一批專業批發市場,發展連鎖經營、大型超市、配送中心等新型商貿載體,調整最佳化市場布局,提高市場功能,實現各類批發市場規範化、現代化。完善糧食流通體系,提高倉儲能力和外運能力,逐步實現糧食流通“四散化”。重點推進長春蔬菜批發、長春生產資料交易、長春金達洲集團有限公司東城機動車等交易市場,長白山方大、樺甸沃爾瑪、通化市北峰等連鎖超市,以及糧油倉儲設施、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倉房維修改造、烘乾設施及農戶科學儲糧倉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加快改造各類批發市場及配送中心128個、連鎖超市10個。
3.旅遊業。
組織實施旅遊產業 “跨越發展工程”,打造10條精品線路和冰雪旅遊高端產品,推進長白山國際旅遊度假區等綜合型旅遊度假區建設,做響做大 “吉林八景”,努力培育以長白山為主體的具有吉林特色的旅遊品牌。重點推進撫松長白山國際旅遊度假區、吉林北大湖滑雪場、延邊中國朝鮮族風情園、蓮花山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蓮花山國際中央休閒社區、長白山安圖旅遊度假區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全省旅遊業總收入達2200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
4.文化產業。
重點推進東北亞文化創意產業園、長影世紀城二期、吉林電視台高畫質電視、東北亞廣播電視產業園、長春科技創意文化產業園、吉林動漫遊戲產業園、長春新華印刷產業園、吉林省演藝中心、關東文化園、知合動漫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達到6%以上。
(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強化經濟支撐保障。
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為目標,加強交通、水利、能源、信息、資源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振興發展提供支撐保障。
1.交通。
重點加強交通綜合樞紐建設,強化鐵路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繼續推進農村交通、支線機場建設,大力發展智慧型交通和綠色交通,推動建立節能型交通模式。
(1)鐵路。重點推進哈大客運專線、吉林至琿春客運專線、松原至陶賴昭鐵路、通化至灌水鐵路、靖宇至松江河鐵路等續建鐵路,以及長春至白城擴能改造、四平至松江河擴能改造、白阿線白城至鎮西段擴能改造、松江河至白河至延吉擴能改造、白河至敦化快速鐵路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6330公里左右,時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鐵路達到1850公里左右。形成以哈大、琿烏 “大十字”軸為主幹、布局合理、聯結順暢、高水平高等級的 “五縱三橫”鐵路網路,實現 “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鐵路、口岸通鐵路”目標。
(2)高速公路。重點推進吉林至草市、通化至新開嶺、營城子至松江河、小溝嶺至撫松、靖宇至通化、集安至通化、通化至東豐、東豐至雙遼、長春至雙遼等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到2015年,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4500公里以上,基本建成 “五縱五橫三環四聯”高速骨架網路,力爭實現縣 (市)通高速。
(3)普通公路。重點推進東崗至長白、長吉北線、國道302線等公路項目建設。到2015年,全省國道二級以上公路比重達到90%以上,省道二級以上公路比例達到70%以上,具備條件的所有行政村全部通水泥 (瀝青)路。
(4)民航機場。重點推進通化機場、白城機場、松原機場新建,長春龍嘉機場、延吉機場改擴建,延吉機場遷建等項目。到2015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1700萬人次/年。
(5)城市軌道交通。重點推進長春市捷運1號線、2號線,吉林市城市軌道交通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長春市捷運1號線建成並投入運營、啟動實施捷運2號線,力爭啟動實施吉林市城市軌道交通 (輕軌)項目。
(6)口岸。重點推進琿春鐵路口岸換裝站改擴建;圖們鐵路口岸國際商貿運聯檢樓建設;琿春、圖們公路口岸改造,龍井、三合、開山等公路口岸改造,集安、臨江、長白口岸改造;和龍南坪、龍井開山屯鐵路口岸聯檢樓及附屬設施建設;圈河、圖們、臨江和集安口岸國境橋建設等項目。到2015年,國家一類口岸達到14個,口岸年貨物流量達到600萬噸,口岸年客流量達到200萬人次。形成以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為核心、輻射朝鮮半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陸海聯運通道。
2.水利。
