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範空間和安全性是針對公寓設計時要注意的重點,可防範空間由紐曼首次提出,並提到了可防範空間的兩個特點,然後正是從這兩個特點出發,才發現公共住宅在可防範空間方面的欠缺,從而對公寓設計的進一步完善進行了理論指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防範空間
- 適用領域:建築領域
定義,性質,套用,
定義
可防範空間包括兩個特點:一是個體可感知、可防範的領域;二是具有監視作用。
性質
- 可防範空間的第一個特點是個體可感知、可防範的領域:對於住宅區應該有清晰的私密性和公共性領域,對於住宅區而言應該有清晰的私密性和公共性領域層次劃分,領域之間也應該有可感知的標記物,同時通過設定半公共區域,從而擴大居住者的空間占有率,以增強他們對周圍環境的關心以及對環境的控制和維護,然而從公共住宅的設計結構來看,在電梯、走廊和一些隱蔽區域,上述空間設計是很難達到的,因此加強領域性是高樓層公共住宅區設計的基礎,設計時也要注意住宅每層樓的住戶數,每幢建築的單元數和每個住宅小區的建築物數量都不宜過多。
- 可防範空間的第二個特點是具有監視作用:就是要使環境對犯罪分子起到心理上的威懾作用,因此可以從住宅建築和環境設計上考慮,從而實現這個作用,例如居室的平面布局和室內的門窗設計等都應該保證居住者能夠直接觀察到室外情況,從而提高安全性。隨著住宅安全性的提高,居住者主動參與到社區環境的意願的和機會也就越來越多,而這種經常性的頻繁接觸,又會同時加強住宅區的安全性,進而形成良性循環,從根本上解決了公共住宅的低可防範空間問題。
套用
在公共住宅設計中,可以明確的對住宅周邊用地的功能進行劃分,例如開闢新的公共區域和半公共區域,將十多個住戶組合形成一個封閉院落,控制陌生人隨意出入社區的現象,而對於住宅區空地而言,也可以將其劃分在集體占有領地範圍內。另外改變住宅的外觀也可以在增加安全性的同時,增加住宅的建築美感,雖然是公共住宅,但其同樣也需要滿足居住者的審美需要,這樣不僅能夠改變人們對公共住宅的印象,也能增強居民的自尊心,使居民主動的維護住宅周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