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羅馬哲學

古希臘羅馬哲學

古希臘羅馬哲學是歐洲哲學發展的初級階段。各種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上學思想、以及各種社會政治倫理思想等,都從這裡發端,這些思想對後來、乃至今天哲學思想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希臘羅馬哲學》
  • 作者::北京大學外國哲學史教研室
  • 類別::哲學
  • 價格::2.00元
  • 語種::中文
  • ISBN::2017-66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476
  • 開本::32 開
  • 出版時間::1961年5月
  • 簡介::57年1版1印
  • 裝幀::精裝
  • 印刷時間:1957-07
圖書出版信息,簡介,發展簡史,世界的本原問題,人本主義和系統哲學時期,龐大的哲學體系,希臘化和羅馬哲學時期,古羅馬哲學,羅馬的奴隸制,歷史地位,

圖書出版信息

古希臘羅馬哲學
副標題:西方古典哲學原著選輯
作者: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編譯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1961-05
頁數:476
定價:2.00
裝幀:精裝32
叢書:西方古典哲學原著選輯
統一書號:2017-66

簡介

古希臘哲學是指公元前6~公元5世紀出現在希臘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特別是小亞細亞西部、義大利南部的哲學學說。又稱古希臘羅馬哲學,是西方哲學最初發生和發展的階段。古希臘羅馬的形上學史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這就是其線索特別的清晰。古希臘羅馬哲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最開始的一段時間是為形上學作準備的;然後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那裡,尤其是在亞里士多德那裡,古希臘的形上學得以正式建立;亞里士多德之後直到羅馬哲學,形上學則處於一個衰亡和解體的過程。

發展簡史

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5世紀歐洲希臘與羅馬奴隸制社會時期的哲學。它是隨著奴隸制社會的確立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般將這一時期的哲學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1)公元前6世紀希臘城邦奴隸制形成時期的哲學。這一時期哲學研究的重點是自然哲學問題。最早的唯物主義派別是以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為代表的米利都派和以赫拉克利特為代表的愛非斯派。他們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水、火、土、氣等物質性東西。赫拉克利特還提出了萬物皆流、無物常住等古代光輝的辯證法思想。最早的唯心主義派別是以畢達哥拉斯為代表的畢達哥拉斯派和以巴門尼德為代表的受利亞派。前者認為抽象的“數”是世界木原,後者認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最初的哲學家都圍繞著世界木原問題展開了討論。
(2)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城邦奴隸制繁榮時期的哲學。這一時期哲學除繼續探討世界本原問題之外,還注重社會政治、倫理和人的問題的研究。以德謨克利特為代表的原子唯物主義,是這一時期所取得的最高成就。與此同時,智者派將哲學研究的重點轉向了社會和人的問題,他們大多都帶有明顯的感覺主義、相對主義和不可知論的色彩。柏拉圖在前人唯心主義基礎上提出了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認為現實世界是由理念世界派生的。人的認識就是對理念世界的“回憶”。亞里士多德哲學動搖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他批判了柏拉圖的理念論,認為理念作為形式不能脫離具體事物而存在,形式就在具體事物之中。但他又認為質料是被動的、形式是主動的;質料的特性是由形式決定的,這就導向了唯心主義。他是第一個將哲學從其它學科中分離出來、使之成為一門獨立科學的人。
(3)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5世紀城邦奴隸制衰落時期的哲學。唯物主義哲學家伊壁魯繼承和發展了德謨克利特原子唯物主義,認為原子除了具有形狀、大小、秩序和狀態區別之外,還有重量區別,從而提出了原子偏斜理論,克服德謨克利特否認偶然性存在的局限性。倫理學是這一時期哲學討論的重點。伊壁鳩魯派認為幸福就是追求快樂,但反對縱慾。斯多葛派則主張宿命論和禁慾主義,主張順從,反對追求。懷疑主義認為一切都不可信,主張對一切事物都不表態,以免引起煩惱。

世界的本原問題

自然哲學時期。公元前6世紀,東方伊奧尼亞地方的一些哲學家開始提出世界的本原問題,他們反對過去流傳的種種神話創世說,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一些物質性的元素,如水、氣、火等;他們最早用自然本身來解釋世界的生成,是西方最早的唯物主義哲學家。著名的代表有米利都的泰利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和愛非斯的赫拉克利特。與此同時,在義大利南部出現了具有另一種思想傾向的哲學學派,他們認為萬物的本質不是物質性的元素,而是一些抽象的原則,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是“數”,以巴門尼德為代表的愛利亞學派認為是“存在”,並認為“存在”是不變的,不生不滅的,運動變化的只是事物的現象。他們提出的非物質性的抽象原則,對以後唯心主義哲學的產生影響很大。後來的自然哲學家在承認運動變化的同時,都企圖在它們背後找出永恆不變的因素來。恩培多克勒認為是水、火、土、氣4種“元素”;阿那克薩哥拉則認為是包含有各種不同性質的“種子”,萬物是由它們以不同的比例結合而成的;德謨克利特把萬物的本原歸結為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它們沒有性質上的差異,只有形狀、排列、狀態的不同。萬物是由原子組合而成的。這些自然哲學家都是唯物主義者,特別是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是近代物質結構學說的先導。

