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煤田

台灣煤田

中國台灣省的地槽型第三紀煤田。它位於台灣中央山脈西麓的中、北段,自北向南穿越基隆、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義、台南等縣、市,總長230km,呈斷續的弧帶狀。煤田所在區域人口稠密、經濟發達,但煤炭資源相當有限,經半個多世紀的高強度開發,即將采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煤田
  • 外文名:Taiwan Coalfield 
  • 時期:第三紀
  • 位置:中央山脈西麓的中、北段
  • 資源量:約0.4Gt
  • 特點:煤層普遍極薄
地質構造,煤系,煤炭資源,開採地質條件,開發概況,

地質構造

台灣中央山脈由下第三系變質岩系構成,山體系老、新第三紀間的褶皺造山運動時隆起。其西麓的煤田區,主要由一套厚逾10000m的上第三系類地槽型沉積岩組成。第三紀末,煤系又遭受強烈構造變動,一般呈傾伏褶曲及短軸狀褶曲產出,煤層除局部屬緩傾斜外,大部為傾斜至急傾斜,構造複雜程度中等。更新世的岩漿活動,部分以淺成侵入體形式影響煤層。

煤系

台灣煤田的含煤地層為晚第三紀中新統煤系。中新統是淺海—濱海相砂岩、頁岩及石灰岩的互層,岩性比較單調但延展穩定,海相層所占比例由南向北遞減,煤層則由北向南變少、變薄。煤系中煤線及薄煤層多達百層以上,按0.25m為最小可采厚度,各含煤組的可採煤層情況為:
(1)木山組。含可採煤層2~3層,分布於煤田北段基隆—台北一帶; 桃園以南無可采層。
(2)石底組。含可採煤層1~6層,分布於煤田中、北段,以基隆—台北一帶發育較好; 苗栗以南無可采層。
(3)南莊組。全煤田均發育可採煤層,以新竹、苗栗附近較好,含可採煤層2~4層,向南、向北可採煤層數均減少。

煤炭資源

台灣煤田原賦存煤炭資源量約0.4Gt,經長期開採,目前保有儲量僅約數兆噸。煤種以長焰煤及氣煤為主;新竹縣東的嘉樂煤礦和苗栗縣東的南莊煤礦,曾產出良好的煤焦用煤;基隆的金瓜石、武丹坑礦,曾產出無煙煤、貧煤。總的講來,煤灰分中至低,硫分多中等偏高,固定碳較高,為30%~50%,發熱量為22.7~31.5MJ/kg。

開採地質條件

台灣煤田煤層普遍極薄,一般單層厚度為0.3~0.6m,但穩定性極好,構造亦較簡單,通常以0.25m為最小可采厚度,采出率相當高。南莊組和石底組的煤,風化自燃速度較快。

開發概況

基隆附近在明代起即有手工採煤,19世紀中葉已有小煤礦40多處。1874年,清朝兩江總督沈葆禎籌建官辦基隆煤礦,1878年正式投產,日產300t,是中國第一個近代煤礦。1894年台灣淪陷後,日本人對全煤田進行高強度開採,到20世紀40年代,年產量達2.00~3.00Mt,成為台灣主要出口物資之一,其創匯價值一度與茶葉、水果分列為前三名。1945年光復後,煤田年產量多年維持在3.00~5.00Mt間,在20多年裡自給有餘,尚有出口。到70年代,由於煤炭資源枯竭,產量逐年下降,1972年起台灣煤炭不敷自用,開始進口;1989年產量跌到1.00Mt以下;1991年僅產煤0.40Mt,台灣用煤98%需靠進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