重點圍繞重大水利、防洪抗旱、城鄉供水、農田水利設施等領域,實施一批水利基礎設施工程項目,提高水資源供給保障能力。重大水利,繼續推進哈達山水利樞紐、引嫩入白、大安灌區、中部城市引松供水、松原灌區等項目建設;防洪抗旱,重點實施第二松花江、嫩江、松花江幹流防洪工程、圖們江和鴨綠江塌岸治理,建設月亮泡蓄滯洪區,實施吉林、四平等城市城防工程,推進東遼河、伊通河、飲馬河等12條重要支流,嘎呀河、海蘭河、布爾哈通河、渾江4條獨流入海河流,以及137條中小河流治理,實施病險水庫和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城鄉供水,建設白山西北岔、敦化香水、圖們石頭河等水利樞紐工程;農田水利設施,新建松原、大安、五家子等3座大型灌區,繼續推進洮兒河、前郭、梨樹、飲馬河、永舒榆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全省41個有防洪任務的城市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主要江河堤防基本達到30至50年一遇防洪標準。完成137條中小河流重點段治理,完成225座小型水庫和19座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防洪和抗旱能力顯著增強;新建3個大型灌區,基本完成14個大型灌區和100箇中型灌區節水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完成24處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和54片重點澇區治理,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300萬畝以上;城鄉供水保障率顯著提高,全省總供水量達到150億立方米;解決480.3萬農村居民飲水不安全問題;新增農村水電裝機25.83萬千瓦;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00平方公里;漁業養殖水面達到450萬畝。
3.能源。
加強電源、煤炭、油氣開發、電網、天然氣管網五大領域建設,全面提高全省能源供給能力。電源建設,加快推進雙遼電廠、長春第一熱電廠、千萬千瓦風電基地、琿春電廠三期、長春東南熱電廠、吉林熱電廠、赤松核電、敦化抽水蓄能、豐滿大壩重建等項目建設;煤炭,重點推進敦化插魚河煤礦、琿春駱駝河子煤礦、舒蘭煤田、敦化煤田、梨樹煤田地質勘探等項目建設;油氣開發,加快推進千萬噸油氣田、百萬噸頁岩油 (亞新投資公司年產10萬噸頁岩油、成大弘晟年處理300萬噸油頁岩煉油綜合利用示範、汪清龍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油頁岩綜合利用示範)等項目建設;電網建設,加快推進長春南、延吉、德惠、長嶺等500千伏輸變電等工程項目建設;天然氣管網,實施 “氣化吉林”工程,重點推進中石油瀋陽—長春段天然氣長輸管線、吉林—延吉天然氣管線、松原—白城、四平—遼源—通化—白山天然氣管線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全省新增電力裝機2300萬千瓦,其中,火電1000萬千瓦、風電1238萬千瓦、生物質70萬千瓦。全省煤炭生產能力達到4500萬噸/年,其中,延邊煤炭基地2013年產量突破千萬噸。原油產量達到800萬噸/年,天然氣產量達到48億立方米/年,油氣當量超過1000萬噸。吉林電網建設完成500千伏主幹網架,形成以 “兩橫三縱”為主幹網架的堅強吉林電網。縣及縣以上城市天然氣管道覆蓋率達到100%;全省天然氣氣化率達到60%;用氣量81-87億立方米。
4.信息。
實施 “數字吉林”提升工程,加快建設寬頻、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路基礎設施,推進下一代網際網路、第三代移動通信(3G)網、數字廣播電視網等建設和升級,加快網路改造,提高信息服務支撐能力。重點推進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通信基礎設施、“兩化融合”、物聯網套用示範、新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綠色通信、應急通信保障能力提升等工程項目建設。到2015年,實現3G網路覆蓋市區、縣城、鄉鎮和70%的行政村。城市實現光纖到樓到戶,農村實現光纖到村。通信光纜線路達到31.9萬公里,網際網路寬頻接入連線埠達到703.4萬個;電話用戶達到2943萬戶,其中:行動電話用戶達到2454萬戶 (3G用戶1104萬戶)。全面完成廣播電視網路數位化、雙向化改造,城鎮有線數位電視的雙向改造率達到70%以上。
5.資源環境。
重點推進長春市生活垃圾處理一期、松原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江南垃圾處理場、長春市伊通河上游及新立城水庫環境治理等、吉林市污水處理廠再生水、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實現縣級以上城鎮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力爭主要城鎮特別是城鎮化發展十字主軸上的重點鎮都建有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7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率達到90%,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控制標準。
(五)加大民生及社會事業投入,全面構建和諧社會。
圍繞改善生存性民生、保障發展性民生、解決安全性民生問題,以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人口計生、民政、老齡、殘疾人等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大資金投入,提高服務能力,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動經濟成長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突出解決就業、增收、社保、教育、醫療、住房等問題,全面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幸福指數。重點推進農村國中校舍改造、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農村學前教育推進、農村邊遠艱苦地區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實施縣級衛生監督機構建設、全科醫生臨床培訓基地建設、精神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縣級醫院建設、人口發展領域中人口和計畫生育服務體系、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社區服務體系、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殘疾人康復和托養服務設施、省圖書館、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整體搬遷、吉林省演藝中心等工程項目。
