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經濟理論及指標體系研究

可持續發展經濟理論及指標體系研究

外文題名:Study on economic theory and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論文作者:陳麗萍著

導師:楊忠直指導

學科專業:技術經濟及管理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2005

關鍵字:可持續性發展@@@經濟成長@@@發展經濟學

館藏號:F061.3

館藏目錄:2010\F061.3\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持續發展經濟理論及指標體系研究
  • 外文名:Study on economic theory and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論文作者:陳麗萍
  • 導師:楊忠直指導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定義,現狀,運用情況,

定義

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文化等眾多領域的全面發展。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人口壓力、資源耗竭以及環境污染直接導致了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提出。

現狀

在眾多學者對可持續發展的不倦探索和在已有的各學科理論的滋養下,可持續發展理論已初具雛形,可持續發展觀念已被普遍接受。 對可持續發展論述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清晰的可持續發展框架以便深入研究。在微觀經濟分析部分,明確指出主流經濟理論中若干非持續性假定;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社會淨福利遭受損失,是經濟發展不可持續的根源。
消除外部性的根本措施是外部成本內在化,產權明晰和政府干預也是重要的手段;對正效用的偏好可以內在地調節代際資源配置不公。巨觀經濟分析論證了可持續發展的非線性,說明全球同時踏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不現實的。
儘管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存在著不同的可持續和發展偏好,但走向聯合是必然趨勢,拓展的蜈蚣博弈、無名氏定理等對此也予以了證明。

運用情況

運用IS-LM-EE曲線探討三市場的均衡變動時,明確地反映出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環境政策在巨觀經濟調控中的相互協調過程。 在Romer內生增長理論上構建的反映資本全貌的生產函式是本文的亮點之一。
各人均變數變化率、儲蓄率、人口增長率、折舊率以及各資本投入彈性之間複雜密切的關係可以在嚴密的數學推導中反映出來,人均資本增長率和人均收入變化率的取值及變動範圍也得到確定。
本文構建的增長模型可預見憑直覺難以洞悉的細節,並得出一些與理論和事實相符的結論。該模型是對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豐富。 在對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論述時,研究顯著側重於GGDP、GS和EF部分,以此為後續的實證研究做充分鋪墊。
此外,在Weitzman和Hartwick的研究架構下提出了單一綠色國民核算模型。實證部分通過對1991~2003年中國、內蒙古和天津市的經濟進行定量評估,得出了許多可供科學決策的依據,開闢了一條可行的核算思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