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若初見,似已相知》是2014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素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只若初見,似已相知
- 作者:顧素玄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1日
- 頁數:275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11342836, 7511342833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圖書序言,
內容簡介
滄石情——點綴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畫,大景可以入神。
流光戲——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佳音聞——識音者希,孰能珍兮;能盡雅琴,唯至人兮!
草木心——吐秀喬林之下,盤根眾草之旁。
世茶味——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
把酒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浮世詩——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
玲瓏棋——爾其深思遠慮,知白守黑,以仁義為反道,用詭譎為明德。
知畫意——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
隱魚衷——漁於池者,沉其網而左右縻之。
記憶翻牌,蔓蔓青藤,書卷琴音,那些古典的優雅的東西都遠去了,但那餘留下的渺茫的記載,卻每每讓我們夢回到那些深刻詩意的時代。巴蜀才女顧素玄解讀古典美文,透過玉石、戲曲、琴棋、書畫、花草、茶酒、漁釣等,挖掘中國古代文人隱士們的生活雅趣,品讀他們充滿質感和風韻的人生姿態。
圖書目錄
序
滄石情
山石犖确行徑微
玉容寂寞淚闌乾
鐵石心腸亦九回
流光戲
但使相思莫相負
偏憐素扇染桃花
庭院深沉淡月明
佳音聞
請奏鳴琴廣陵客
馬上琵琶行萬里
錦瑟無端五十弦
草木心
只有名花苦幽獨
愛爾豈惟千畝陰
沃我盆中蘭蕙枝
世茶味
未識古今煎水意
人生即是有情茶
蟄蟲驚動春風起
把酒歡
又摘桃花換酒錢
主人酒盡君未醉
莫許杯深琥珀濃
浮世詩
水上輕盈步微月
綠髓涓涓映山骨
羅衣葉葉繡重重
玲瓏棋
到鄉翻似爛柯人
等閒輸卻賣花錢
萬局都無一局同
知畫意
千里江山一夢回
忽於水底見青山
留得文林細揣摩
隱魚衷
唯有垂釣勝神仙
香引芙蓉惹釣絲
釣晚霞寒流濯錦
作者簡介
顧素玄,巴蜀才女,隱居北京,好山樂水。喜歡崑曲悠揚,京劇怦心;喜歡瓷釉澄瑩,墨筆噴香。喜歡在僻靜之隅看人世喧囂,喜歡就一綠樹蔭思人之老矣,更喜歡把自己無意間化為一片文字,在詞里雅靜,在詩里細膩。花落,花開。不喜,不懼。
圖書序言
序
常常在天色煙嵐里甦醒,聽見的所有聲音像是折進了霧靄的清彌里,容不得半點喧雜。
有時,靠紗透霜朦的回憶想要記住些真正的往事,然而往事如煙,想得起,卻已不再是當時。靜下來的片刻,尋最初的半星渴望,沉斂向內心深處,找尋一個答案:脫減掉街霓靡靡的風月之色,你,還剩什麼?
某一日,走在街道上,風凜凜地刮過頰畔,有種不知所往的錯覺。
突然,就想到了這四個字:似已相知。
我想,心動的感覺就是它了。遇見的一切物、事、人,一瞬間的沉醉與迷失皆是由於這無由熟悉感的產生,那種感到被讀懂的不可思議像是前世因緣結下的果,定要在這一生遇見。只一面,從此,便成為無法替代的歡喜。
一些出現於爐香裊裊中的意象,曾經寄託了多少飽含的深情,連作為載體的詩文也說不清。
可是這樣的文字,在任何一個山水不明的時日裡,讀來仍舊字字可喜。
我讀到了它們,讀到一顆心一份情,惦念起那眾人無視的眸中忽閃的狡黠,受蠱惑於那笑靨里永恬的鮮妍。而這一些,我只能輕輕灑灑,用無意的散來排組這意。
寫下這些文字,想要雪下掩埋的記憶得以激活,流動,奔騰。靜有時,鬧有時,悲傷有時,歡喜有時。這些任性的恣意,讓人挺拔出了去留無心的姿態。
