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各省將領擁戴復辟電代張勛等擬

《吁各省將領擁戴復辟電代張勛等擬》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吁各省將領擁戴復辟電代張勛等擬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京馮華帥、齊震帥,保定曹仲帥、范師長,天津朱經帥,馬廠李師長,蚌埠倪丹帥,濟南張志帥、張幫辦,開封趙周帥、田煥帥,奉天張雨帥,北鎮馮幫辦,齊齊哈爾許幫辦,吉林孟樹帥、郭洞帥,武昌王春帥,長沙譚組帥,岳州吳司令,南昌李秀帥、戚升帥,杭州楊述帥、齊昭帥,龍華盧護軍使,福州李培帥,南寧李乾帥、譚軍帥,桂林劉浩帥,廣州陳軍帥、朱紫帥,瓊州龍幫辦,成都戴循帥、劉師長,雲南唐蓂帥,貴陽劉汝帥,西安陳伯帥,鄭州張師長,太原閻軍帥,蘭州張勛譎,新疆楊鼎帥,熱河姜都統,綏遠王都統,察哈爾田都統並轉各幫辦、各鎮守使、各師旅長鈞鑒:
自頃政象譎奇,中原鼎沸,蒙兵未解,南耗旋驚,政府幾等贅旒,疲氓迄無安枕,怵內訌之孔亟,虞外侮之紛乘,全國飄搖,靡知所屆。勛惟治國猶之治病,必先洞其癥結,而後攻達易為功。衛國猶之衛身,必先定其心君,而後清寧可長保。既同處厝火積薪之會,當愈勵揮戈返日之忠,不敢不掬此血誠,為天下正言以告。溯自辛亥武昌兵變,創告共和,綱紀隳頹,老成絕跡,暴民橫恣,宵小把持。獎盜魁為偉人,視死囚為烈士;議會倚亂民為後盾,閣員恃私黨為護符。以濫借外債為理財,以剝削民脂為裕課,以壓抑善良為自治,以摧折耆宿為開通。或廣布謠言而號為輿論,或密行輸款而托為外交,無非恃賣國為謀國之士,借立法為舜法。馴至昌言廢孔,立召神□,悖禮害群,率由獸行。以故道德淪喪,法度凌夷,匪黨縱橫,餓莩載道。一農之產,既厄於訛詐,復厄於誅求一商之資,非耗於官捐,即耗於盜劫。凡在位者,侵吞賄賂,交濟其奸。名為民國,而不知有民;稱為國民,而不知有國。而今日民窮財盡,而國本亦不免動搖,莫非國體不良,遂至此極。即此次政爭伊始,不過中央略失其平,若在紀綱稍振之時,焉有糾葛不解之慮?乃竟兵連方鎮,險象環生,一二日間,瀰漫大地。迄今內蒙獨立,尚未取消,西南亂機,時虞竊發。國會雖稱解散,政府久聽虛懸,總理既為內外所不承,仍即 然通告就職,政令所及,不出都門,於是退職議員公詆總統之言為偽令。推原禍始,實以共和為之厲階。
且國體既號共和,總統必須選舉,權力所□□懷幸心,而選舉之期,又僅以五年為限。五年更一總統,則一大亂,一年數月更一總理,則一小亂,選舉無已時,亂亦無已時。小民何辜,動罹茶毒!以視君主世及,猶得享數百年或數十年幸福者,相距何啻天淵!利病較然,何能曲諱?或有謂國體既定共和,倘輕予更張,恐滋紛擾,不若擁護現任總統或另舉繼任總統之為便者。不知總統違法之說,已為天下詬病之資,聲譽既隳,威信亦失,強為擁護,終不自安。倘日後迫以陷險之機,詎若目前完其全身之術。愛人以德,取害從輕,自不必佯令推崇,轉傷忠厚。至若另行推選,刻期繼任,詎敢謂海內魁碩,並世絕無其人。然在位者,地醜德齊,莫能相下;在野者資輕力薄,孰願率從?縱慾別揀元良,一時亦難其選。蓋總統之職,位高權重,有其才而無其德,往者既時蓄野心。有其德而無其才,繼者乃徒供牽鼻。重以南北趨向,不無異同,選在北則南爭,選在南則北爭,爭端相尋,而國已非其國矣。默察時勢人情,與其襲共和之虛名,取滅亡之實禍,何如屏除黨見,改建一鞏固帝國,以競存於列強之間。此義近為東西各國所主張,全球幾無異議。中國本為數千年君主之制,聖賢繼踵,代有留貽,制治之方,較各國為尤順。然則為時勢計,莫如規復君主;為名教計,更莫如推戴舊君。此心此理,八表攸同。
伏思大清忠厚開基,救民水火,其得天下之正,遠邁漢、唐,二祖七宗,以聖繼聖。我聖祖仁皇帝聖神文武,冠絕古今;歷傳至我德宗景皇帝,時勢多艱,憂勤尤亟。試考史宬載筆,歷朝愛民之政,如普免錢糧,□頒內帑,多為曠古所無。即至辛亥用兵,孝定景皇后寧舍一姓之尊榮,不忍萬民之塗炭,仁慈至意,淪浹人心,海內喁喁,謳思不已。千百年後,平心論事,謂為亡國,夫豈其然?昔少康以從糜之師而光夏物,宣王以召伯之輔而復周室,功在千秋,至今不朽。前者朝廷遜政,另置臨時政府,原謂試行共和之後,足以弭亂綏民,今共和已閱六年,而變亂相尋未已。仍以諭早收回政柄,實與初旨相符,以視夏周中興,尤屬事半功倍。我皇上沖齡典學,遵時養晦,國內迭經大難,而深宮匕鬯無驚,近且聖學日昭,德音四被,可知天佑清祚,特畀我皇上以非常睿智,庶應運而施其撥亂反正之功,祖澤靈長,於茲益顯。
勛等枕戈勵志,六載於茲,橫覽中原,陸沉滋懼,比乃猝逢時變,來會上京。竊以為暫偷一日之安,自不如速定萬年之計。征之於古既如彼,征之於今又如此,大勢所向,天與人歸。此固非勛等一人之私言,實中外人心之公理。庶几上有以仰慰列聖之靈,下有以俯慰群生之望。風聲所樹,海內景從。凡我同胞,皆屬先朝舊臣,受恩深重,即軍民人等,亦皆食毛踐土,世沐生成。接電後應即遵用正朔,懸掛龍旗,國難方殷,時乎不再,及今淬厲,尚有可為。本群下尊王愛國之至心,定大清國阜民康之鴻業,凡百君子,當共鑒之。張勛、王士珍、江朝宗、陳光遠、李進才、蔡成勛、張永成、劉金標、劉富有、張錫元、吳長植、李魁元、蕭安國、陸錦、吳炳湘。元。印。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