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圓波紋蛾
- 拉丁學名:Demopsestis formosana Yoshimoto,1983
- 界:動物界
- 目:鱗翅目
- 屬:圓波紋蛾屬
- 亞科:鉤波紋蛾亞科
- 命名者及年代:Yoshimoto,1983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
形態特徵
翅展 36~39mm。
形態特徵 頭部白灰色,混有黑棕色毛;額部毛叢灰色混有黑色鱗片;下唇須第3節長度大於第2節長度的1/2;翅基片白灰色,在基部2/3濃密地混有淺黑灰色鱗毛,並有一黑色只灶只訂緣線;頸板白灰色,前緣邊濃密鑽幾燥地混有淺黑灰色鱗毛;腹部白灰色,在上面和下面略布有白黃褐色。前翅白灰色;在翅基部有一短的淺黑色紋;亞基線淺黑灰色,具小鋸齒,在亞前緣向外彎曲,並在中室處折角,然後斜至翅後緣;內線由4條淺黑灰色或黑色線組成內帶,內三條線瀰漫在淺黑灰色帶中,不像T.wilemaniella帶有棕色調,形成一斜的內帶;最外面的顯著,細,從前緣斜並在中室向內彎,然後斜或微向內彎曲至亞中褶,然後向內斜地彎曲至翅後緣;環斑白色具黑灰色環邊;橫脈斑為細的短線形,白灰色,不甚清晰祖凶;中線瀰漫,黑色,少芝懂嫌先後兩次向外彎曲,從環斑的上面開始間斷地達翅後緣;外線雙線外側有寬的淺黑灰色陰盛淋煉影,在亞前緣濃密並瀰漫,在亞前緣下面強烈折角,再向外彎曲至Cu2脈,然後乎訂愉微外彎至翅後緣;在外線旁從前緣至M1脈有一瀰漫的斜陰影,然記譽幾後為黑灰色細線至翅後緣;從翅頂下面至M1脈有一黑色鉤形紋;在亞緣線旁從M2脈至Cu2脈間有3~4個黑色點;緣線由一列黑色新月形紋組成;緣毛白黃褐色與黑線相間。後翅白灰色,外面1/3塗有灰色,翅脈間斷塗有淺黑灰色;緣毛同前翅。
雄性外生殖器 鉤形突長,但不彎曲;亞鉤形突約為鉤形突長的1/2;微向上彎曲,其基部位於鉤形突基部的腹面;基部的外緣與背兜連線;背兜寬;末端膨脹向背面隆起,達鉤形突的基部;陽莖端基環長約為鉤形突的1.3倍;抱器腹在腹緣強烈突出;抱器腹端突大,葉形,葉狀緣波形,在他的頂端有小的葉突;抱器背寬,近末端向上隆起;抱器背基突為一大的板形,寬地占據抱器背的基部;囊形突呈“U”字形;陽莖在中部彎曲,末端有一長形突起;陽莖端膜有角狀器,其上有長且粗的刺。
雌性外生殖器 肛乳突大;第8腹節背面強烈突出淺梯形瘤;葉狀前陰片大,有一對卵形,骨質化板在中部兩板相互遠離;交配囊孔呈大厚三角杯狀,他的背壁的腹面完全骨質化;囊導管約為交配囊長的1.5倍,交配囊卵形,囊片長卵形,其上有排列成線形的微小顆粒。
生長習性
在台灣大禹嶺2600m和阿里山2200m於5月下旬可見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