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古希臘戲劇是指大致繁榮於西元前6世紀末至西元前4世紀初之間的古希臘世界的戲劇。彼時古希臘的政治和軍事中心雅典城同時也是古希臘戲劇的中心。雅典的悲劇和喜劇也包括在全世界範圍內出現最早的戲劇形式之中。古希臘的劇場和劇作對
西方戲劇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持續而深遠的影響。
起源
古希臘戲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戲劇,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5世紀達到鼎盛時期。雅典最早的戲劇傳統起源於祭奠
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宗教活動。這一起源經考證證實準確,因為雅典最早的戲劇表演便出現在一年一度的酒神節上。至於這類乞求豐腴的祭神活動如何發展成為最早的悲劇和喜劇,學術界不得而知。
亞里斯多德在他的《詩學》中說:希臘悲劇的誕生要早於羊人劇(satyr play)和喜劇,而悲劇起源於
酒神祭典中的酒神頌歌,悲嘆酒神的不幸(悲劇的原意是“
山羊之歌”。)。這些讚美詩都是人們在酣醉的時候即興創作的。西元前600年,詩人阿利翁將酒神讚美詩發展成了一種由歌隊吟唱、具有敘事性特徵的新的藝術樣式。在西元前534年,一個名叫
泰斯庇斯的人成為最早在這種敍事劇中扮演主要角色的人物。他通過背誦台詞和切身表演,試圖完全融入角色;同時他還使自己的表演和歌隊結合。在這種戲劇的雛形中,歌隊扮演的是敘事者和評論者的角色。泰斯庇斯被認為是古希臘最早的演員。喜劇的原意是“狂歡遊行之歌”,起源於酒神祭典中的狂歡歌舞和滑稽表演。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戲劇的影響傳至雅典以外的地方。雅典的
酒神節仍然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戲劇活動,而每個古希臘城邦都建造了自己的劇院。現今保存最完好的是埃匹朵拉斯劇院。每個古希臘劇院都和宗教慶典活動以及神話傳說有一定的關聯。這一時期只有四位戲劇作家有作品傳世,四個人都是雅典人。他們分別是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
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以及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他們的創作,以及亞里斯多德的理論著述,構成了人們對古希臘戲劇的全部了解。
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雅典的勢力大大削弱,其戲劇的發展似乎也逐漸失去了活力。然而,戲劇卻在
希臘化時代得到了持續發展,尤其是在西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的一系列擴張戰爭之後。希臘化時代最主要的戲劇形式是“新喜劇”。這個時代唯一有影響力的劇作家是
米南德。新喜劇對後世重要的貢獻是它影響了其後的古羅馬喜劇,尤其體現在對古羅馬重要劇作家普勞圖斯和泰倫斯的影響。
特點
西方學者從《詩學》歸納出古希臘戲劇的特點於三一律,即時間的一致,地點的一致和表演的一致。古希臘戲劇的情節通常只發生在一天之內,地點也不變換。在情節上也往往只有一條主線,不允許其他支線情節存在。亞里斯多德的提出“三一律”理論的初衷在於描述一種客觀的形式,而非規定一種理想狀態。並非所有的古希臘戲劇都遵循刻板的“三一律”,但這一理論適用於絕大多數情況。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提到劇場的六大元素,分別為情節(plot)、角色(character)、思想(thought)、語言(language)、音樂(music)、與景觀(spectacle)。
當時認為悲劇和喜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戲劇樣式,而且沒有任何一部古希臘戲劇能夠同時涵蓋兩者的特點。而羊人劇在題裁上雖然和悲劇一樣以神祇或貴族為主角,但卻透過戲謔的精神與粗鄙的言語諷刺嘲笑劇中主角,具備喜劇的風格。
建築
古希臘的劇場一般都是露天的,包括三個部分:樂池(或主廳、舞池)、景屋以及
觀眾席。樂池往往位於建築的中央,通常也作為舞台,是一個周長為150米的圓形區域。樂池是演員表演和歌隊吟唱的地方,也是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在樂池中央往往有個祭壇。在
雅典,這座祭壇通常是為祭奠狄奧尼索斯建造。
在樂池後面是一個名為“景屋”(skene)的矩形建築,意為“帳篷”或“棚屋”。景屋的功能相當於是古希臘劇場的後台,在這裡演員可以換服裝和面具。通常景物外有三扇門通往樂池。在有些劇場的景屋前方有一個凸出地面的表演區域,這便是現代劇場中舞台前部的雛形。最早的景屋往往如其本義,就是一個帳篷類的結構,為宗教慶典活動而建,在慶典結束之後便被拆除。後來,隨著戲劇成為一種主流的藝術樣式,劇場也成了一種永久性的建築。有的時候人們還在景屋的外表上繪製圖案作為舞台背景。這也是英文中“scenery”一詞的起源。
