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通過在受污染地下水流經的方向建造由反應材料組成的反應牆,通過反應材料的吸附、沉澱、化學降解或生物降解等作用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技術原理
通常在自然水力梯度下,地下水污染羽滲流通過反應介質,污染物與介質發生物理、化學或生物作用得到阻截或去除,處理後的地下水從PRB的另一側流出。
PRB技術對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處理原理與填充的反應介質密切相關。如反應介質為零價鐵(ZVI)時,則主要利用其還原性降低重金屬的價態或降解有機物,從而降低污染物的遷移性或毒性。ZVI的反應性能受如下因素影響:比表面積、預處理及修復運轉操作過程、合金和雜質等。反應介質為磷灰石、沸石、熔渣(火山岩渣)或有機質黏土等礦物質時,則主要利用其吸附作用和沉澱作用。反應介質為碳源、營養物質或微生物載體等時,則主要利用其增強微生物反應活性,降解有機污染物。
填充介質
根據不同的污染物一般會選擇不同的填充介質,根據國外PRB技術套用經驗總結得出的地下水中不同污染物及PRB修復填充介質類型如下表。
污染物
| ZVI
| 生物屏障
| 磷灰石
| 沸石
| 熔渣
| ZVI+碳混合物
| 親有機質黏土
|
氯代乙烯、乙烷類
| F
| F
|
|
| L
| F
|
|
氯代甲烷、丙烷類
|
|
|
|
|
| F
|
|
氯代農藥
|
|
|
|
|
| P
|
|
氟利昂
|
|
|
|
|
| L
|
|
硝基苯
| P
|
|
|
|
|
|
|
BTEX
|
| F
|
|
|
|
|
|
多環芳烴
|
|
|
|
|
|
| L
|
能量有關化合物(TNT等)
| P
| F
|
|
|
| P
|
|
過氯酸鹽
|
| F
| F
| L
|
| L
|
|
陽離子金屬(Cu、Ni、Zn等)
| L
| F
| F
|
| L
| F
|
|
砷
| F
|
|
| L
| F
| F
|
|
六價鉻
| F
|
|
| L
| L
| F
|
|
磷酸鹽
|
|
|
|
| F
|
|
|
硝酸鹽
|
| F
| F
|
|
| F
|
|
銨鹽
|
|
|
| L
|
|
|
|
硫酸鹽
|
| F
|
|
|
| L
|
|
註:F=實際套用,L=實驗室套用,P=中試套用。來源ITRC2011
技術優缺點
PRB技術可以用於地下水多種污染物的原位去除,在歐美已有很多成功的實際工程實例,其中既有有機污染場地,也有重金屬污染場地。PRB技術具有擾動小的優點,包括對地下水的擾動,以及在運行過程中的地表需求;為“被動”修復技術,一旦設定,不需要人為提供能量等。
PRB技術也有一定技術限制,如地下反應牆介質容量有限,不可能無限制地對污染物進行去除,對於高濃度的污染物,需要考慮污染物的去除能量和容量,有時會縮短PRB的使用壽命。此外,反應介質中的作用有可能導致物質的沉澱,使地下水在反應牆和其附近的流場發生變化,反應介質的堵塞可以導致PRB的失效。
類型及套用
PRB一般有2種類型:連續牆型和漏斗-通道型。連續牆型PRB,在垂直地下水流向上,設定反應牆;漏斗-通道型PRB,除了在垂直地下水流向上設定反應牆外,還需要在牆的兩側設計防止地下水滲流的阻隔牆,阻隔牆為不透水屏障,如泥漿牆、帷幕灌漿或板樁。漏斗-通道型PRB的反應牆長度可以比連續型的反應牆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