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理全圖》全稱《福建台灣地理全圖》,清代乾隆年間繪製。為現存較早手繪台灣地圖之一,是研究台灣歷史、地理、交通、民族以及中國地圖學發展史的珍貴史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地理全圖
- 成就:現存較早手繪台灣地圖之一
- 性質:手繪台灣地圖
- 意義:研究台灣歷史、地理的珍貴史料
台灣地理全圖,繪製方法,台灣省,
台灣地理全圖
《福建台灣地理全圖》
為現存最早手繪台灣地圖之一。圖上東下西,繪台灣島北端的雞籠山和雞籠城(今基隆市)至島南端的沙馬磯頭山、紅頭嶼和小琉球山(今高雄之南琉球嶼),西至澎湖列島。重點繪製台島西部山川、平原的地形地物。山地採用重彩形象繪畫,雄偉奇秀。海水用大波浪花紋表示。圖中還標示炮台等兵塞要衝,兼有軍事用途。 清乾隆間繪本 紙本設色 40.5×440厘米
繪製方法
清初繪製的台灣地圖,其繪製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西方經緯度測量為基礎的實測地圖,另一種是用中國傳統山水畫法繪製的形象地圖。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台灣地理全圖》,即是清乾隆年間採用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法繪製的紙本台灣地圖。捲軸裝,圖縱42厘米,橫438厘米,圖中方位上東下西,遵循“陸在上,海在下”的原則,其視角是從大陸看台灣。該圖所繪範圍北起台灣島北端的雞籠山和雞籠城(今基隆市),南至台灣島南端的沙馬磯頭山(即今恆春半島南端),東抵阿里山等山川,西達澎湖列島。圖中的諸羅縣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改名嘉義縣,據此可以判斷,本圖繪製年代當在改名之前,即1787年前。
圖中用紅色方框註明各縣衙署、社裡、河流、壇廟、港口、水汛、營訊等名稱,以此表示各自的地理位置。山地採用重彩形象繪畫,由北至南分別繪製了雞籠山、諸羅山、阿里山、大龜佛山、觀音山、沙馬磯頭山等山脈,高峰連綿,峰巒疊錯,充分展現了台灣寶島的名山雄姿。海水用大波浪花紋表示,自然流暢,氣勢宏偉壯觀。重點繪製台灣島西部山川、平原的地形地物。明確標出府縣交界,並在一府三縣處有文字標識,介紹各府縣地理位置及轄地範圍。如在諸羅縣旁註“諸羅縣治在台灣府北一百五十里,東至大龜佛山二十里,西至大海三十里,東西廣五十一里,南至新港溪與台灣縣交界一百一十里,北至彰化縣交界四十里,南北延袤一百九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