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
1、
拋竿:指一手持餌一手握竿,藉助竿的彈力,手一松把餌料拋到釣點的位置。
2、揚竿:指浮標出現魚吃食的動作後,抬竿的反應,抬竿後的結果是多樣化,一、中魚,二、不中魚,三、刮樹枝,四、斷線,五、斷竿、六、滑竿、七、鉤在水底卡住等現象發生;有時抬竿也可以非咬鉤形式釣上魚。
3、成數:指揚竿中魚的比率大概是幾個百分點或幾成的意思,成數高即指中魚率高。
4、
壓線:指拋竿後,將漂到竿之間的魚線壓在水裡,先把竿梢插入水中,等魚線全部入在水中後,把竿稍稍往上抬一點,往後拉一下,再往前一送的過程。這一程式能確保浮標不被魚線牽扯,不受風水流的影響,不影響浮標的靈敏度。
5、嘴步:指魚吃餌的方式反應在浮標上是什麼信號,假如是頓的信號,我們說魚的嘴步是呷頓;如果是上浮的信號,則稱為是呷踏(捧的意思);如果是整支拖走,則叫作呷負。
6、敏:一般指浮標調的靈敏度或釣的靈敏度,這裡指的是釣的靈敏高,調目多於釣目的時候為敏。
7、鈍:指浮標對魚訊的反應較為遲鈍(很多的時候根據魚情的要求來調整浮漂出現頓的狀態),調目少於釣目的時候為鈍。
8、鐘擺:指餌料和鉛墜在落水後的擺動,這個擺動的幅度,如同鐘擺般。
9、快手:即在浮標的魚訊剛出現一點,掌握魚第一次吃食,剛把餌吸入嘴時,就立即揚竿,浮標的狀態通常是調敏釣敏。
10、慢手:若采快手釣時空竿連連,則此時須等浮標信號明確,掌握魚兒的第二次、第三次吃食時間再揚竿,尤其是魚體大小參差的池子,若摒除其它因素,釣慢手中大魚的機率通常較快手為大。
裝備介紹
第一,先從身上的說,釣魚馬夾與釣魚帽就能看出他是否是台釣釣手。
第二,釣竿,釣竿對一個競技釣手來說是最昂貴的東西,也是最珍惜的東西,釣竿分為振出式與並繼式釣竿,有的人會問什麼是振出釣竿,什麼是並繼桿,這只是釣桿中的行話,說為振出桿,就是天線式,一節一節的從最細的一節一節抽出來,並繼式釣桿就從最後是一節一節的從插上去。振出桿適合釣游穿力大的魚,而並繼桿適合掉鯽魚。
第三,釣箱,釣箱又被釣手稱為冰櫃,是既釣魚保鮮,又可當作坐椅為一體的釣箱,釣箱有容積大小之分,規格很多,一般台釣的釣箱就分這幾種,25L、28L、36L、40L。
第四,支架、抄網。
第五,釣餌,釣餌是釣手必備的東西。
第六,標,一支好的浮標對釣魚起著很大的作用,標大致可分為蘆葦、巴爾衫木(輕木)、孔雀翎,現在又多了茅草漂。表尖又分為實心和空心。空心標尖有在沉浮力,適合魚吃餌很瘋狂時用,實心表尖沒有在沉浮力;適合魚吃餌遲鈍時用,標身分為短、中、長三種,短身適合釣水面的片子魚,中身適合釣半水和底層的魚,長身適合到深水的魚,因為長身的標在水中穩定性好。
第七,台釣的配件和消耗品,釣魚專用眼鏡、伸縮扣帶剪刀、標盒、線掛、釣線、魚鉤(無倒刺)、太空豆、漂座、鉛皮等都是一些消耗品。
如何調漂
簡單,就是先記住:一定要半水調漂。
1.漂尖到鉤的距離不得超過水深。怎么知道?很簡單:多在鉛皮座上繞一些鉛皮,把漂向鉤的方向移動到最小距離,拋入水中,漂沉到水中不見出來,提出,一點點剪去鉛皮,直到如圖中所示:漂尾露出水面四目。這種狀態,就是台釣中所說的水中天平!就是說:漂尾在四目這點上的浮力在水中與底下的太空豆、鉛皮連線環、雙鉤等處於一個平衡狀態,即:重力=浮力,這種平衡狀態一旦被破壞 ,漂目就會發生變化。
記住:漂目不一定非得調在四目上,這只是一個例子。
2.如何找到水底
首先將和好的魚餌分別掛在兩鉤上(餌大一些為好),拋到位置,如果漂目沒有露出水面,可將漂向上拉,反覆多次重複 上述動作讓漂目露出二目。這時,就算真正找到底了,如圖:這就是所說的調四鉤二了!在這個過程中,雙鉤掛餌找底,實際上已經是打窩了,等到調好漂,窩已基本打好.就等著看漂的動作揮桿上魚了.
