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和面向工程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研究中,實驗室逐漸形成了生物質能源的利用、風力發電設備與系統安全性、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運行與控制、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系統最佳化與穩定等4個主要研究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主管部門:長沙理工大學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生物質發電技術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針對湖南省無油少煤,尤其是優質煤炭資源極其匱乏,但生物質能源十分豐富。為適應加快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實現生物質高效潔淨利用技術的發展趨勢,深入系統地研究和解決生物質發電過程中存在的理論與關鍵技術問題,為緩解能源短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及實現“節能減排”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研究方向二:風力發電設備與系統安全性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適應風力機設計製造技術和故障診斷學的發展趨勢,深入研究機械強度學、振動理論、材料學和風力機空氣動力學等理論。系統地研究風力發電設備和系統的智慧型化狀態監測、評價與問題預測,探索設備運行狀態評價與預測的理論和方法,將這些理論和方法套用於工程實際,研究風力發電設備和系統的最佳化設計,為實現風力發電機組的安全、高效運行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
研究方向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運行與控制
本研究方向立足於開可再生能源的風能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的運行控制,側重於控制技術研究和控制裝置開發。擬針對風能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的交-直-交系統併網技術,開發高效、大功率的併網逆變器裝置;針對風能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併網運行對電力系統電能質量的影響特徵,重點開發有源電力濾波器、靜止無功補償器、電能質量統一控制器、動態電壓恢復器等電能質量控制裝置;針對風能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電源出力隨機性變化的特徵,開發超導儲能裝置;針對風能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電源與交流輸電系統聯網運行的局限性,開發輕型直流輸電技術。
研究方向四: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系統最佳化與穩定
本方向通過對不同能源形式發電模型的研究,建立合理的電量預測模型、隨機潮流模型,諧波、風電穿透功率極限計算模型,以及系統可靠性和經濟性評估模型;同時對電壓穩定以及系統的短路電流水平進行計算、分析,並對系統的規劃、控制與運行方式展開研究,重新規劃網路拓撲,尋找合理的功率計量、無功補償以及相關設備的配置方案。研究風電對電網安全和穩定帶來的影響;提升新能源發電的電網的穩定性。

發展歷史

“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實驗室”2009年經湖南省科技廳同意依託長沙理工大學組建。2011年12月通過湖南省科技廳驗收,正式進入了省級重點實驗室序列。

科研條件

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以建設湖南省兩型社會為導向,密切結合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領域的前沿發展趨勢及方向,開展生物質能、風能等發電及其併網等相關重要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及設備的研究、成果轉化與推廣套用。實驗室以可再生能源轉換技術與設備、系統安全分析、併網與系統最佳化為切入點,在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方面進行前瞻性和原創性探索的研究,在不同學科方向研究出在領域內有一定影響的前沿基礎理論,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建立科學的、全面的、系統的能源戰略和能源系統的評價體系,為可再生能源轉化利用中出現的技術難題和重大問題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科研成就

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憑藉先進的實驗條件和相關學科的人才優勢,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大力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及套用基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過去5年中,先後承擔了“863”項目、“985”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項,省部級項目42項,地廳級項目28項,橫向科研項目66項,其中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2項,申請發明專利28項(已授權21項),轉讓科技成果8項,獲得轉讓經費1000餘萬元,為湖南省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解決了大量的技術難題。部分研究成果已直接服務於生產實踐,創造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為湖南省的科技事業和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人才培養

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經過引進與培養已形成了一支結構比較合理的學術梯隊。現有教授18人,副教授13人,講師11人,其中博士(後)29人,碩士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湖湘學者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3名,省部級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3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