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級護衛艦是台灣海軍根據“光華Ⅱ計畫”,1991年向法國訂購,台灣海軍原計畫購進16艘拉斐特級護衛艦,其中10艘由台灣自己建造,由於康定級艦造價過於昂貴等原因,最後只保留在法國製造6艘艦的契約。
主要用於取代台灣海軍90年代已陳舊落後的“山”字號護航炮艦。第一批 6艘1992年初在法國建造。這6艘艦分別被命名為:康定號(1202),1996年6月服役;西寧號(1203),1996年9月服役;昆明號(1205),1997年12月服役;迪化號(1206),1997年8月服役;武昌號(1207),1998年8月服役;承德號(1208),1998年1月服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康定級護衛艦
- 前型/級:拉斐特級護衛艦
- 服役時間:1992~1998開始
- 國家:中國
- 研製國家:法國
- 艦艇類型:護衛艦
- 裝備地區:中國台灣
特徵性能,識特特徵,性能特點,導航通訊,作戰指揮系統,反潛系統,系統問題,基本數據,主要改型,滿載排水量,主尺度,航速,續航力,人員編制,動力裝置,武器裝置,
特徵性能
識特特徵
1.採用V字型截面艦體和倒V字型上層建築,全艦兩舷少有垂直的平面,具備較強的隱身能力。
2.前甲板為1座76毫米單管艦炮和4聯小槲樹飛彈發射器,機庫頂部為1座密集陣系統,機庫兩側安裝40毫米艦炮。
性能特點
1.隱身性能好。艦上暴露部位多為傾斜多
2.噸位較大,適合安裝各種武器系統。
3.武器配備水平有限,個別武器性能較差,防空能力較弱,對本艦綜合作戰能力有一定影響。
4.電子偵察先進。艦載對空雷達可發現200公里外戰鬥機,跟蹤64個目標。對海雷達可自動探索,跟蹤距離為30公里的目標32個。
導航通訊
為最大限度地提高艦上動力與損管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反應速度,減少系操作人員,以適應現代海戰的需要,康定級艦在艦上控制中心內設定了綜管理系統。系統由計算機對全艦動力系統進行自動化的集中管理,並實了機艙無人化。系統能夠把設定在全艦動力、電力系統中各處感測器收集數據資料進行分析,並通過數據數據網路在控制與監視操作台(CMC)顯示出來。操作人員也可以通過CMC對動力、電力系統進行控制與調整。
康定級艦上設有自動化的損管中心,損管中心實現了計算機管理,並有據網路與控制中心連線。康定級全艦分為三個損管區,每一個損管區有一獨立的損管站進行區內的損害管制管理,並由艦上損管中心對三個損管站行統一控制。由於各艙室都配有溫度煙霧探測器,探測器又與損管中心的算機相連線,由此損管人員可以通過設在全艦各處的損管數據接口,用筆本型電腦獲得有關損管數據資料,並調動設在全艦的固定與機動損管裝置進行滅火、抽水、通風等損管作業。為提高艦隻三化防護能力,艦上設有安全區。在安全區的艙室內有較高的空氣壓力,以確保有毒有害氣體不能侵入艙室。
艦上的導航、通訊及推進系統都實現了計算機化管理。艦上通訊系統為數字式通訊系統(DICS),用以進行全艦內部的電話、廣播以及與外部通訊的連線;對外通訊採用了HF、VHF、UHF及衛星通訊等系統;導航系統採用了1台RacalDecca—1226導航雷達、INS慣導系統及2套GPS全球定位系統接收裝置。
作戰指揮系統
康定級艦裝備的作戰指揮系統與法國拉斐特級艦屬同一型號,即湯姆遜公司的TAVITAC—2000。系統結構為(Federated)式。它即不同於早期的集中式作戰指揮系統,只有一台主計算機做為系統的中心;也不象目前正在發展的分散式作戰指揮系統,由多台計算機共同承擔系統的整體功能。它是由主計算機與數台具有一定數據處理能力的智慧型型操作顯示台組成。TAVITAC—2000系統中有2台MLX—32主計算機,通過數據網路(乙太網Ethernnt)與5台VISIA智慧型型控制台相連,並保留有加裝1台的位置。控制台裝有20英寸1280×1024高解析度彩色顯示器。MLX—32計算機使用摩托羅拉公司68000微處理器和VME信息鏈路設備。為了節省系統的製造成本,上述設備沒有按照價格高昂的軍用標準採購,而是在符合技術要求的基礎上採用了按照工業標準製造的設備。
TAVITAC—2000系統軟體是採用ADA計算機語言開發的。ADA語言是美國軍用標準計算機語言。系統軟體可以根據艦隻防空、制海與反潛等不同任務的需要而突出相應的功能。
TAVITAC—2000系統可以同時監控跟蹤800個目標(包括32個ESM目標與5個潛艇目標),各分立的控制台可以顯示並跟蹤300個目標。系統可以把艦上雷達、聲納偵測到的空中、海面及海底目標的信息在顯示器上綜合顯示出來。顯示器還具有視窗功能,通過視窗可以看到光電跟蹤設備偵測到的目標圖像。康定級艦上遠距離對空搜尋裝備的是木星(Juptier)ⅡS—L波段雷達。該雷達是海軍中首次採用固態電子組件,而不是採用真空管的遠程雷達,系統的可靠性較高。雷達發射機中16套功率發射組件的任何一組損壞,只影響雷達的功率輸出,而不會造成雷達停機,並且可以在雷達不停機的狀態下更換損壞的功率發射組件。該雷達能夠搜尋到250公里外2平方米雷達截面積的飛機,並可同時跟蹤64個目標。
