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橙黃鯊,Cirrhoscyllium formosanum (Teng, 1959),喉須鮫科橙黃鯊屬的一種魚類。體細而延長,前部亞圓筒形,後部側扁。頭寬而平扁;頭側不具皮瓣。吻端鈍圓。眼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台灣橙黃鯊
- 拉丁學名:Cirrhoscyllium formosanum (Teng, 1959)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軟骨魚綱
- 目:鬚鯊目
- 亞目:喉須鮫亞目
- 科:喉須鮫科
- 屬:橙黃鯊屬
- 種:台灣橙黃鯊
瀕危狀態,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鼻孔下側位,鼻孔緣具短而尖凸之須;具鼻褶;具口鼻溝。噴水孔很小,遠小於眼徑。鰓裂小,第四及第五鰓裂重疊,內鰓不具濾器。口裂小,腹位;齒細小而尖銳,具三尖頭,多行使用。喉部具一對皮須。背鰭2個,小型,第一背鰭起點在腹鰭基底之後;第二背鰭起點在臀鰭基底後;胸鰭與腹鰭約略同大或稍大;臀鰭基底長,基底末端至尾鰭下葉起點之距離大於其基底長;尾鰭狹小,尾椎骨不上揚,尾長不及全長1/4,上葉低狹;下葉低平而延長,後部具缺刻。體黃褐色,具6條暗褐色橫帶,腹部淡色。本種為鄧火土博士在1959年發表於台灣之新種。過去鑑定為C. expolitum及C. japonicum者皆為本種之誤鑒。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島嶼斜坡之近海中小型鯊魚。生態習性不甚清楚。
地理分布
本種目前僅記錄於台灣南部東港附近海域,應為台灣特有種。
漁業利用
以下雜魚處置,無相關漁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