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蝗

台灣大蝗

台灣大蝗,直翅目,蝗科。是台灣所有蝗蟲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雌蟲身長大於雄蟲。體色為鮮艷的綠色,頭、胸具凹凸不平的瘤斑,複眼下方具一條黃色的縱紋。成蟲秋季出現,夜晚會鳴叫,以後腳和前翅摩擦,會發出“刷沙”的聲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台灣大蝗
  • 拉丁學名:Chondracris rosea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直翅目
  • :蝗科
  • 分布區域:除台灣之外,中國大陸、印度等地也有分布
主要信息,分布,食餌,附記,

主要信息

台灣大蝗
Chondracris rosea
分類:蝗科/直翅目
蝗
外觀特徵:
本種為台灣產蝗蟲中體型最大的。雄蟲體長牛舟朵約55-65公釐(毫米),雌蟲體長約70-90公釐(毫米),碑危成蟲體色為綠色。觸角黃色;複眼黃褐色;翅綠色;各足脛節有明顯紅色縱紋,外緣顏色較深,內緣顏色較淺,是其重要特徵,足部脛節布滿著兩列尖銳的硬刺。
生態習性:
8-9月間卵孵化成為若蟲,稱之為「蝗蝻」成長快速,中秋節前後便可發現大量成蟲。成蟲體型碩大,主要出現在秋天。南部地區秋冬季節或隔年的早春由於氣溫較暖,仍可見到零星的成蟲分布。殼蜜紙成蟲與若蟲跳躍能力佳,也具短距離之飛行能力。交尾時雄蟲負於雌蟲背方,將腹部末緣側彎,伸出交尾器與少芝棕戲雌蟲交尾。

分布

生活在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特別是在山區道路旁的草叢上十分常見,偶可發現成蟲跳到路上被車碾斃的慘狀。除台灣之外,中國大陸、印度等地也有分布。

食餌

本種是草食性昆蟲,只要是植物的嫰幼部分都喜啃食。孵化後的若蟲以禾本科、豆科等各類植物射霸只訂葉片為食,因此農作物常遭破漏踏循壞。在從前曾是水稻及甘蔗主要害蟲,近年來已經較少危害農作物

附記

由於農田中使用農藥,使得本種之生存壓力日增,族群數量已不復從前。成組拳迎蟲如遭到驚嚇或捕捉時,後足脛節上的刺,會猛力後踢,刺向天敵或捕捉者,造成傷害應避免徒手捕捉。本種在海邊的濕地上也是常見的昆蟲之一,從關渡到墾丁地區沿線皆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