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是一所位於台北市中正區主題公園,前身為台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於2008年9月17日閉館,原址移交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經翻修後2011年10月15日正式開園。

台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占地4公頃,建有面積達2814坪(每坪3.3平方米)的客家文化中心,水岸步道、腳踏車道及跨堤景觀平台。台北市政府介紹說,公園規劃多年,以“人文、教育、科技、生態、產業、農家樂”為6大主軸,是一個向全體市民開放的美麗花園,富有客家文化意象並可體驗客家生活,兼具教育性及尊重客家族群的目的,也能讓民眾認識、欣賞、了解客家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 地理位置台北市汀州路三段
  • 占地面積:4 公頃
  • 建築面積:2814坪(每坪3.3平方米)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

發展歷史

  • 1988年7月,台北市市長許水德有鑒於台北市交通問題日趨嚴重,因此將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施工的兒童交通公園交由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成立台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
  • 1991年7月1日,台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正式奉準成立。
  • 1992年,兒童交通公園啟用。
  • 1994年,兒童交通公園部分的土地被改建為遊樂場使用。
  • 2008年9月17日關閉,同年11月走入歷史(同年12月拆除)。
  • ‎‎2009年6月15日,決議改建成客家文化主題公園(2011年10月15日開園)。

主要景點

客家文化中心博物館
為一座地上四層地下一層之建築,主要是展示關於客家的源流、客家語言、風俗、與台灣各地客家聚落的特色;亦有會議室、媒體簡報室、多功能學習教室的配置。
台北市客家文化中心的主體,是一棟紅磚搭配白牆與砌卵石牆基、入門處為一組竹製牌樓的十分具有客家民宅儉樸意象的建築。博物館四層樓的建築設計,內有迎客大廳、戲棚、多媒體互動裝置、等路大街、常設及特展區、客語認證教學站、客家文化多功能學習空間、客莊生活館美食體驗坊等,呈現別具特色的客家風情。
客家音樂戲劇中心
為兩層樓的建築,一樓大廳展示客家戲曲與山歌與相關從業人員的簡介,以及研習教室。二樓則設有舞台的室內劇場。
戶外景觀
公園內設有客家文化的敬字亭、伯公亭、煙樓水車、梯田等的模擬造景。
跨堤平台
跨提平台可連線古亭河濱公園
客莊生活館
博物館內的客莊生活美食體驗坊被細心地規劃為“餐飲區”“客莊伴手禮區”“客莊咖啡區”等三區。醃製菜品和特色擂茶,從如何識別野生鮮蔬,到分類整理、使用不同工具和容器進行加工,均可以在此區域看到並且親手體驗到。
桐花
人文與生態相容的戶外景觀。博物館外部的園區內,結合客家族群生活經驗中的文化內涵,如:農村體驗的茶山水田、崇文惜字的敬字亭、符合環保概念的生態溝渠、傳統農家的煙樓水車等。生態方面配合四時景致,除了保有園區既有的植栽、新植喬木,並佐以客家四花中之桂花、燈籠花、含笑花、夜合花等,體驗客家植栽的風貌與花香。
敬字亭
敬字亭,又名聖跡亭、敬聖亭、字紙亭、惜字亭。客家先民“晴耕雨讀”,因而養成“敬惜字紙”的美德,每一戶人家的神桌底下會擺一個字紙簍,將不要的紙丟入其內,交給來拾字紙的老人——挑著扁擔及字紙竹籮筐,將字紙帶到敬字亭去焚燒,表示對於讀書人及知識的敬重。因而敬字亭也成為客家族群敬文惜字的精神象徵。
伯公亭
客家人的傳統文化里,土地神為最重要的守護神,並直接把土地公當作親屬,稱土地公為“伯公”,表示尊敬和親昵。園區內的伯公亭最初的造型,是利用大樹或石頭等作為祭拜的對象,而後改建為石冢(石堆)型的祭壇,隨著時間的演進,建築為現在的小型廟宇。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