人本主義和系統哲學時期

公元前5世紀,雅典成為古希臘世界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出現了一批以教授演說的論辯術為業的思想家,被稱為智者。他們討論的中心集中到人類社會政治倫理方面來,“人”成為研究的中心。智者的著名代表是普羅泰戈拉。為了反對傳統奴隸主貴族統治的制度和思想,他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著名命題,認為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只能是個人的感覺和利害,為當時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論根據。但他的思想也導致否認客觀真理的存在。這種相對主義思想發展到極端,產生了智者高爾吉亞的懷疑論和不可知論。智者的思想在政治上雖然起過進步作用,但卻是古希臘哲學最初的帶有主觀唯心主義色彩的哲學。蘇格拉底反對智者的相對主義,認為客觀真理是存在的,他要為各種倫理道德範疇尋求普遍的定義。他反對用灌輸知識的方法教育青年,主張用論辯詰難、找出對方論證中的矛盾的方法,啟發人們自覺認識和改正自己的錯誤。這就是“辯證法”一詞的最早來源。

龐大的哲學體系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有大量著作流傳至今的人,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創立了龐大的哲學體系。他們的體系在整個西方哲學史中是最早的,也是少有的。柏拉圖認為我們感覺到的種種變動的、有生滅的具體事物,只是現象,它們是相對的,它們的本質是永恆不變的、絕對的“理念”。理念是具體事物的原因和目的,它在具體事物之外,並且先於具體事物而存在。人對理念的知識是先驗的,只要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感覺就可“回憶”起來。柏拉圖在後期的對話篇中對前期的思想作了一些修正,他看到了理念這一普遍的範疇並不是絕對單一的,而是存在普遍聯繫的,這一看法有較多的辯證法思想。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但是他批評了他的老師。他把理念稱為“形式”,把物質稱為“質料”,認為事物是由形式與質料組合而成的;因此,形式並不是在事物之外獨立存在的,它只在具體事物之中,和質料相互結合而存在。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動搖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在《範疇篇》中,他認為具體事物是“第一實體”,這時候他是站在唯物主義立場上的;而在《形上學》等著作中,卻認為質料只是潛能,形式才是現實,現實先於潛能,形式決定事物的本質。他還認為有不動的第一推動者即純形式存在,這就偏向唯心主義了。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從潛能轉化為現實的運動變化的哲學體系。亞里士多德還是第一個要將哲學和其他學科區別開來,使之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哲學家,分別地研究了邏輯、倫理學、政治學、天文學、心理學、生物學等各門學科,他是這些學科最早的建立者,是古代希臘最博學的學者。

希臘化和羅馬哲學時期

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即位後建立了跨越歐、亞、非3洲的大帝國。這個帝國雖然很快就瓦解了,但希臘文化以亞歷山大里亞城為中心得到了廣泛傳播,歷史上稱為希臘化時期。當時自然科學如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醫學等均迅速發展,為這些科學成就作出哲學總結的是唯物主義哲學家伊壁鳩魯,他接受並發展了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伊壁鳩魯指出原子的重量是彼此不同的,因而在運動中能夠產生偶然性的傾斜。這樣,他就比較正確地解釋了必然與自由的關係問題,並且猜測到了事物運動的原因在於事物的內部。當時,由於戰爭頻繁,社會動亂不安,哲學討論的重點轉移到倫理方面,探討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幸福是什麼等問題。有三大學派對這些問題作出了不同的回答:①伊壁鳩魯學派從唯物主義立場出發,認為快樂是人們生活追求的目的。但他們反對放縱情慾,認為身體的健康和精神的寧靜才是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他們反對宗教迷信、宿命論和目的論。②斯多阿學派主張宿命論和禁慾主義,認為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服從命運的安排,順應自然而生活。他們宣傳宗教信仰,反對追求快樂,主張克制一切欲望,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③以皮浪為代表的懷疑論認為,對事物不能有任何知識,甚至不能肯定它們究竟是存在還是不存在,最好對一切保持不肯定的態度,不作任何判斷,以免引起無謂的爭論和煩惱。皮浪主張對一切要無動於衷,以求得心靈上的平靜。

古羅馬哲學

羅馬的奴隸制

是希臘奴隸制的繼續,古羅馬的哲學也是古希臘哲學的繼續。盧克萊修和琉善堅持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的原子論學說,反對唯心主義和宗教迷信。盧克萊修的《物性論》一書,系統地闡述了伊壁鳩魯的哲學,是唯一保留下來的古代唯物主義哲學的完整著作。同時,各種唯心主義哲學盛行。懷疑論和斯多阿主義繼續流行,此外,還產生了西塞羅的折衷主義和以斐洛為代表的神秘主義哲學。羅馬時期最大的唯心主義哲學派別是以普羅提諾為代表的新柏拉圖學派,它實際上是將斯多阿主義、伊壁鳩魯及懷疑論的學說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哲學的內容相結合的產物。它的主要特點是發揮柏拉圖學說中的神秘主義思想。普羅提諾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神秘的“太一”。它是絕對的、超存在的神,由它流出萬物。正是這種神秘主義哲學為當時新興的基督教提供了理論基礎。羅馬後期開始產生“教父哲學”,使哲學淪為宗教神學的工具。從此古希臘羅馬哲學向中世紀哲學過渡。

歷史地位

在西方哲學的發展史中,古希臘哲學是它的幼年時期。以後西方各種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上學的思想,都是從古希臘哲學思想中發展起來的。由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和盧克萊修發展起來的原子論學說,不但是以後的唯物主義,而且是近代科學的先導;以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古希臘辯證法思想,對黑格爾辯證法的形成有深刻的影響;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創立的古代的系統哲學,雖然大多是唯心主義的,但其中包含的理性主義因素,在以後西方的哲學和科學文化的發展中,起過重大的作用。同時古代希臘哲學中還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和形上學,如詭辯論、懷疑論、神秘主義、相對主義、折衷主義及各種頹廢沒落的人生哲學,影響著以後的各種消極思想,直到20世紀,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仍舊是許多學者不斷進行研究的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