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教學研究之“魂”:教學倫理性的後現代重建》是2017年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文輝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召喚教學研究之“魂”:教學倫理性的後現代重建
- 作者:朱文輝
- 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218245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召喚教學研究之“魂”:教學倫理性的後現代重建》為教育學理論方面的學術專著,受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教學倫理的評價指標體系與動態監控研究(15YJC880148)”支持。該書從實踐問題出發,追溯教學倫理性的源流。剖析現代性教學主張及其倫理性的缺失,積極探索教學倫理性的重建之路,為教學倫理性的重建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理論價值方面,該書稿以倫理學為研究視角,進一步澄清了現代性與後現代性的教學之爭,深化了教學價值論的研究,在後現代主義的催生下,教學作為德性實踐活動的本質屬性得以凸顯,教學的倫理屬性得以重建。《召喚教學研究之“魂”:教學倫理性的後現代重建》不僅適用於大學校園中就讀教育學專業的學生,也適用於從事教學及相關研究的教師及學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一)“器求新”僭越“人求變”
(二)“道問學”遮蔽“尊德性”
(三)“求效率”凌駕“守正義”
(四)“主客二分”取代“天人合一”
二、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倫理與道德
(二)現代性
(三)後現代主義
(四)教學倫理
三、文獻綜述
(一)作為教學認識論的反思勢力
(二)作為教師專業倫理的組成部分
(三)作為教育性教學的延伸性研究
(四)作為規範倫理學在教學領域的投射
(五)已有研究的所見與未見
四、研究的思路、方法與主要內容
(一)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五、研究的價值
(一)理論上的價值
(二)實踐上的價值
第二章 教學何以具有倫理性
一、起源:教學倫理性的原點
(一)教育的勞動起源說及其批判
(二)教學的倫理起源說及其辯護
二、歷史:教學倫理性的足跡
(一)前現代:教學倫理性的原始豐富
(二)現代:教學倫理性的遮蔽
(三)後現代:教學倫理性的重建
三、概念:教學倫理性的自述
(一)教學不是洗腦
(二)教學不是機械傳遞
(三)教學不是欺騙
四、特點:教學倫理性的解說
(一)教學:導人向善
(二)教學:實實在在
(三)教學:舒展人性
第三章 現代性的教學主張及其倫理性的缺失
一、教學本質的技術化對倫理性的阻抗
(一)教學本質的技術化嬗變過程
(二)技術性活動與教學倫理性的遮蔽
二、教學價值的功效化對倫理性的拒斥
(一)公平作為效率的陪襯
(二)學生作為被規訓的工具
(三)教師作為悲壯的犧牲者
三、科學認識論對教學倫理性的削弱
(一)科學認識論及其知識主張
(二)科學認識論與學生生命的齊一化
四、教學方法的普適化對教學倫理性的打擊
(一)現代教學與普適性方法的找尋
(二)現代教學與馬基雅維利主義
(三)現代教學與教師角色的工匠化
第四章 教學倫理性的重建之路
一、重建教學倫理性之路究竟在何方
(一)老年保守派:復興傳統教學主張
(二)新保守派:深化現代性教學謀劃
(三)青年保守派:走向後現代主義教學理論
二、能否退回到現代性之前的教學主張
(一)哲學領域的反思
(二)教育學領域的詬病
三、繼續深化現代性教學謀劃是否可行
(一)先於生存活動的交往行為理論能否行得通
(二)能否繼續深化現代性教學謀劃
四、激進的後現代主義及其教學主張是否可能
(一)非理性主義的致思取向及其教學主張
(二)批判主義的突圍路徑及其教學主張
五、建設性後現代主義及其教學主張何以成立
(一)兩種後現代主義及其教學主張的分歧
(二)建設性後現代主義的兩翼
第五章 後現代主義的教學主張及對倫理性的重建
一、德性實踐本質對教學倫理性的挖掘
(一)後現代主義與教學作為德性實踐
(二)德性實踐與教學倫理性的凸顯
二、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對教學倫理性的培育
(一)從效率在前到倫理優先
(二)從成材之教到成人之育
(三)從奉獻主義到生命本位
三、生活認識論對教學倫理性的涵養
(一)從科學認識論到生活認識論
(二)從實體性知識到共同創讀知識
(三)從認知層次到完整的生命
四、方法的情境性對教學倫理性的開發
(一)後現代主義與教學方法的情境性
(二)教師作為一種倫理性的存在
(三)教師作為教學資源開發者
第六章 教學倫理性後現代重建的措施
一、轉變理念上對師生的不合理定位
(一)個人本位下自由與責任的統
(二)崇高追求下奉獻精神與生命本位的統
(三)和諧關係下主導與主體的多樣化和動態化
二、提升教師的教學主動性和倫理敏感性
(一)教師方法論意識的凸顯
(二)教師研究者角色的強化
(三)教師倫理敏感性的提升
三、強化制度建設的人本意識和生命意識
(一)教學制度要儘量滿足師生不同層次的需求
(二)學校要秉承道德領導的理念
(三)評價制度切實減輕師生的負擔
結束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