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長江石雕刻技藝,流傳於四川瀘州合江地區的傳統技藝,瀘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江長江石雕刻技藝
- 批准時間:2017年10月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雕刻技藝
- 保護單位:合江縣文化館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
歷史淵源
每逢漲水,瀘縣龍腦橋上的“龍頭”迎著水流發出呼呼的聲響,氣勢恢弘撼人心魄。經歷了600多年風雨沖刷的橋身至今依然安然無恙,而在整個瀘縣,像這樣大小各式雕刻的龍橋至今仍有143座。
石雕初始於漢代,發展於明代,完善於清代。不管是出土的漢代畫像石棺,還是現在仍在通行的龍腦橋,再到平常百姓家中的石磨、石碾、石水缸等,石雕見證了2000多年歷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在瀘州,至今仍有不少石刻、木刻匠人,他們靠手為生,用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初心,成就了一件件藝術精品。
2017年10月13日,經瀘州市八屆人民政府第22次常務會審議通過,入選瀘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化特徵
傳統的石刻包括宗教石刻、建築石刻、墓葬石刻和民俗石刻等。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留存下來更多的是民俗石刻。
石雕傳承主要是師傳和祖傳。鄭國君自小就喜歡寫寫畫畫,18歲師承潮河石雕第十四代傳人劉埡文,歷經10餘年的從師學習和從業中的刻苦鑽研,繼承了老師的石雕、雕刻技藝,泥塑工藝,繪畫設計,篆刻技藝等,對人物、山水、花卉、禽獸等的雕刻得心應手,還會刺繡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