原來,陽春白雪中的一瓣羊脂也是可以在俗世的油燈下細細夜讀的。捧在手心裡的脈絡那樣熱蔓,要和你纏綿不休。哪怕離得它遠,盪進秦淮河悠悠的槳聲淙淙,存得一曲天籟,在互予的愛的肌膚上仍能淺淺滲出一層雅意。
人生拆段為故事,歷史簡析為實訴。當我相逢那些華美傳奇,卻只想把其間迭轉空回的情節隱之又隱。透過時光的罅隙生輝的,一定不是起起落落的陳述與記敘,英雄白首,美人遲暮,那或關乎愛,或關乎恨,或關乎落寞悠然的內襯,才真正承接著善感的眼淚,以及後世的多情。
浮華向遠的日子,夢的折斷甚至沒有理由與時間。要用多久,才能清晰地看到我們的夢寐以求?不作回答的問題,有時並非是因為不想或是不能。
看著那些枝椏間探出去的影子,我想要堅定一些信念。
時光傾城。
能讀書的當下,有一種難言的感激。依靠著花木紛然的清郁,厚重的滿足感在心裡一層層地堆疊,如逢月白。看見路過的陌生面龐,會存了好意在心頭,從眼神中傳遞的善與友愛更像是瑤琴一曲,尋覓知音,遇不見那個人,便讀不懂。
芸芸眾生,有誰甘願繁華事散,錦簇成燼呢?只是世情難料,我們也只能把握自己的心,不懼風煙,永懷冀望。
遲來的美好縱是來遲,亦不會湮沒於人世。
漂流在漫長虛無里的回憶已經孤單了千年,那些曾經被人珍藏過的情愫和愛過的事物我總是不捨得任它們流落於無人的街角,被忽視被遺忘,一次又一次。我想找到它們,為自己銜字結巢。
流離於煙火紅塵,對於禪水淨心的渴求其實從未曾覆滅。吶喊的聲色淒清,如扣哀玉,呼喚著回歸。
內里貧瘠的一角一直需要一樣東西對其澆溉滋養,你不放棄它,它便以絕對的柔軟給予回報。無須撕心裂肺,無須離家遠走。
大隱隱於市,我信。
山石犖确行徑微
幽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與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謂無聊之極思也。然能變城市為山林,招飛來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術,假手於人以示奇者也,不得以小技目之。
——《閒情偶寄·山石第五》
隆冬開始蜷伏。日甚一日地,寒也多了幾分收斂的乖巧。
開始懷念日光、山河,以及泛舟向遠的一段記憶。懷念雖盛,出行到底不是那般簡單的事。唯一慰藉的,是陽光尚貼己,幾日來,使人間的冰封有了釋然。就著這溫暖,我躺在陽台的竹椅上翻閱那些舊照片。
看舊照片的時候,仿若在讀一段冶媚又雅儋的心事。心尖的那一縷是繾綣溫柔的,依附過往時光的那叢叢蕃盛情愫,說不出,可是感覺得到。
最近的一些,源於盛夏的蘇州之行。
彼時在蘇州,走走停停都由著性子,一個地方呆上三四日,不覺倦怠。塵勞一少,入目的風景自然精緻起來。蘇州水色澄明,沒有高山,卻另有一番山趣引人入勝。
那是園林山石。
於是,想起李漁的山石,想起《閒情偶寄》。
“幽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與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謂無聊之極思也。然能變城市為山林,招飛來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術,假手於人以示奇者也,不得以小技目之。”
他說,山石是為補憾。是因為身居城市,求不得木石山川,心中卻常牽繫掛念,所以定要在居室庭院辟這方寸天地,得償所願。
水臥山色,一襲盎然依稀在夢裡誘著光陰。那些把自然的情誼盛進畫杯字盅里的人,無聊之外卻有讓人不得小覷的實才。
這字字珠璣,自然也使人忘不了,填這閒趣入字的男子,喚作李漁。
李漁出生的時候其實並不叫李漁,他叫李仙侶,取字謫凡,李漁這個名字是他年近中年時自己給改的。
他出生在煙雨江南一戶藥商之家,“家素饒,其園亭羅綺甲邑內”,是真正的衣食無憂。家人大概是希望這個孩子能富且貴的,入於廟堂之上展盡才華,優雅一生,宛如神祇,逸若謫仙。
所有的人都願意在開端定下一個美好的基調,仿佛這樣,無盡的歲月斑駁便不會侵蝕了風煙里的自己。
遙想的時光太遠,實在的只有眼前。李仙侶懵懂起步,開始了他未可知的一生。
因為家庭的原因,他從小在中藥房中長大,那些無尤的莖根蕊苗,隱隱彌散的香苦之氣,足以將一顆純素的心染出性靈之光。他解白朮甘草,也懂歌律琴藝,詞賦曲詩。讀詩談畫的歡樂像無邊的錦霞,爛漫了一個少年的內心。
只是他不敢忘,他終究是要走入仕途的,光耀門楣的家庭重任使他不敢懈怠。這明楚的違心背意究竟有多苦?
