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與二氧化碳地質儲存

可再生能源與二氧化碳地質儲存

《可再生能源與二氧化碳地質儲存》是一本2016年出版的圖書,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再生能源與二氧化碳地質儲存
  • 作者:仵彥卿
  • 類別:自然科學類圖書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31314090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仵彥卿編*的《可再生能源與二氧化碳地質儲存 (能源與環境出版工程)(精)》以全球氣候變暖為導引,從能源生產結構與CO2排放、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的角度,分析CO2排放的氣候與環境影響,提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兩個方案:可再生能源開發與CO2 地質儲存。重點介紹上海海域風能、潮汐能和波浪能的開發潛力及其環境影響,淺層地熱能(地源熱泵系統)的開發及其環境影響;CO2地質儲存數值模擬等。
  本書可供環境科學與工程、能源科學與工程等專業研究人員和研究生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章 二氧化碳與氣候變化
1.1 二氧化碳與全球變暖
1.1.1 全球氣候變暖證據
1.1.2 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1.2 全球生態足跡與碳足跡
1.3 全球氣候變化對中國水資源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2章 能源生產與二氧化碳排放
2.1 全世界和中國的能源生產與結構
2.2 能源生產與二氧化碳排放
2.3 上海市能源生產、消費與結構
2.3.1 上海市能源消費總量變化特徵
2.3.2 上海市產業耗能結構變化特徵
2.3.3 上海市能源與電力消耗彈性係數變化特徵
2.3.4 上海市能源消費結構變化特徵
2.4 全球變暖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第3章 二氧化碳的地質儲存
3.1 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的概念
3.2 二氧化碳在深層鹹水含水層地質儲存的原理
3.2.1 超臨界二氧化碳
3.2.2 深層鹹水含水層的選擇
3.2.3 儲存原理
3.3 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研究進展
3.3.1 氣-水-鹽-岩耦合分析
3.3.2 多相流、多界面遷移機理
3.3.3 岩體力學多場耦合問題
3.3.4 數值模擬
3.4 CO2地質儲存數值模擬原理
3.4.1 數學模型的構建
3.4.2 X-Z坐標下的CO2遷移模型
3.4.3 R-Z坐標下的CO2遷移模型
3.5 二氧化碳地質儲存有限元數值求解
3.5.1 求解X-Z坐標下的地下水滲流與CO2遷移的有限元法
3.5.2 求解R-Z坐標下的地下水滲流與CO2遷移的數值方法
3.6 二氧化碳地質儲存場地的選擇
3.7 二氧化碳儲存容量與含水層孔隙率和滲透率的關係
3.7.1 含水層滲透率對CO2:儲存的影響
3.7.2 含水層孔隙率對CO2儲存的影響
3.8 二氧化碳注入方式的選擇
3.9 二氧化碳逃逸途徑分析
3.10 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第4章 上海海域風能開發潛力及其環境影響
4.1 概述
4.2 研究範圍
4.2.1 資料說明
4.2.2 資料預處理
4.3 上海沿海風力特徵分析
4.3.1 風向
4.3.2 風速
4.4 上海沿海風能資源特徵值分析
4.4.1 有效風時
4.4.2 有效風能
4.4.3 有效風能密度
4.5 風能資源開發利用
4.5.1 風能資源特點
4.5.2 風能區劃
4.6 風能利用潛力
4.7 風力發電站建設
4.7.1 風力發電場的選址
4.7.2 風力發電採用的技術
4.7.3 風能資源開發利用業務體系建設方案
4.7.4 風力開發管理對策
4.8 風能綜合效應評價
4.8.1 減排效應
4.8.2 節 能及節 水效應
4.8.3 社會經濟效益
4.8.4 推薦區風電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
4.8.5 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第5章 上海海域潮汐能開發潛力及其環境影響
5.1 概述
5.2 上海沿海潮汐特徵
5.3 潮汐能
5.3.1 納潮水域劃分
5.3.2 潮汐參數
5.3.3 基於單位面積潮汐能
5.4 潮汐能開發利用
5.5 潮汐能利用潛力
5.6 潮汐能發電站建設
5.6.1 潮汐能電站選址
5.6.2 潮汐發電的可供採用技術
5.6.3 建設上海海域一流的潮汐電站的實施措施
5.7 潮汐能開發綜合評價
5.7.1 減排效益
5.7.2 社會效益
5.7.3 長江口北支潮汐能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
5.7.4 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第6章 上海海域波浪能開發潛力及其環境影響
6.1 概述
6.2 上海海域波浪能分析
6.2.1 波浪測點地理位置
6.2.2 觀測波屬性
6.2.3 波浪能
6.3 上海海域波浪特徵
6.3.1 長江口余山海域波浪特徵
6.3.2 長江口引水船海域波浪特徵
6.3.3 南匯嘴東部大戢山海域波浪特徵
6 3.4 杭州灣北岸海域波浪特徵
6.4 上海海域波浪能
6.4.1 上海沿海海域波浪能
6.4.2 長江口余山海域波浪能
6.4.3 長江口引水船海域波浪能
6.4.4 南匯嘴東部海域波浪能
6.4.5 杭州灣北岸海域波浪能
6.5 上海海域各波向能量分布
6.6 波浪能平均功率
6.6.1 代表區段長度確定
6.6.2 平均功率
6.7 波浪能開發利用
6.7.1 波浪能利用潛力
6.7.2 波浪能電站的選址
6.7.3 波浪能發電可採用的技術
6.8 波浪能開發綜合評價
6.8.1 環境影響評價
6.8.2 社會經濟效益評價
6.8.3 自然環境影響評價
參考文獻
第7章 上海海域能源島建設構想
7.1 概述
7.2 國內外能源島的發展現狀
7.3 構建上海市能源島
7.3.1 海上漂浮能源島
7.3.2 建立綠色能源島——崇明島示範區
7.3.3 建設上海市能源島網路
7.4 能源島綜合效益評價
參考文獻
第8章 上海地源熱泵系統開發對地質環境影響
8.1 概述
8.2 上海地區自然背景
8.2.1 氣候特點
8.2.2 第四紀地層特點
8.3 名人苑地源熱泵工程
8.3.1 地層特徵
8.3.2 水文地質條件
8.3.3 監測系統的設定
8.3.4 地源熱泵系統運行情況
8.4 地源熱泵系統長期運行條件下地溫場趨勢預測
8.4.1 土層中的熱量傳輸方程
8.4.2 土層中的熱量傳輸數學模型
8.4.3 土層中熱傳輸數值模型的建立
8.4.4 地層概化及空間離散
8.4.5 初始地溫
8.4.6 參數識別及模型校正
8.5 小型地源熱泵工程換熱區地溫場趨勢預測
8.5.1 工程條件
8.5.2 模擬結果分析
8.6 大中型地源熱泵工程換熱區地溫場趨勢預測
8.6.1 工程條件
8.6.2 模擬結果分析
8.7 地源熱泵系統管理與合理布局
8.7.1 加強地源熱泵工程建設的監督管理
8.7.2 充分利用地源熱泵的熱回收功能
8.7.3 大中型工程採用地源熱泵複合系統
8.7.4 適當增大地埋管間距
8.8 地源熱泵系統運行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參考文獻
索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