3.識漂提魚入護:豐收的喜悅!
識漂動作:經常聽說漂有力向下一頓即是魚訊!這有力的一頓就如同抬手敲門,發出"噔"一聲的感覺一樣,快速提竿,手臂自然向上抬,一條小魚就會從水中飛出.
4.提竿動作
A.釣小魚提竿動作:小魚揚竿動作是手心握住竿尾部,食指順竿手腕輕輕用力,手感上魚,輕輕倒竿將魚從窩中引出後,提出水面.這樣釣到魚就不會驚跑窩中的其它魚,反而其它魚兒會認為被鉤的小魚吃了獨食跑不見了,這樣就會越聚越多,您就會越釣越多,到那時,沒有一個好身體會吃不消的。
B:釣大魚提竿動作:首先拿竿要對,魚竿尾部要放到肘部,手自然放在竿上,握緊釣竿,漂尖出現反映時,快速向前直推,儘快將大魚從深水提到上層水域,然後,引出窩子,提至水面,用抄網抄住,放入魚護。注意!這裡快速向前直推地動作是什麼樣的動作?怎樣的感覺?簡單:只要看看家裡人是如何炒菜的動作就行了。
基本用具
主要用具
1.釣竿:
台釣的主要對象是鯽魚。一般活動在1.5米左右深度,靠池邊較近的地方,魚的重量一般在150-300克之間,最大不過500克,因此,釣竿一般選用3.6米-4.5米碳素或玻璃鋼中調竿。當然,也需要根據不同水域情況進行選擇。用碳素竿一定要注意環境,防止觸電。硬調竿比較適合初學台釣者。
2、釣線:
魚線:台釣釣線由兩部分組成。從竿尖到鉛皮座的一段叫做主線(或母線),鉛皮座以下的叫做子線(或支線)。釣小型魚線都比較細,因怕小魚受驚嚇所以線要細。台釣的釣線應選用柔軟、切水性好的高抗拉強度釣線。專釣鯽魚的主線直徑不超過0.20毫米,子線不超過0.10毫米。這么細的線要是釣到大魚肯定會跑魚!但是,“魚和熊掌不可間得”,所以寧可多釣些小魚也不願釣不到魚!魚線還分為多種:“陶瓷線”,“尼龍線”……可去魚具店細細詢問,一般根據對象魚、釣竿和釣線的抗拉強度來選定。
3.魚鉤:
台釣一般釣鯽魚,不需大鉤,且為了摘鉤快,採用不帶倒刺的魚鉤。目前市場上有專供台釣使用的無倒刺魚鉤出售,可根據所釣魚的大小選定相應大小的鉤。若實在買不到無倒刺鉤,也可自行解決,最簡單的方法是,將大小合適的鉤,比如海津6號鉤,用尖咀鉗子順著鉤尖的方向把鉤的倒刺往回一夾即可。若出現毛刺,就得勞駕您動手用銼銼一下。
4.魚漂:
台釣使用的浮漂多是立式浮漂。形狀最好是上下尖,中間大的流線型,整體均勻細長者,並且標示顏色要鮮艷醒目,標示段不可過多。一般漂頭為實心細桿,粗細和鉛筆芯相仿。漂身最好是孔雀羽根或巴爾沙木的,塑膠製作的靈敏度不好。浮漂標示桿(漂尖部分)分為實心與空心兩種,實心靈敏性高,但穩定性較差,遇有風吹草動,難辨咬鉤的真偽。因此有人喜歡用空心細塑管標尾。市場出售的達摩浮漂,常為許多釣者喜歡。魚漂的浮力有大有小,可以選用幾支同一牌子的不同浮力的魚漂,根據需要更換。
浮漂的選擇應根據水深淺、竿長短、魚大小、視力好壞來確定。水深、風大、魚竿長,適合用大漂;水淺、風小、魚竿短宜用小漂。大餌釣大魚,宜用大漂,反之用小漂。視力好可用小漂,較靈敏,視力差則可選擇較粗較大的浮漂。但浮漂與鉛墜的配合一定要恰當。
5.鉛墜:一般用鉛皮為佳,因便於調整輕重。
輔助用具
1.坐椅與竿架:
竿架與坐椅初期是分離的,現在也有人仍然採用分離的,比較便宜。但更好的是椅架合一的台釣專用坐椅,即比較通用的釣箱。竿架和釣箱合為一體,同時可架兩支竿,使用起來極為方便。
2.魚護:
是由金屬框架與錦綸絲網組成,長度應為2米以上,直徑30--40厘米。由於魚護的空間撐開,呈圓筒型,魚在魚護中比較安靜,避免了對釣點附近魚的驚擾。長度大,是便於適應各種不同的釣點,岸邊距水面的高度。要求魚護掛在支架上,魚護口連有一細金屬絲,或在魚護口安上“擋針”,十分便利於順手將釣上來的魚磕入護內,節省時間。
3.太陽傘:
用來遮陽和擋雨,既保護身體,又減少不必要的干擾;
4.工具盒:
5.餌料盒:
裝各種乾濕餌料;
6.抄網;
7.漁具包、魚竿袋等;
8.其它:主要是飲食、藥物用品攜帶的袋包等。
除了配齊這些工具外,台灣釣法還明確規定了各種工具的擺放方式、擺放位置、順序等。這些在用台釣方法時都需嚴格遵守。在垂釣現場,竿架上擱竿應放在垂釣者正前方,餌料盒位於竿架與垂釣者之間。垂釣者右手邊依次是工具盒、竿袋,與釣者平行位置。魚護應設在垂釣者的左前方,手抄網則在正左邊。
釣組組合
台釣的鉤、墜、漂、線的組合,是台釣能否顯示優越性的關鍵。
主線的組合
主線(即釣線、母線)一般應比釣竿長10-30厘米。先裝上兩枚"太空豆",接著裝上浮漂插座(漂座),再裝入兩枚太空豆夾注浮漂座。然後再裝上兩枚太空豆,再把鉛皮座裝上。再裝一枚太空豆,用來固定鉛皮座的位置。最後拴上"返捻環"(也叫聯結環)。目前還有直接帶υ型掛鈎的鉛皮座,或掛○型圈,或直接與子線相連。
子線的組合
一般認為子線直徑應為主線的1/2,實際子線只要比主線略小一號即可。長度約35厘米。兩端各拴上一個魚鉤。線要從鉤的內側拉出,要牢牢拴住。拴好後兩鉤相距約3厘米。將拴好鉤後的腦線對摺,形成兩鉤一上一下,對摺處打一個外∞字型結,兩鉤相差半鉤長的距離。
與竿尖固定
在竿尖的尼龍線上打個結,在主線的另一端(無鉛皮座的一端)將釣線折回8厘米左右,連打兩個“∞”字結,形成一個大環,一個小環。把線順入大環,再套到竿尖的尼龍線上拉緊。解下時拉小環即可。
浮漂調整
構造特點
在台釣漂的構造上,與靈敏度有關的有以下三點:
1.漂頭為實心細桿,像鉛筆芯一樣大小,長度較長;漂身用孔雀羽根或輕木等製作,中間稍粗,兩端尖細;漂尖為空心或實心細塑膠管,分成若干目(小格),塗上不同的帶螢光的顏色。漂的重量分布呈頭重尾輕,浮力著力點靠近尖部,離漂頭端點的距離長,入水後容易豎立而且穩定。整個漂的外形細長,流線型,外表光滑,重量輕,浮力大,在水中沉浮時受到的阻力小。由於漂尾很細,抗風性能也好。
2.浮漂與釣線的結合是硬連結。先在釣線上穿上1粒太空豆,然後穿上漂座,再穿上1粒太空豆,把漂座夾在中間,垂釣時漂頭細桿就插在漂座上,釣線的動靜可以迅速地傳遞到漂上。除了下限的太空豆因起竿的動作過於粗猛時可能向下移動外,上限的太空豆一般不會變動。因此垂釣過程中不需要經常對浮漂的位置進行校正,而且也保證了浮漂反應的靈敏。
3.漂尾很細,直徑一般只有0.5~1.0毫米,一目的長度一般是7~13毫米,以平均直徑0.7毫米、長度為10毫米計算,一目產生的浮力為3.9克(本身的重量由整個漂體承擔省略不計),這是在魚鉤接地很輕的情況下,魚咬鉤時拉沉一目所需的力量(假定鉤、墜、線受到的阻力不算),這個力量是很微小的,與棒形的漂或漂尾粗的風漂比較,當然就比較靈敏。
選用
浮漂按形狀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長漂身,一種是短漂身; 按標示竿可分為硬尾漂和軟尾漂; 按材質又分為孔雀羽、巴爾沙木、化學合成等。