康定級艦上對海搜尋裝備的是海神(Triton)G—C波段雷達。由於採用了脈衝/頻率捷變技術,由此雷達具有良好的濾除雜波功能。雷達最大作用距離為60公里,可在19公里外搜尋到2平方米雷達截面積的目標,並可同時跟蹤32個目標。
艦上火控雷達為X波段的CastorⅡC。該雷達最遠可在25公里距離上自動搜尋並跟蹤2平方米雷達截面積的目標,在15公里距離上鎖定0。1平方米雷達截面積的目標。
艦上裝備有一套Najir光電指揮儀。該系統中包括光學組件、電視攝像機、紅外線成象儀、雷射測距儀等。系統可由艦上控制中心遙控操作,也可由艦員對系統直接操作。
反潛系統
康定級艦在艦艏裝有一台Spherion高頻艦艏聲納。由於其聲納基陣為球狀,因此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在淺水區域和不良海況下仍能較好的發現目標。該聲納可以同時跟蹤25個水下目標。
在艦艉裝備的拖曳聲納一般認為是ATASV2(V3)型主動拖曳聲納。V2(V3)是在V1陣列的基礎上加裝一組Lamproie低頻被動陣列聲納組成。V1陣列由發射機浮體與40米長的低頻接收陣列組成。發射機浮體用強化玻璃纖維(GPP)製成,內有10個低頻音響陣列,工作頻率為2~4KHz。接收陣列中有32組水下聽音器,用於在主動工作狀態時接收發射機浮體發出的音響回波,或在被動工作狀態時接收敵艦噪音。該系統對探測目標具有良好的定位性能。在搜尋目標時不需要按照特定航向反覆搜尋,即可判明水下目標與艦隻的相對位置。
系統問題
康定級艦是以法制的作戰指揮系統及軟體與大多是美制、台自製的武器系統相配套。對來說這一不得以而為之的配置方式給該型艦上各系統的效能、協調性與性能提升帶來了不少問題。2003年,康定級艦上裝備的是台海軍現役“雄風”Ⅱ艦艦飛彈、奧托76炮、海榭樹艦空飛彈等技術成熟的武器系統,這些系統與艦上法製作戰指揮系統的協調似無太大的困難,但是仍有一些重大的技術問題沒有能夠解決。它們是:
由中山科學院進行開發的電子戰系統,是否能夠在艦上作戰指揮系統控制下有效工作,並與艦上干擾彈發射系統協調一致。
艦上作戰指揮及通訊系統的數據傳輸功能是否能與台海軍其它艦隻的數據鏈溝通並有效運作;康定級採用的美制S—70反潛直升機的數據連結口是否能與艦上法製作戰指揮系統數據連結口相通並有效運作。
艦上美制密集陣速射炮系統仍處於獨立狀態。是否能與艦上作戰指揮系統組成一個整體尚無定論。
康定級艦的原型拉斐特級艦是一種性能較為先進的艦載武器平台。海軍在其上裝置了現役的奧托76炮、海榭樹艦空飛彈等裝備後,艦隻的綜合作戰效能已經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如果上述問題不能順利解決,則康定級艦的作戰能力更要大打折扣。就康定級艦的遠期發展來說,急需改進的是其防空能力。法國已經為自己的拉斐特級護衛艦開發出Arabel相控陣雷達和Aster—15垂直發射系統。為實現全艦系統的協調性和有效性,從技術上講採用這些裝備是最佳的選擇,但對來說這並非易事。而如果換裝美制MK—41垂直發射裝置和標準艦空飛彈,則艦上的Castor制導雷達必須更換。而換裝後的垂直發射系統與TAVITA—2000作戰指揮系統的協調就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了,而且經濟上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基本數據
主要改型
康定號1202、西寧號1203、昆明號1205、迪化號1206、武昌號1207、承德號1208。
滿載排水量
3500噸
主尺度
125米×15.4米×4米
航速
25節
續航力
7000海里/15節
人員編制
135人(軍官15人)
動力裝置
4台PA6V280STC柴油機,總功率23228馬力。
武器裝置
飛彈2座4聯裝“雄風Ⅱ”反艦飛彈發射裝置;1座4聯裝“海小槲樹”艦空飛彈發射裝置,計畫在2018年開始更換為艦載型天劍防空飛彈。
艦炮1座“奧托-梅萊拉”76毫米炮;2座“博福斯”40毫米炮;1座MK15“密集陣”武器系統;
魚雷2座MK323聯裝魚雷發射裝置
雷達1部DRBV-26D對空警戒雷達;1部“特里頓”G對海搜尋雷達;數部“海狸”ⅡC火控雷達
聲納1部ATAS(V)2主動拖曳陣聲納,另1部為SpherionB型中頻艦殼聲納
直升機1架S-70C(M)1艦載直升機或SH-2F艦載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