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將軍歌

司馬將軍歌

《司馬將軍歌》是塑造了一位南征將軍的英雄形象,全詩充滿了愛國主義熱情與樂觀主義精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司馬將軍歌》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司馬將軍歌⑴
狂風吹古月⑵,竊弄章華台⑶。
北落明星動光彩⑷,南征猛將如雲雷。
手中電曳倚天劍,直斬長鯨海水開。
我見樓船狀心目,頗似龍驤下三蜀⑸。
揚兵習戰張虎旗⑹,江中白浪如銀屋。
身後玉帳臨河魁⑺,紫髯若戟冠崔嵬。
細柳開營揖天子,始知霸上為嬰孩⑻。
羌笛橫吹阿嚲回,向月樓中吹落梅⑼。
將軍自起舞長劍,壯士呼聲動九垓⑽。
功成獻凱見明主,丹青畫像麒麟台⑾。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題下原註:代隴上健兒陳安。
⑵古月:指胡人。
⑶章華台:古台名,有二。一為春秋楚靈王造,在今湖北監利縣西北。《左傳·昭公七年》:楚子成章華之台,即此。二為春秋齊景公造。此處代指胡人所侵犯的中原之地。
⑷北落明星:意謂國家興兵抵禦侵犯中原的胡人。《晉書·天文志》:北落師門一星,在羽林西南。北者,宿在北方也;落,天之藩落也;師,眾也;師門,猶軍門也。長安城北門曰北落門,以像此也。主非常以候兵。
⑸“我見”二句:意謂這次軍事行動中的主將率領樓船氣勢宏偉,一往無前,就像晉朝益州刺史王濬統領樓船進攻東吳一樣。《晉書·王濬列傳》:武帝謀伐吳,詔濬修舟艦。濬乃作大船連舫,方百二十步,受千餘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來往。又畫鷁首怪獸於船首,以懼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尋以謠言(歌謠諺語)拜濬為龍襄將軍,監益州諸軍事。太康元年,濬自發蜀,兵不血刃,攻無堅城,夏口、武昌,無相支抗。三蜀,指蜀郡、廣漢、和犍(qián)為。見《文選·蜀都賦》注。
⑹虎旗:繪有虎形的旗幟。古代軍中所用。《釋名·釋兵》:熊虎為旗,軍將所建,像其猛如熊虎也。
⑺河魁:主將設定軍帳的地方。
⑻“細柳”二句:此二句謂軍容威嚴。《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文帝之後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將以下騎送迎。已而至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刀刃,彀(gòu,張滿弓弩)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吏士謂從屬車騎曰:“將軍曰:‘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軾車(俯身憑軾,表示敬意)。使人誠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耶!”
⑼阿嚲回:番曲名。落梅:即《落梅花》,又名《梅花落》,羌族樂曲名。
⑽九垓:天空極高遠處,猶言九重天。垓,讀gāi,層,級。《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上暢九垓,下泝八埏。李善註:垓,重也。
⑾“丹青”句:謂戰勝立功,受到朝廷褒獎。丹青,繪畫用的顏料。麒麟台,即麒麟閣,漢閣名。《漢書·蘇武傳》:甘露三年,單于入朝。上(宣帝)思股肱(輔佐君主之大臣)之美,乃圖畫其人於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作品譯文

狂風吹盪古月,竊竊私弄於章華台上。
北方天空,明星閃動光彩;南征猛將,如雲如雷。
手中倚天劍電閃風生,直斬長鯨,海水裂開。
我見兵家樓船壯人心目,就像當初王濬直下三蜀的龍驤戰艦。
大張虎旗,揚兵習戰,江中白浪,翻滾如銀屋。
身居中心玉帳,面臨月神方向,滿臉紫髯若戟冠崔嵬。
恰如周亞夫在細柳開營拜揖天子,才知道灞上敵軍簡直是兒戲的嬰孩。
羌笛橫吹《阿嚲回》樂曲,向月樓中吹響《落梅》的笛聲。
將軍自起,揮舞長劍,屬下壯士呼聲如雷,驚動九垓。
等待功成之日,獻凱見明主,你的丹青畫像一定可以供在麒麟台。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歌頌一位南征將軍。整篇詩歌充滿了愛國主義熱情與樂觀主義精神。
全詩分三段。首二句為第一段,寫胡人侵擾中原,為全詩的發端。
“北落”至“為嬰孩”十二句為第二段,寫“南征猛將如雲雷”,是全詩的主體部分。
前四句寫“南征猛將”的威武形象;後八句從“我見”中表現軍容嚴整,聲勢浩大,將軍坐鎮嚴偉有如漢朝的周亞夫。
“羌笛橫吹”以下六句為第三段,寫勝利歸來,歌舞慶賀,天子表彰,名垂後世。

作者簡介

李白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