加快實施保障性安居、暖房子、城市供水三大民生工程,著力解決民生難題。重點推進國有工礦棚戶區、煤礦棚戶區改造,農村泥草房 (危房)改造,陳舊供熱管網改造、撤併改造小鍋爐房,加快既有居住建築節能及供熱計量改造,以及哈達山水利樞紐、引嫩入白供水、中部城市引松供水、長春五水廠、長春六水廠、四平三水廠、吉林水務集團第三、第四供水廠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覆蓋城鎮低收入家庭和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比較完善的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全省縣以上城市供熱信息化監管平台,全省特大城市供水普及率達到95%,大中城市供水普及率達到92%,小城市供水普及率達到90%。城市及縣城供水水質達到國家指標要求。
(六)加大對外經貿合作投入,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加大對外開放投入,加強對俄、對朝、對蒙合作,著力擴大出口總量,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加快建設出口基地,提高對外合作開放水平。重點建設汽車及零部件、鋼鐵、冶金、精細化工、農產品及深加工、光電子、木製品、人參、改裝車、礦泉水等20個省級外貿發展基地,推進俄羅斯遠東油氣資源利用、千萬噸石油儲存和加工基地、朝鮮茂山鐵礦合作開發利用、中蒙阿爾山至喬巴山鐵路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全省省級外貿基地出口總額達到60億美元左右;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計畫達到310億美元,年均增長 13%,其中出口 100 億美元,年均增長17.5%。
政策措施
(一)強化 “投資拉動”戰略地位。
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堅定投資在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動力不動搖,堅定不移地實施 “三動”戰略,強化 “投資拉動”地位。同時,全面了解掌握國家巨觀政策導向,認真分析研究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深刻理解中央決策部署,切實加強經濟運行調度,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更加重視投資的質量和效益。
(二)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堅持 “抓大帶小”的思路,全力推進3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建設,突出抓好億元以上重大項目。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加快全省項目建設步伐。同時,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加大項目謀劃工作力度,突出基礎設施、社會民生、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碳經濟、現代服務業等領域,超前開發儲備一批帶動強、效益好、後勁足的重大項目。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謀劃機制,充實完善全省重大項目庫。
(三)加強融資管理創新。
建立融資工作綜合協調服務機制,加強地區、部門協調配合,系統解決資金問題。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搞好銀企對接,發行地方債券,擴大融資平台。適應信貸政策的變化,創新融資方式,暢通融資渠道,爭取更多的銀行貸款。擴大平台融資,以省內大型投資集團為載體,加大融資力度,推動企業上市融資,發展股權投資基金,促進企業融資方式多元化,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落實國發 〔2010〕13號檔案精神,拓展投資領域,細化優惠支持措施,鼓勵擴大民間投資。
(四)加快投資職能轉變。
探索建立聯合集中審批制度,組織項目管理有關部門,集中開展聯合審批活動,完善審批管理程式,逐步實現聯合集中審批的常態化,提高審批效率,加快前期進度。全面推行重點建設項目 “綠卡”制度,組織梳理全省重點投資領域的重大項目,納入綠色審批通道,給予 “綠卡”優先待遇,縮短審批時限,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加強協調服務,積極組織開展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指導服務,建立投資和重大項目推進工作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影響項目建設的問題。
(五)完善投資監督管理。
強化投資目標任務落實,完善新型投資考核獎勵指標體系,加大投資結構、質量、效益類指標的考核力度,逐步實現投資規模、速度與投資結構、質量和效益的統一。完善重大項目信息調度系統,認真做好運行監測與分析,及時掌握項目建設的動態變化,為投資決策、趨勢分析、項目管理等提供依據。進一步完善定期通報制度。加強地區投資進度、經濟指標關聯性、工作措施等內容的考評和通報,及時糾正和解決存在問題。加強政府財政資金審計,健全政府投資的諮詢決策、執行、監督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府投資監管和績效評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