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磚瓦製作技藝

古磚瓦製作技藝,蘇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磚瓦製作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

歷史淵源

錦溪,為蘇州崑山南部的水鄉古鎮。錦溪的制磚業約始於明初,到清代發展到鼎盛階段。錦溪自古就有“七十二隻窯”之稱,其窯大部分為石灰窯,而且以民窯為主。磚瓦製作,十分繁榮。明清時期,蘇州的磚瓦生產,以陸墓與徐莊二鎮最為著名。明清皇宮正殿所用的細料方磚及工部所用 的官磚大多出此二地。錦溪的磚瓦生產業緊隨其後。清代後期,錦溪的磚瓦製造竟超過了陸墓、徐莊。
上世紀六十年代,朱浜、明東、衛星、祝甸、南莊、顧家浜、袁甸等大隊的部分生產隊,利用原有舊窯,逐漸恢復磚瓦生產,燒制青磚、小瓦。八十年代,隨著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錦溪鎮先後出現了磚瓦一廠、二廠、三廠、四廠、對坊橋窯廠、棋盤盪窯廠、周家浜窯廠、狹港窯廠等八大磚瓦廠。朱浜、祝甸、明東三村,由於窯多,曾被稱為“窯鄉”。九十年代後,農村還一度出現了結構簡單,收效快、產量高的專燒紅磚的“立窯”,使當地的磚瓦生產又一次到達高峰,占領了江浙滬等地的磚瓦市場
錦溪所產古磚瓦種類繁多,有堅韌美觀的方磚、八結黃道磚、蝴蝶磚、花窗磚、長壽磚等。 瓦的種類也很多,有鋪設在屋檐邊的瓦當,有挑在屋脊的鴟吻,有筒瓦、龍鳳瓦、蹺節瓦等。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試製樓板空心磚,其後以生產“三孔磚”“廿孔磚”和“洋瓦”為主。七十年代生產的“預應力樓板空心磚”和“承重空心磚”曾獲全國科技大會獎。八十年代後,畢頌康的古建築材料有限公司在研究與仿製古磚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生產的筒瓦、板瓦、望磚、黃瓜環等遠銷上海、昆明、新加坡、日本等地。九十年代後,一直生產仿古磚瓦的丁惟健,製作了帶有“王者風範”的金磚,使古老的金磚再一次“金碧輝煌”。目前,丁惟健的陶藝仿古磚瓦廠年主產筒瓦150萬片,方磚(含金磚)15萬塊。
古磚瓦製作,要經過選土、風化、晾曬、泡漿、攪拌、沉澱、踩土、制坯、燒制等一系列工序,生產周期需要一年左右。

工藝特徵

古磚瓦堅韌、美觀、沒有氣孔、強度硬、耐磨性好,多用於重要仿古建築。
因蘇州的水特別清澈溫軟,這種溫軟的水滋養出泥土也特別粘糯柔潤,以這種柔潤細膩的泥土燒造出來的磚瓦質地也特別精良。明清以來受到歷代帝王的青睞,成為皇宮建築的專用產品。“金磚”是黃泥燒制的,但地位堪比黃金,鋪在地面上的“金磚”,平滑如鏡、色澤黛青、高貴典雅又古色古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