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選郎,古代官名。三國蜀置,尚書郎官名。亦作右選部郎。與左選郎、吏部郎同掌官吏銓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右選郎
- 別名:右選部郎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三國
右選郎,古代官名。三國蜀置,尚書郎官名。亦作右選部郎。與左選郎、吏部郎同掌官吏銓選。
右選郎,古代官名。三國蜀置,尚書郎官名。亦作右選部郎。與左選郎、吏部郎同掌官吏銓選。沿革右選郎,古代官名。三國蜀置,尚書郎官名。亦作右選部郎。職責與左選郎、吏部郎同掌官吏銓選。出處《三國志·楊戲傳》。...
尚書右選郎 尚書右選郎 三國蜀置尚書郎分曹治事,有選部,分左右,有右選郎。楊戲曾任。
右選侍郎 右選侍郎,官名。宋神宗元豐(公元1078—1085年)改制,吏部設侍郎右選,若命他官兼掌,則稱右選侍郎。沿革 右選侍郎,官名。宋神宗元豐(公元1078—1085年)改制,吏部設侍郎右選,則稱右選侍郎。參見“侍郎右選”。職責 若命他官兼掌。
歷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吏部驗封司員外郎、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吏部文選司員外郎、吏部驗封司署郎中。因為上諫阻止明武宗巡遊,奪俸六月,調任吏部考功司署郎中,升任吏部文選司郎中。歷任太常寺少卿、南京太僕寺卿、光祿寺卿,升任太常寺卿,提督四夷館。歷任工部右侍郎,丁母憂,服闕,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
王祐,三國時期蜀漢官員,益州廣漢郪縣(今四川省三台縣),蜀漢名臣王甫之子。官至尚書右選郎。人物生平 王祐,蜀漢名臣王甫之子,有其父的風範,仕於蜀漢,官至尚書右選郎。史書記載 《三國志》記載:(王甫)隨先主征吳,軍敗於秭歸,遇害。子祐(王祐),有父風,官至尚書右選郎。家族成員 父親:王甫,...
侍左、侍右諸名目。詳見“尚書左選”、“尚書右選”、“待郎左選”、“侍郎右選”。2.吏部佐貳官。遼朝為南面朝官。金朝為吏部尚書佐貳官,分判曹務及參議選事,所掌與郎中同,從六品。元朝略同。明初置,正六品,旋罷。清初亦置,後罷。吏部諸司員外郎統稱。如隋、唐、五代、兩宋之吏部、...
右執法郎 右執法郎,官名。十六國後趙石勒置,屬大執法。沿革 官名。十六國後趙石勒置,屬大執法。出處 《晉書·石勒載記下》: “署張班為左執法郎、孟卓為右執法郎,典定士族,副選舉之任。”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選部郎置,員二人。一掌考定核實文官資歷檔案班秩階晶告身,一掌選補流外官。高宗、武則天時曾隨本司改名司列大夫、天官郎中,尋各復舊。初為正四品上,貞觀二年(628)改從五品上。五代因之。北宋前期為五品寄祿官, 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後置四員, 從六品,分掌尚書左、右選...
高宗時,舉行元佑之政,再次分置左、右:文臣為左,其他人為右。孝宗淳熙初(1174),又取消了左、右字。祟寧二年,將選人的本官階進行改革,以便與京朝官的本官階統一起來。政和二年(1112),再次改換選人的最後三階名稱,由通仕郎、登仕郎、將仕郎改為從政郎、修職郎、迪功郎。其間,還在大觀初年(1107...
禮部侍郎,中國古代官署,即禮部副長官。南北朝北周始設,隋唐為六部之一,歷代相沿。明代正三品,清代為從二品。 侍郎:官名。西漢侍郎為郎官之一,掌守宮廷門戶,充當車騎隨從皇帝。東漢在尚書台六曹各設尚書一人,下設侍郎,每曹六人,共三十六人。被選入台者先稱守尚書郎,一年後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李顒(?~1480),字思誠,廣東博羅縣人,明朝正統元年(1436)進士,官至工部右侍郎。生平經歷 正統元年(1436)進士,授戶部主事,擢福建按察僉事。不久,升參政,綜理海道。莆田人游益絅倚仗中官勢力,為害鄉里,李顒到任後,除之,閩人稱頌。景泰七年(1456),調任山東。天順二年(1458),進右布政使。天順...
出處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臣伏見國家公卿將相之具,選於丞郎、給舍之材。”《舊唐書·劉棲楚傳》:“﹝ 楚 ﹞俄又宣授刑部侍郎。丞郎宣授,未之有也。”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八:“唐 所謂丞郎,謂左右丞、六曹侍郎也。尚書雖序左右丞上,然亦通謂之丞郎,猶今言侍從官也。”
鄭誠(?~1438),字文實,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縣)人,官至吏部右侍郎。人物生平 永樂九年(1411),領鄉薦,入為太學生。歷任工部,以勤慎自效。擢吏部司務,得到吏部侍郎師逵的推薦,升考功司員外郎。未幾,丁內艱。未終制,特起改任文選司員外郎,轉任郎中。同官孫英號稱狷介,獨對鄭誠禮待敬讓。洪熙...
《說文解字》對“郎”的解釋為春秋時代魯國的封地。在古代,“郎”也是一種官名,其義取自“廊”,即宮中廊殿之下的近侍之臣。自漢魏以後,稱呼青年男子為郎,引申泛指青年。因“郎”是一種美稱,所以女子稱自己的情人或丈夫為郎。字源演變 郎是一個形聲字。右部的“邑”是形旁,“邑”本是人們聚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