無人答。
人生的變遷總在以無可預測的路線彎曲進駐。
那時,正值明末,狼狼烽火硝煙亂,遷家,喪父,妻病,母累,命運的陡轉直下從不顧他人意志,他只能默默承受這一切。
舉子業途上,他不敢停步,可是蹣跚而行,的確走得艱難。
崇禎八年,二十五歲的他參加了金華府的童生考試,“五經”成績優異,深得提學使的讚賞。
崇禎十年,終於考取府學生員,成為秀才。
崇禎十二年,赴省城杭州參加鄉試,卻未能中鵠,終鎩羽而歸。
他是心懷風月,耳聆山濤,自有吟詠謳歌的驚才絕艷,卻唯獨少了一味談笑經緯,豎典立論布策,滔滔雄略之藥,科舉這經方自然效力不達。
亂世飄搖人如芥,這小半生的出演,似乎怎樣剪輯都演繹不出精彩。心怠,在碎裂的笛聲中嘶啞成那一段抹不去的光陰淒涼。跌落讓他抬起了頭,去尋另一方天空。
他改了名。
從此,他是李漁,不做謫凡人。他寫劇,排戲,養花。偶寄的情是要箬笠蓑衣,寒江垂釣,只捕一章雪,一弦音,還有那手植草木里晨露鎖住的閒。
故事,又續上新的一話。
閱讀紅塵人生時,我似乎越發喜歡著重於一個人的年少了。把一個人的少年看得清楚明白後,再看知天命時的轉變,不用贅述便能知曉在他身上定是有著難言的嘆息。而嘆息的那些,就略去紛紛細細的條陳縷析好了,有些落拓是多年的陳垢,無須追索來由。
動人的,是改變。
這些年來,每當回溯往事,總有一種不真切在質疑著自己。已然發生的當真存在過嗎?又是怎樣的因緣際遇造就了此時此地的自己?
其實李漁的劇本大多話語輕佻,本是最不喜的,然而《閒情偶寄》字裡行間透出一種平凡之物的歡喜勁,那些不喜便都潛隱了下去。人世總是如此,不會事事遂心如意,但素己明心,自己易為何物所誘,大抵知曉。在意的,投以全意,遮掩去無關緊要的部分,才不辜負了自己的喜好。
這一生,我們都在力圖更新自己。以歲華為算珠,撥出去的那些顆也就永遠地記錄了過去,那個數字代表的涵義將不再被複製於往下的生命。賞罷這世間清風幾許,誰也不知轉彎在生命的哪個枝節。
就如同,二十歲的李仙侶不識五十歲的李漁,可是仍絲毫不掩那傳下的篇章裏白衣長衫,風流灑沓。
照片中,留園的冠雲峰隨著夕陽西斜折出燁燁風姿,太湖石的顏色里亦透著水樣的濛濛。峻瘦,清透。很難接受這美曾經屬於私人,這樣的想法會使人不自禁地生髮出一絲妒忌與歆羨。
而妒忌與歆羨,總在不經意地折磨著快樂。
跋涉一座園林的山水,閱一個人的爛漫江山,這是那個當下我在行走中欲完成的事。
行走,或許就是為了在山石罅隙、翹檐勾樓里留下聲聲呼喚。我不知這呼喚是否振聾發聵,效力又能傳至多遠的曾經與以後。但我知,曾經,這裡觥籌交錯,絲竹盈耳,那些綺羅綢緞包裹的軀體與靈魂醉在湖面槳過勾出的漣漪里,沒有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的壯闊,只有驚鴻翩舞的靜,永存下一些人的眉目如畫。
當繁華的織錦一匹一匹地冷卻,如海浪掠灘後寂寥的沙礫,連半幅婆娑淚痕也未留下。
又或許,是留下了的。那富貴無常,年移代革的淚滴滴滲進了石心裡,所以千百年後的陽光下,它才斑斕至斯。
山石不朽,是是非非卻會老去。地老天荒不過是又一年春意染椏杈,而生死往來照舊。把淹沒熄滅的鋪開,成為一條長路,時光是那阡陌縱橫處的背影,在脈脈岑寂里走進暝光。
誰也敵不過物換星移的變遷。
李漁,大概是明白了這個吧,所以餘生恣意。
而那千山雪堆的字,是要在迷濁里還原一個孤獨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