選擇浮漂應根據當時所垂釣的水域、魚情、季節、魚種和天氣來選擇。如所垂釣的水域為平釣池塘,魚種以鯽魚為主,季節為夏季晴天微風。這時應選擇長漂身的軟尾漂。因為這種情況下魚開口較好,攝餌時信號比較穩,同時小雜魚也比較多,長漂身的軟尾浮漂可以過濾掉小雜魚的拱食信號,反映到浮漂的信號多為鯽魚攝食信號,浮漂下鈍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魚率較高。如果選擇短漂身的浮漂,因其靈敏度較高,所以就不能過濾小雜魚拱食的信號,這時浮漂多反映為左右晃動或者上下跳動,信號雜亂無章,提竿中魚率很低。再如:所垂釣的水域為養殖塘(按斤收費),魚種以鯽魚為主,季節為冬季晴天微風。這時應選擇短漂身的軟尾漂。因為此種情況下魚開口較小,攝食動作幅度不大,小雜魚因季節原因也不會強食魚餌,短漂身的浮漂靈敏度較高,可以反映出魚攝食時的微弱信號,而軟尾漂的穩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所以此時選擇短漂身的軟尾漂是明智的選擇。
總之選擇浮漂時應記住短漂身的靈敏度高,長漂身的穩定性好,硬尾漂的信號傳遞靈,軟尾漂的信號傳遞穩。根據實際垂釣情況選擇出適合自己垂釣的浮漂。
正常調漂
台釣在正常情況下,對浮漂的調整通常是調四目釣二目。
調整浮漂,分兩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先將浮漂座捋近鉛片座,使魚鉤至浮漂標示桿的長度,小於水的深度。然後,在空鉤的狀態下,在鉛皮座上增加或減少鉛片,使漂露出水面四目(自漂尖端起4個小格)。這時,魚鉤和鉛皮座都懸浮在水的中間,而不是沉在水底,故稱“懸墜釣法”。
在開始調整時,要在鉛片座上多卷些鉛片。投入釣點水中後,若浮漂完全沉入水中,說明鉛片過重,可用剪刀把鉛片剪去一點再試,直至浮漂露出水面四目,鉤墜的位置懸在水中,就算符合標準了。
第二步,在調好四目的基礎上,兩隻鉤子都掛上餌,投到釣點,並將主線全部壓入水中。這時浮漂就會慢悠悠地全部沉沒在水裡。然後將浮漂上捋,直至露出水面二目,並且雙鉤沉底。調整浮漂的工作就算全部完成,可以開始垂鉤了。魚若吸餌,則浮漂的標示桿全部沉沒於水中。對於高質量的浮漂,如果魚餌在水中溶解掉二分之一,則浮漂會在水中上升一目,倘若魚餌已全部溶於水中,則浮漂應是四目浮於水面,表示此時餌已溶化,變成空鉤子浮懸於半水,就應及時換餌了。
正常情況下為什麼通用調四目釣二目呢?調三目釣一目或者調五目釣三目行不行呀?回答是可以的,下面一節也將證明這三種調法的效果是一樣的。但是為什麼多用調四目釣二目呢?因為如調五目、六目的話,快要到盡頭了,再要調靈的話就沒有多少餘地了,而且垂釣時漂尾露出水面太高了,受風的影響就會大一些;如果調三目,釣的目數範圍就小了,只能釣一目,要調靈的話只能再調半目了。
為什麼釣二目呢?這個"二"字是由調四目這個"四"字決定的,因為兩目產生的浮力與雙鉤的兩小團餌料的重量(扣除本身產生的浮力)大致差不多,調四目釣二目,鉤、餌接地輕,保證了適中的靈敏度。
特殊調漂
