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樓橋萬

古樓橋萬

古樓橋萬是歷史地名,以廊橋名稱與姓氏綜合命名。 明初,古樓橋萬南1500米處大屋陳祖人陳老黑,在朝廷任“都堂”。告老還鄉後,在古樓橋萬北側門口畈肖家閬別水溝上建了一座廊橋。一樓即橋面,也是大廳;二樓兩側有銅鐘。廊橋是舉行有關儀式的場所,以便當地官員農曆初一、十五向他朝拜。橋為石拱結構,單孔,橋面距河床3米。後人將這裡取名“鐘鼓樓”。年代久遠後,被稱鐘古樓,又名古樓,所在的田畈被稱為古樓畈,本村所在的大隊、村曾以古樓為名。陳老黑告老還鄉與皇上告別時,無言交談,也不回頭。皇上說:“陳老黑不調頭,子子孫孫不進朝。”陳老黑隨即轉身向皇上叩拜:“謝主隆恩!”。 據萬氏宗譜記載,明初,萬姓從江右南昌府遷淦川。在古樓南100米定居,被稱為古樓橋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樓橋萬
  • 羅馬字母拼寫:Gǔlóuqiáowàn
  • 設立年份:明初
  • 廢止年份:2014年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

地名含義

“古樓橋”指廊橋名稱,“萬”指姓氏。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隸屬鹹寧縣金城鄉一都。民國時期,隸屬鹹寧縣孝友鄉(駐官埠橋街河街口)小泉保(駐小泉保),為古樓橋萬甲。同年6月,古樓橋萬甲隸屬鹹寧縣城關區(駐北門口東100米處鹹安區人民武裝部南對面)。1950年,改保、甲制為村、閭制,肖家閬等12個村莊隸屬小泉村(駐小泉王),為古樓橋萬閭。1951年1月,橫溝區改稱三區。同年4月,改村為鄉(小鄉),一般以村的轄區為鄉轄區,但有小調整,成立部分新鄉。隸屬一區(駐城關街)小泉鄉(小鄉,駐小泉王)。同年5月,成立古樓橋萬農業生產互助組。1954年初,古樓橋萬與肖家閬、古樓余、曾郭壟、山垴村、下莊鎮6個村莊組成官二(1)初級社(駐古樓橋萬)。1956年1月,初級社合併升格為高級社。隸屬官埠鄉(大鄉,駐官埠橋街)官二(1)、官二(2)2個初級社合併升格的官二高級社(駐古樓橋萬)。同年6月,隸屬孫田農村生產指導組(駐橫溝橋街)官埠管理區官二高級社(駐古樓橋萬)。1957年9月,隸三區(駐橫溝橋街)官埠鄉(大鄉)官二高級社(駐古樓橋萬)。1958年9月,高級社改稱大隊,下設生產隊。隸屬衛星公社(區級,駐城關口500米處南側)下轄的官埠管理區官二高級社(駐古樓橋萬)改稱的古樓大隊。同年10月,隸屬衛星公社更名的鹹寧公社(區級)下轄的官埠管理區古樓大隊。1959年2月,隸屬鹹寧公社(區級)改稱的城關公社下轄的官埠管理區古樓大隊。1961年4月,隸屬城關區官埠公社古樓大隊。1975年3月,隸屬撤區並社的官埠公社古樓大隊。1984年1月,撤銷公社,恢復區、鄉建制,隸屬橫溝區官埠鄉(駐官埠橋街)古樓大隊。同年7月,隸屬橫溝區官埠鄉、官埠橋鎮合併的官埠橋鎮古樓大隊。1985年9月,生產大隊改稱村,生產隊改稱村民小組。隸屬橫溝區改稱的橫溝橋鎮(區級)下轄的官埠橋鎮古樓大隊改稱的古樓村。1987年9月,撤銷區建制,隸屬濱湖、官埠鄉合併的官埠橋鎮(駐官埠橋107國道旁)古樓村。2001年3月,隸屬官埠橋鎮與張公鄉合併的官埠橋鎮(駐張公廟街)古樓村。2005年3月,隸屬官埠橋鎮古樓與栗林2個村合併的栗林村(駐賀勝路城鐵橋洞旁),11組。2015年,現遷至栗林村一期還建點。此地因開發被推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