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瑞東

司馬瑞東,男,漢族。中國青年導演協會秘書長。曾任文化部文化產業司綜合服務處科員,時任中央宣傳部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辦公室調研處副主任。北京電影製片廠製片人、導演,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中國電影導演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已退)、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戲劇現代戲研究會、中國影視演員協會理事。習辦直屬黨刊《戰略與風險管理》編輯助理,主要欄目有:黨建戰略研究、軍事戰略研究、發展戰略研究、風險管理研究、經濟發展戰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司馬瑞東
  • 民族:漢族
  • 職業:中國青年導演協會秘書長
  • 代表作品:《戰略與風險管理》
司馬瑞東,男,漢族。中國青年導演協會秘書長。曾任文化部文化產業司綜合服務處科員,時任中央宣傳部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辦公室調研處副主任。北京電影製片廠製片人、導演,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中國電影導演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已退)、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戲劇現代戲研究會、中國影視演員協會理事。習辦直屬黨刊《戰略與風險管理》編輯助理,主要欄目有:黨建戰略研究、軍事戰略研究、發展戰略研究、風險管理研究、經濟發展戰略。
【司馬氏家譜源流】
司馬家族世系的歷史淵源
一、遠祖時期
根據司馬遷所著《史記》《太史公自序》講:“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後,使復典之,至於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
這一段話是什麼意思呢?顓頊(zhuanxv),古代傳說中的帝王,是昌意之子,是黃帝之孫。顓頊是其帝號。20歲即帝位,因最初建都於高陽,古稱高陽氏。
南正重:“南正”是官名:“重”是人名,“司天”主管觀測天文星象。北正黎:“北正”是官名:“黎”是人名。“司地”地官,執掌農事。
“唐、虞”即唐堯、虞舜。司馬遷認為的“五帝”就是黃帝、顓頊、帝嚳(ku)、唐堯、虞舜。
“紹”,繼承、繼續。在堯舜時期,重黎的後代仍擔任這種職務。
到了周期,程伯休甫是重黎氏的後人。這裡的“程”為國名,在今洛陽東。“伯”為爵位。周封諸侯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休甫”是人名。這裡有個問題:“重黎”是兩個人還是一個人?一人為兩人之後,不可能。《史記·楚世家》說:“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因此,有學者認為,黎之後以地宮兼天官,故號重黎氏,重黎為一人。
二、司馬氏得姓的由來
再看下文“當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司馬氏。司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間,司馬氏去周適晉。晉中軍隨會奔秦,而司馬氏入少粱。”
周宣王是西周的第十代國君(倒數第二個帝王)名姬靜。在他手裡,司馬氏終止了主管天地的事務,而改為主管軍事。“司馬”主管軍事的官名。《詩經·常武》雲“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甫,左右陣行,戌我師旅”。《毛詩》云:“尹氏,掌命卿士,程伯休甫始命為大司馬。”從此司馬氏以官職為姓。這是司馬氏得姓的由來。
周平王即位後,由於鎬京被戰火摧毀,周平王在晉文侯、鄭武公、衛共伯、秦襄公等武裝保衛下將都城東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時期,司馬家族又世世代代執掌周王室的國史。“典”掌管。
三、“司馬氏周適晉”和分散在衛、趙、秦。
據史記記載:“惠、襄之間,司馬氏去周適晉。”這期間發生了兩個大的事件,也就是發生了子頹、叔帶之難,故司馬氏離開了周都洛邑。子頹是惠王(東周第五代君主)的叔父,惠王二年,大夫邊伯等五人招燕國、衛國的軍隊伐周作亂,立惠王的叔父子頹為王,惠王出奔到溫。後來利用鄭國的力量殺死了子頹,恢復王位。其亂延續了二年。叔帶是周襄王(東周第六代君主)同父異母的弟弟,襄王16年,叔帶與翟國軍隊裡應外合討伐襄王,襄王出逃到鄭國。其亂次年被晉文公協助削平,叔帶出逃到齊國,九年後才回到周,司馬氏為史官,職掌機要,大約就在這兩次事變中離開周王室,去了晉國。
自司馬氏去周適晉,分散,或在衛,或在趙,或在秦。
四、“晉中軍隨會奔秦,而司馬氏入少梁。”
中軍:這裡指中軍統帥。古代作戰分左中右或上中下,由主將所在的中軍發號施令。“隨會”人名。又名士公,晉國大夫。“隨”是他的采邑地,故稱隨會。據《左傳》,公元前621年,晉囊公死,太子年少,國人慾立長子為君。派隨會到秦國迎公子雍回國任晉國國君。後在太子母親的壓力下,立了太子夷皋為晉靈公,並發兵迎擊秦國送公子雍的軍隊。秦軍敗,於是隨會等只好逃到了秦國。這裡實際上只告訴了一個時間,是說司馬氏家族是這個時間裡到了少梁。“少梁”古梁國,後被秦滅,改稱少梁。在今韓城市南。秦時(前628年)改稱夏陽。
綜上所述,司馬氏至此已經一分為三。而後不管你現在在什麼地方,你追根問祖,都是這三支根系的司馬後裔。
1、在衛國的支系:據《史記》記載,“其在衛者,相中山”。是說在衛國的一支,後來有人做了中山國的相。《戰國策·中山策》云:司馬喜三相中山。1974年在河北省平山縣出土了帶有長篇銘文的鐵足大鼎,是中山王賜給國相司馬貯的,從而證實了司馬遷的記載。
2、在趙國的一支:因傳劍術理論而顯名,即司馬凱——司馬蒯聵——司馬憲、司馬卯(殷王)——司馬鈞(征西將軍)——司馬量(豫章太守)——司馬俊(穎州太守)——司馬防(京兆尹)——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
3、在秦國的支系:即司馬遷祖輩這一支。司馬錯(秦國名將、蜀郡太守)——司馬靳(白起部將)——同司馬昌(秦主鐵官)——司馬無澤(漢長安市長)——司馬喜(五大夫——秦漢20級封爵制的第九級)——司馬談(太史令)——司馬遷(前145-前90):字子長,夏陽龍門人,漢武帝時太史令,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其所著《史記》是我國史學界的一部巨著,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4、司馬相如(前179-前117):字長卿,成都人,漢代文學家,善鼓琴。著有《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等名篇。
5、司馬懿(179-251):字仲達,即晉宣帝,河內溫人,三國時曹魏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權臣。曾多次領軍抵禦來自蜀漢的進攻。
6、司馬師(208-255):字子元,即晉景帝,河內溫人,三國時曹魏權臣,司馬懿長子。曾廢魏帝曹芳,掌控曹魏大權。
7、司馬昭(211-265):字子上,即晉文帝,河內溫人,司馬懿之子,三國時曹魏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權臣,263年滅蜀。
8、司馬炎(236-290):字安世,河內溫人,司馬昭之子,西晉開國皇帝,即晉武帝,265年廢魏帝曹奐稱帝,建晉朝,始稱西晉,280年滅吳。
9、司馬承禎(647或655-735):字子微,法號道隱,河內溫人,唐代著名道士。
10、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所著《資治通鑑》為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
11、司馬華龍 - 香港電影演員。
12、司馬小加 - 電影製片人,編劇。
13、司馬瑞東 - 電影製片人,導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