實踐證明,正常情況下採用調四目釣二目的方法,效果是比較好的,是最基本的調法。但是隨著魚情、水情、天氣等具體情況的變化,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調四目釣二目的效果就不一定很理想,而需要再加調整。例如,氣壓低、水質不好、魚過飽或胃口不好、覓食行動緩慢輕微,往往魚餌被吃光了,浮漂可能還沒有明顯的反應,這就需要把浮漂調得更靈敏一點。
反之,如果天氣好、水情好、魚的胃口很好,或者小魚多,搶著找著吃的,而浮漂反應又很靈敏,甚至魚遊動對水產生的衝擊都會使魚餌移動,魚還沒咬鉤,浮漂就有反應,以致起竿總釣不到魚,這就需要把浮漂調得遲鈍一點。
調的目數多少可以使浮漂反應靈敏或遲鈍,釣的目數多少也可以使浮漂反應靈敏或遲鈍。這樣,除了調四目釣二目這個基準外,就可能出現四種不同的調法:1、調靈釣靈;2、調靈釣鈍;3、調鈍釣靈;4、調鈍釣鈍。
從形式上和理論上講,這幾種調法是存在的,但從實際效果和作用上去探討,有的調法沒有實際套用的意義,強求照搬照套就會使操作複雜化,成了無效勞動。現在以調四目釣二目作基準,分析如下:
(1)調靈釣靈
增加調的目數,減少釣的目數。例如,調五目釣一目,這樣,浮漂反應就靈一些。
(2)調鈍釣鈍
減少調的目數,增加釣的目數。例如,調三目釣三目,這樣,浮漂反應就會遲鈍一些。
(3)調靈釣鈍
增加調的目數,增加釣的目數。例如,調五目釣三目,一個靈,一個鈍,數量相同,相互抵消,與調四目釣二目比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高一點外,效果是一樣的。如果盲目地把調四目改為調五目釣三目,那就會成了多此一舉的無效勞動。其實為了取得這個效果,根本就不需要改變鉛墜的重量,也就是不需要改變調的目數,只要把太空豆、浮漂往上捋一目,為調四目釣三目就行了,完全不需要自找麻煩。
(4)調鈍釣靈
與調靈釣鈍剛好相反,減少調的目數,減少釣的目數。例如,調三目釣一目。一個鈍,一個靈,效果相消,與調四目釣二目比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短一點外,效果是一樣的。這樣調在垂釣還沒有開始時是可以的,但從調四目釣二目改為調三目釣一目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怎樣調才靈?怎樣調才鈍?要記住兩點:一是調的目數越多,越靈敏;越少越遲鈍。二是釣的目數越多,越遲鈍;越少越靈敏。
調的目數增加或減少與釣的目數增加或減少是相消相成的。調、釣都是靈的話,浮漂反應就更靈;調、釣都是鈍的話,浮漂反應就更鈍。如果一個靈,一個鈍,效果就會互相抵消,以致效果低甚至沒有效果,在垂釣中一般不應採用。
結論和套用
(1)用台灣釣法進行塘釣,為了提高效果,必須講究浮漂反應的靈敏度,因此要求選好漂,更要調好漂。講究靈敏度,不是說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情況,越靈越好。浮漂反應的靈敏度大體有靈、中、鈍三個範疇。但是,中的範疇是正常情況下適用,是主要的、大量採用的;靈和鈍的範疇是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的,只有在魚情、水情、天氣等不正常的情況下,才需要調得更靈一點或鈍一點。調四目釣二目與調三目釣一目或調五目釣三目靈敏度是一樣的,屬中的範疇,在一般情況下靈敏度是適中的,但是比較起來,調四目釣二目優越性更多一些,所以用這個調法的人也多。
