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文化體制改革
簡介,古蛇門碎語,
簡介
姑蘇勝地,風物最佳。這座經歷了兩千五百多個年歲洗禮的文化歷史名城,從春秋到近代,留下了很多古蹟名勝。尤其一度是古城最繁華之處的蘇州城南地區,無論是古代城池的遺址,還是歷代的城門、園林、寺院、古墓等文化遺存,正越來越顯示出無窮的魅力。它既是蘇州古代文明的歷史見證,更是遊人趨之若鶩的旅遊勝地。
古蛇門碎語
吳門橋以東一千米開外,就是上個世紀中葉才開闢的蘇州南門,這個位置正好對著已經一身“唐裝”的人民橋。一九五一年動手建造人民橋時,蘇州有一位錢正先生,曾親眼看到過從地下挖出的刻有“蛇門”字樣的石碑。這位蛇門城額的目擊者提供的信息與史實相符,《吳地記》記載:“蛇門在蘇州南面,有陸無水,春申君造,以御越軍。在巳地,以屬蛇,故號蛇門。”其它史籍也都說,蛇門的位置在城正南。可以推斷,古蛇門的位置應該就在南門的人民橋附近。
《吳地記》不但說出了蛇門的方位,還說明了建造蛇門的目的和蛇門稱謂的山來。當時吳、越兩國是冤家,戰爭不斷,所以造城時,總策劃師伍子胥特地在蛇門的城門上刻了——條木蛇。伍子胥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後來眾多的史家都為此作了註腳,說法也大同小異,其中,《吳越春秋》之說較為詳細:“立蛇門者,以象地戶山、……欲爾並大越,越在東南,故立蛇門以制敵國。吳在辰,其位龍也,……越在巳地,其位蛇也,故南大門上有木蛇,北向首內,示越屬於吳也。”古時迷信,認為越國的位置在“巳”地,“巳”在十二地支中屬蛇,而蛇一直被認為是不祥之兆。
臥薪嘗膽的勾踐當然不會善罷甘休,專門“作雷門以勝之”。據說越國在雷門擊鼓,蛇門都能聽見。
後來果然是越國打敗了吳國,不過原因肯定與蛇門和雷門毫無關係。不過,那蛇門,想必越王勾踐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放過它的。
兩千多年來,蘇州歷經改朝換代,春秋列國時的古蛇門因堙廢日久,漸漸從市民的記憶里褪色;不過多少年來,也曾經有人重開過古蛇門。比如蘇州郡守中,最有政績之一的范仲淹,就重開過蛇門;南宋時,也有多人建議重開蛇門。盧熊《蘇州府志》記載:紹興間,胡舜申謂‘東南長生之水由此門(指蛇門--筆者注)入,不可堵塞。’乾道初,秘閣沈度,淳熙二年,修撰韓彥古,皆欲開闢之,不果。”筆者曾在別處看到過關於韓彥古欲辟蛇門而未成的記載,說是韓因職務調動離開蘇州,才沒有動工。該書中,韓彥古的職務並非“修撰”,而為“郡守”,可惜一時再找不到出處了。
據一九八七年編撰的《滄浪區志》記載,蛇門城額在一九四二年也現過一次身,日寇占領蘇州時,因城市的正南面沒有橋樑。想在租界上的孫策墳(南門路蘇州第一絲廠附近)對河處搭橋通行、在拆除城南的城牆時,曾挖到過一塊刻有“蛇門”字樣的石碑。日本國的文化背景原本就源於華夏,也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就打消了拆城牆的念頭;並且把已經拆掉的城牆重新修好,只在那裡開了一個小城門,還把蛇門城額放置在城門門楣上。
據錢正先生描述,蛇門城額的“蛇門”兩字為石質陽文楷書。城額用金山花崗岩雕琢而成,高約七十厘米,寬四十厘米許。只不知這塊城額,是否就是後來發現的那塊?從出土時的方位看,估計不可能是同一塊。古時城門,有城裡、城外兩面,作為城門標誌的城額應當有兩塊。那么,那兩塊城額現在在哪裡呢?經多方考證,許多專家都認為,蛇門城額可能已經在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時代失落了。當時全國人民回響號召大煉鋼鐵,到處砌造煉鋼用的小高爐。砌高爐需用大量磚頭,磚頭一時供不應求,況且購磚還要大筆費用。這時,就有許多眼光瞄準了千百年無人問津的古城牆。城牆上的域磚又大又多,隨便搬多少也沒人管,一律免費;所以一下子不知從哪裡湧來許多船隻,天天日日到那些殘存的古城牆下拆運城磚:那塊日本鬼子所發現的蛇門城額,極可能連同城磚一起被搬走,從此下落不明。多半是被砌了高爐,也可能被哪家農戶砌進了房屋甚至豬圈。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真是太遺憾了。
不過,兩塊蛇門城額中的另一塊,有可能會再現人世。最近,《尋找蘇州》——書的作者、詩人朱紅先生在聊天時曾與筆者淡及,說那位考證專家講過,造人民橋時挖到的那塊城額,有人知道現在什麼地方。這當然是個好訊息。
不料後來,筆者在《蘇州雜誌》上,遺憾地看到了關於這塊蛇門城額的信息,關於蛇門城額這篇文章的作者,原在蘇州市第二十五中學工作,她的一位李姓同事,家住南門城外的大運河北岸。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朋,她因工作關係到過李家。就在李家的客堂間,她看見過放在牆腳邊的那塊蛇門城額。當時她並沒怎么在意,若干年後與剛從文化局退下來的丈夫談及此事。她先生認為蛇門城額是一件文物,應該交給文物部門保護。為此,夫妻倆曾特地到李家去了一次。不料並未見到此石。那位李姓同事告訴她,一年多前,來了一個人,拿走了石碑。至於取走此石碑的人是誰,在什麼單位工作,為什麼要取走石碑,李家也說不清楚。
文章作者認為,取走此石碑的人肯定是因為蛇門石碑有歷史文物價值,現在很可能還在此人手中。她耽心長期下去,石碑可能會被湮沒。
但願這塊蛇門城額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