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戲劇

史詩戲劇

“陌生化效果”,是布萊希特戲劇理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首先它是指人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方法,布萊希特說:“把一個事件或者一個人物性格陌生化,首先意味著簡單地剝去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所當然的、眾所周知的和顯而易見的東西,從而製造出對它的驚愕和新奇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詩戲劇
  • 外文名:Episches Theater
  • 提出者:貝·布萊希特【德國】
簡介,“陌生化效果”,概念,陌生化就是歷史化,演員陌生化,提出,史詩式戲劇和戲劇形式戲劇的異同詳見下表,

簡介

陌生化效果(Verfremdungs Effect) 和史詩戲劇(Episches Theater)

“陌生化效果”

概念

陌生化套用在演劇方法上面,主要指演員、角色、觀眾三者之間應當存在一種辯證關係,亦即演員高於角色,駕馭角色,表演劇中人物,而不是演員融化仔角色之中,二者合爾為一。

陌生化就是歷史化

陌生化就是歷史化,亦即說,把這些事件人物作為歷史的,暫時的,去表現。同樣地,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來對當代的人,他們的立場也可以表現為與時代相聯繫,是歷史的,暫時的。此時舞台就開始了敘述。丟掉第四堵牆的同時,卻增添了敘述者。不僅僅是背景對舞台上發生的事件表示表示態度——它的巨幅字幕令人們聯想起在別處發生著的其它事情,人物的格言通過幻燈加以證明或駁斥,賦予抽象的對話,明了具體的數字,對形象的但意義模糊不清的事件,加以數目字和文字的說明——甚至演員也不完全轉變為被表現著的角色,而是同它們保持一定的距離,並且毫不含混地要求觀眾也採取批判的態度。從任何一個角度都不能使觀眾與劇中人物在感情上完全融合為一體,無批判地(實際上是毫無結果的)陷入事件中去。

演員陌生化

由於演員陌生化的表演,演員作為雙重形象站在舞台上,既是演員又是角色,“這種表演方法也被稱之為‘史詩的’表演方法,這種方法到頭來只是意味著對真實的、平凡的事件不再加以掩飾。

提出

史詩式的戲劇正是布萊希特所追求的,1929年他在劇本《馬哈哥尼城的興衰》的注釋中提出了他的戲劇主張的雛型,他把自己所追求的戲劇稱為敘事詩體戲劇,或稱非亞里士多德式戲劇;而將他所反對的戲劇稱為戲劇體戲劇,或稱亞里士多德式戲劇。敘事詩體戲劇又譯敘事戲劇或史詩戲劇,它的基本特點是形式的自由樸實舒展大度和表現手法的敘述性,它要求逼真地展現廣闊的生活面貌,揭示社會發展規律,強調戲劇通過欣賞給予觀眾的娛樂作用和認識作用。

史詩式戲劇和戲劇形式戲劇的異同詳見下表

戲劇形式的戲劇 —— 史詩形式的戲劇
舞台體現一個事, 舞台敘述一個事件,
把觀眾卷進事件中去, 把觀眾變為觀察家,
消磨他的行動意志, 喚起他的行動意志,
觸發觀眾感情, 促使觀眾做出抉擇,
向觀眾傳授個人經歷, 向觀眾傳授人生知識,
讓觀眾置身於劇情之中, 讓觀眾面對劇情,
用暗示手法起作用, 用辯論手法起作用,
保持觀眾各種感受, 把感受變為認識,
把人當作已知的對象, 把人當作研究的對象,
人是不變的, 人是可變的,而且正在變,
讓觀眾緊張地注視戲的結局, 讓觀眾緊張地注視戲的進行,
前場戲為下場戲而存在, 每場戲可單獨存在,
事件發展過程是直線的, 事件發展過程是曲線的,
自然界是不會發生突變的, 自然界是會發生突變的,
戲展示世界現在的面貌, 戲展示世界將來的面貌,
表現人應當怎樣, 表現人必須怎樣,
強調人的本能, 強調人的動機,
思想決定存在。 社會存在決定思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