(2)怎樣調才靈?怎樣調才鈍?要記住兩點:一是調的目數越多,越靈敏;越少越遲鈍。二是釣的目數越多,越遲鈍;越少越靈敏。
調的目數增加或減少與釣的目數增加或減少是相消相成的。調、釣都是靈的話,浮漂反應就更靈;調、釣都是鈍的話,浮漂反應就更鈍。如果一個靈,一個鈍,效果就會互相抵消,以致效果低甚至沒有效果,在垂釣中一般不應採用。
(3)實際上如何套用呢?一般地講,到達釣場以後,應先按正常情況採用調四目釣二目的方法進行調漂。垂釣過程中遇到問題,再根據魚情、水情、天氣等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作出判斷。需要再調整的話,先不要改變調的目數(即不改變鉛墜重量),而是上下移動浮漂的位置,增加或減少釣的目數。倘若這樣調還不能滿足需要,必須動大一點的"手術"的話,那就只好增減鉛墜的重量、改變調的目數,再加上調整釣的目數。調靈釣靈、調鈍釣鈍就屬於這種情況。
說得具體一點,垂釣中發現浮漂反應遲鈍,影響上魚時,把浮漂下捋一點,把原來釣二目改為釣一目或半目。如果還不夠靈,再去掉一點鉛皮,增加調的目數,使其成為調靈釣靈。反之,如果感到浮漂過於靈敏,需要遲鈍一點,可以把浮漂往上捋一點,把原來的釣二目改為釣二目半或三目,如果還不夠遲鈍,再在鉛墜上做文章,增加重量,使其成為調鈍釣鈍。
需要注意的是,許多釣者都喜歡在家中水桶里用自來水調試浮漂,這樣做雖然方便,但調試好的漂拿到釣場套用,常出現不準確的情況,結果是"閉門造車",出而不能合轍。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在不同的池塘垂釣,水的清渾、酸鹼度不同,水的比重也有差異,高靈敏度的漂墜匹配,對此是有所區別的。所以,調試浮漂,最好在垂釣的現場進行,才能保證調試精確無誤,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釣魚技巧
1、選好釣位常是收穫好的關鍵。常在同一個水域,有的地方上魚很快,有的地方很久咬一次鉤,釣位不當常是原因之一。選好釣位主要憑經驗。魚有魚道,即其經常的遊行路徑,棲聚也有自己的習慣。一般地說,自然水域,如水塘、河溝、湖泊、河流等等,應選擇有水草、蘆葦的地方下鉤。事實上,人工養魚池餵料台附近是最易集結魚群的地方,特別是餵料時間的前後,道理不言自明。
2、選準釣餌。主要指所釣的魚種最喜歡吃的食物。如鯽魚之於蚯蚓、紅蟲,鯉魚之於玉米面,草魚之於蘆葦芯和螞蚱,梭魚之于海蠶,羅非魚之於小蝦等等。市場上現有科學配製的針對不同魚類愛好的合成餌料也都很有效。但據筆者體會,最易上鉤的餌料,莫過於所釣魚塘經常餵魚的餌料。用來浸透合以粘性較好的麵食,常是魚群最愛搶食的餌料。總之。垂釣之前一定要摸清所釣的魚種與其習性。如果不清楚,可多帶幾種餌料,到時選用。
3.備好釣具。釣具的準備也必須針對所釣場所與魚種、大小精心選擇。最好事先了解清楚。如無條件則應考慮多種可能,適當準備幾種不同釣具。
4.練好釣技。包括氣候、風向、釣法、各種技巧,可多請教別人,看書籍,但最根本的還是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