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土的十二個月

吃土的十二個月

《吃土的十二個月》是由中江裕司執導並擔任編劇的電影,土井善晴指導料理,澤田研二主演,於2022年11月11日在日本上映。

該片以日本昭和時代代表作家水上勉的隨筆集《吃土的日子—我的精進十二個月》為原案改編,講述作家勉在遠離塵世的長野的山莊獨自生活,採摘山里野菜,開墾田地種植蔬菜,用來烹飪美食,一邊感受季節變化一邊創作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吃土的十二個月
  • 外文名:土を喰らう十二ヵ月 
  • 類型:劇情
  • 製片地區:日本
  • 導演中江裕司
  • 編劇:中江裕司、水上勉 
  • 主演澤田研二
  • 上映時間:2022年11月11日  
  • 對白語言:日語
  • 色彩:彩色
  • 又名:土味美食十二月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製作,獲獎記錄,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作家勉(澤田研二飾)在愛妻離世後的悠長十三年間,選擇了一條靜謐而深邃的生活路徑,獨自隱居於鄉村一隅。在這裡,他遵循著自然的節奏,春播秋收,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簡單卻充滿哲理的生活方式,在編輯兼伴侶真知子(松隆子飾)的鼓勵與支持下,逐漸凝聚成筆端的文字。
長野山莊,這個遠離塵囂的避風港,成為了勉心靈與創作的源泉。他每日穿梭于山林間,親手採摘山間野生的堅果與蘑菇,這些大自然的饋贈不僅滋養了他的身體,更激發了他無盡的靈感。回到簡樸的居所,他用心烹飪著自己親手種植的蔬菜,每一道菜都承載著對過往的懷念與對未來的期許。
在這樣的環境中,勉不僅是在記錄日常的勞作與美食的製作,更是在深刻體驗並傳達著季節更迭中蘊含的生命哲理與情感變遷。他的文字,如同山間清泉,緩緩流淌,既是對逝去時光的溫柔緬懷,也是對當下生活的深情擁抱。在真知子的陪伴與推動下,這段獨特的生活經歷最終化作了一本充滿溫情與哲思的書籍,讓更多人得以窺見一個作家如何在平凡中找尋不凡,在孤獨中擁抱自然,最終實現心靈的自由與升華。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備註
澤田研二作家
真知子松隆子----
美香西田尚美----
尾美利德----
文子檀富美----
勉的岳母奈良岡朋子----
勉的好友火野正平----

職員表

以上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吃土的十二個月
    演員:澤田研二
    作家,在遠離塵世的長野山莊獨自生活,採摘山裡的堅果和蘑菇,烹飪自己在田間種植的蔬菜,一邊感受季節變化一邊創作。
  • 吃土的十二個月
    真知子
    演員:松隆子
    勉的責任編輯,也是比他小25歲的戀人,她經常從日本到勉生活的山莊,和他一起享受當季美味食材。
以上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歌曲名稱
發行時間
《泥土的香氣》
2022年11月9日
《芹菜飯》
2022年11月9日
《櫻花》
2022年11月9日
《竹林》
2022年11月9日
《芝麻豆腐》
2022年11月9日
《龜與骨壺》
2022年11月9日
《蘿蔔芽》
2022年11月9日
《天空》
2022年11月9日
《泥土和水》
2022年11月9日
以上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拍攝時長
2021年7月26日完成拍攝,歷時18個月。
宣傳活動
2023年4月26日,影片在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2023北京·日本電影周”展映。
幕後花絮
片中勉製作的日本料理非常貼近生活,所有料理由料理研究家土井善晴研究製作,這也是土井善晴第一次在電影中展示手藝,經過與中江導演反覆商討,把勉的料理全部實現。片中使用的田地、食材很多,拍攝時得到片場附近農戶的協助,才能完成這部作品。
土井善晴說:“非常榮幸與澤田研二一起參加這次工作,導演把‘土’和生活緊密相連的細節都表現出來,傳達他的思想。”影片提到的“吃土”是指人類享用大自然的恩賜,土地孕育出的各種食材,順天而生的世界觀。

獲獎記錄

時間
屆數
獎項
獲獎方
類型
2022年12月
第77屆每日電影獎
最佳男演員
澤田研二
提名
最佳攝影
松根廣隆
提名
最佳美術
小坂健太郎
提名
最佳音樂
大友良英
提名
最佳錄音
渡邊丈彥
提名
2022年
第96屆日本電影旬報獎
最佳男主角
澤田研二
獲獎
電影十佳
《吃土的十二個月》
獲獎

影片評價

《吃土的十二個月》是一部很安靜的影片,全片大部分時間都在吃,從“立春”吃到“立冬”。該片在吃上面很下功夫,每個節氣,對應相應的瓜果蔬菜,除了菠菜、竹筍、梅子、黃瓜、茄子、芝麻、蘑菇這些常規食物,還有各種叫不上名字的植物的根、莖、葉,它們帶著泥土的氣息走進作家的廚房,從沖洗、切割、烹煮,到加上簡單的配料、上桌,主人公對於獲取、處理食材以及製作、享用食物,有一套自己獨特的流程和方法。做飯的特寫鏡頭,加上作家的旁白,讓電影看起來更像是美食紀錄片,有點像“舌尖上的”二十四節氣。
該片通過時間的推進,呈現出三餐的煙火氣,提供一種如何與生死和解的視角。(《山西晚報》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