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神宮

台灣神宮

台灣神宮,原名台灣神社,主要是祭祀薨逝於台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1944年的時候毀於火災。今日神宮已經不存在,主要原址成為圓山大飯店。

基本介紹

簡介,創建初期,神宮結構,末期發展,戰後情形,神社遺物散落處,奉祀及祭日,

簡介

台灣神宮,原名台灣神社,建於1901年,主要是祭祀薨逝於台灣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原址位於台北市劍潭附近的劍潭山山頂,是台灣日治時期所建的神社裡面,最為重要的神社。二戰末期(1944年)升格為台灣神宮,但在1944年的時候毀於火災。今日神宮已經不存在,主要原址成為圓山大飯店

創建初期

台灣神社是為了紀念於台灣薨逝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由當時的第4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1899年~1906年擔任總督)主導之下開始興建。當時所選定的位置即是今日圓山大飯店所在,傳言風水極佳的劍潭山,然而此時卻碰上土地糾紛的問題。劍潭山所在地有許多大稻埕士紳的私有土地以及法國領事館的租界地,同時神社的預定興建位置附近也有劍潭寺,土地所有權屬問題極為複雜。經過台灣總督府強烈施壓下,拆除大稻埕士紳的私有土地、遷建法國領事館,始才順利開始動工。

神宮結構

1901年(明治34年)2月,台灣神社開始興建,於同年9月26日完工,並在10月24日舉行落成大典,10月27日舉行鎮座祭,是台灣第二座神社(第一座為台南的開山神社,現今的延平郡王祠)。神社總面積約5公頃(15000坪)左右,包含了狛犬鳥居、石燈籠、社務所、手水舍、拜殿、本殿等,由下而上分成三階梯的形式,本殿位在最高處的位置。
總督府對於這座神社非常重視,因此在設計建造上也聘請專業的人士來處理。神社建築群由日本請來伊東忠太以及武田五一兩人來規劃、設計,再由日本專門負責社寺建築及皇家建築的傳統工匠“宮大工”木子清敬來負責建造。除此之外,也包含周邊環境的規劃,除了在神社西邊,靠近劍潭附近的官營鐵道淡水線設立車站(宮ノ下乘降場,戰後更名劍潭)。另興建明治橋連線基隆河兩岸,並拓寬、整建現今稱為中山北路的道路,並命名之敕使街道,連線明治橋至台灣神社。

末期發展

台灣神社在進入台灣日治時期末期的時候,便開始有了新的規劃。這是因為配合當時總督府在台實行的皇民化政策以及一街莊一神社政策,藉由參拜神社、改姓等因素,使台灣人成為信仰神道、效忠天皇、熱愛帝國的皇民,所以擴建、改建神社也是重要的一環。因此在二次大戰期間計畫開始朝台北大直地區興建眾多建築,為此遷建了劍潭寺至今日的位置。這些建築群中,最重要的便是台灣神社新境地跟台灣護國神社。
新境地在1937年(昭和12年)開始興建,由神社局技師角南隆、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設計、興建。護國神社則在1942年完工。1944年(昭和19年)6月17日增設天照大神後,正式升格成為台灣神宮。原本預計於同年12月28日舉行鎮座祭,慶祝遷移至新境地(台灣神宮),然而在10月25日時,一架要降落至松山機場的旅客機不幸失事墜毀在新境地附近,引發的大火燒毀了神社內眾多的建築,包含鳥居、石燈、台灣總督府警察招魂碑等等。一直到戰爭結束後都沒有再復原。

戰後情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來台灣,全台灣神社被視為軍國主義的象徵而遭到廢除,神社所在地全部收歸為國有,台灣神社也不例外。台灣神宮(新境地)所在位置在1946年短暫成為市民教育所,至今日成為中央廣播電台等建築。台灣護國神社則改建為忠烈祠。至於原位在劍潭山的舊台灣神社則在戰後拆除改建成台灣大飯店,在1952年改由以宋美齡為首的政要所組成的“台灣省敦睦聯誼會”來接手經營,並改稱為圓山大飯店1973年後改建成14層飯店大樓至今日。

神社遺物散落處

台灣神社在戰爭剛結束改建為台灣大飯店時,鳥居、社務所、手水舍都還在,但在今日原地已沒有留下任何建築,除了板橋林家奉獻的一對石獅以外。
神社的鳥居的一部分賣給了三峽祖師廟,鑿雕成清水祖師廟的龍柱。
一座宮燈被移置兒童育樂中心內,位於其中山北路之出口處。
本放置於神社入山口的兩尊銅牛(由滿洲國贈送)後移至國立台灣博物館門口。
在劍潭公園(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的對面)則放置應屬於台灣神社的兩隻狛犬
圓山聯誼會停車場之原台灣神社新境地春日燈下半部,而其上半部原為木造
圓山聯誼會游泳池旁之原台灣神社新境地石垣部份

奉祀及祭日

台灣神社的社格為官幣大社,主要奉祀當年甲午戰爭後,領兵接收台灣卻病歿於台灣、後被神格化為“平台之神”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以及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及少彥名命。在1944年增祀天照大神後而升格為台灣神宮。由於台灣神宮為全島最重要也是最崇高的神社,1923年4月12日裕仁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到台灣時,亦專程前來此神社參拜,敕使街道便是因此而再度整建。
另外台灣總督府甚至還把每年的10月28日的“台灣神社祭”定為官定祝祭日之一,全島放假一天。從此可見當時台灣總督府對該神社的重視以及藉此神社教化的目的。除了此日以外,每年的10月27日也是台灣神社的鎮座日。在戰爭末期的時候,參拜神社成為當時重要的活動,藉以同化台灣人1942年10月28日、10月29日台灣神社舉行大祭,參拜者高達15萬人,便可知政策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