環繞在樂池周圍的坡形結構就是觀眾席。觀眾席通常依小山坡的坡度建造,觀眾們坐在整齊排列的長椅上觀賞表演。古希臘的劇場通常只能建造在形狀適宜的山坡上。古希臘劇院的規模通常很大,能夠容納1萬5千觀眾。這些劇場通常是開放式的,觀眾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圍的其他人,包括演員和歌隊,以及劇場四旁的風光。
表演
古希臘劇院的龐大規模決定了演員們的表演必須要比較誇張。他們要大聲的背誦台詞,大幅度的做出各種手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全場的觀眾都能看到和聽到他們的表演。也正是出於同樣的原因,在戲劇表演中往往也不能使用尺寸比較小的道具,演員們要通過打手勢來喻指某些物體。古希臘戲劇通常只有兩至三個演員,因此一個演員往往要同時飾演幾個不同的角色。而往往劇中的一個角色也可以同時被幾個演員飾演。古希臘戲劇多半包含音樂和舞蹈的元素。歌隊和角色朗誦、吟唱的韻文都附加伴奏。
由於演員和觀眾的距離非常之遠,因此演員必須頻繁更換服裝和面具來吸引觀眾的注意。演員們利用厚底的靴子以使自己顯得高一些,有時還要帶上顏色艷麗的手套以使觀眾能夠辨認自己的手勢。
面具是戲劇中最具古希臘特色的象徵。在一部戲劇中,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獨特的面具。這些面具通常用亞麻或軟木製成,所以沒有一個能夠保留到今天;但是從以古希臘演員為主題的繪劃和雕塑作品中,我們可以得知那些面具的形狀樣式。悲劇中使用的面具往往是痛苦或哀悼的表情,而喜劇中使用的面具則通常是微笑的表情,或帶有點邪惡的意味。演員在表演的時候用面具遮住整個面孔,包括頭髮在內。經證明這些面具的形狀有利於演員聲音的擴散,使他們的聲音更有穿透力,更加容易讓觀眾聽清楚。
劃分
古希臘悲劇
古希臘悲劇起源於祭祀
酒神狄奧尼索斯的慶典活動。在古希臘世界漫長的演進過程中,這種原始的祭祀活動逐漸發展成一種有合唱歌隊伴奏,有演員表演並依靠幕布、背景、面具等塑造環境的藝術樣式,這就是
西方戲劇的雛形。古希臘戲劇大都取材於神話、
英雄傳說和史詩,所以題材通常都很嚴肅。
亞里士多德曾在《詩學》中曾專門探討悲劇的含義。他認為悲劇的目的是要引起觀眾對劇中人物的憐憫和對變幻無常之命運的恐懼,由此使感情得到淨化。悲劇中描寫的衝突往往是難以調和的,具有宿命論色彩。悲劇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堅強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氣概,卻總是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遭遇失敗。
最早的悲劇作家包括“戲劇之父”忒斯庇斯、最先在戲劇中引入面具的科里洛斯等。但這一時期成就最高的悲劇作家則是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三人。
埃斯庫羅斯(前525-前456)是古希臘最
偉大的悲劇作家。他對古希臘悲劇最大的貢獻是在表演中引入了第二個演員,改變了過去古希臘戲劇中只有一個演員和歌隊共同演出的傳統模式,為戲劇情節的發展和戲劇道白的豐富多彩提供了可能和便利條件。埃斯庫羅斯已知劇名的作品共80部,其中只有7部傳世,包括《俄瑞斯忒亞》三聯劇(《阿迦門農》、《奠酒人》和《復仇女神》)、《乞援人》、《波斯人》、《七將攻忒拜》和《普羅米修斯》。埃斯庫羅斯是整個古希臘戲劇的第一位大師,對整個西方
戲劇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是雅典民主全盛時期的悲劇作家。他在27歲首次參加悲劇競賽,即
戰勝了埃斯庫羅斯。
阿里斯托芬稱讚他“生前完滿,身後無憾”。索福克勒斯一生共寫過100餘部戲劇,卻只有7部傳世,成就最高的是《
安提戈涅》和《俄底浦斯王》。其中《俄底浦斯王》被認為是古希臘悲劇的典範。
索福克勒斯的悲劇往往被稱為“
命運悲劇”,即通常表現個人意志行為與命運之間的衝突。
歐里庇得斯(前485-前406)是雅典奴隸制民主國家危機時代的悲劇作家。他一生從未參與過任何政治活動,而是醉心於
哲學思考。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許多問題,包括神性與人性、
戰爭與和平、民主、婦女問題等等。他一生共創作了80餘部悲劇,有18部傳世。其中最優秀的包括《美狄亞》、《特洛伊婦女》等。歐里庇德斯所處的時代是雅典由表面繁榮逐漸走向動盪的時代。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後,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信仰危機和道德淪喪現象出現。在歐里庇德斯的戲劇中,可以清晰的感到劇作家對希臘政治現實的懷疑態度。《美狄亞》被認為是古希臘最動人的悲劇之一,也是西方文學中第一次把婦女作為主要角色來塑造。由於歐里庇得
斯的戲劇風格和傳統的悲劇風格不同,因此他生前並不出名,死後名聲卻很大,他的戲劇對
西方戲劇史有很大影響。
古希臘喜劇
古希臘喜劇起源於祭祀
酒神的狂歡歌舞和民間滑稽戲。公元前487年,雅典正式確定在春季酒神節慶中增加喜劇競賽項目。
古希臘喜劇大半是政治諷刺劇和社會諷刺劇,產生於言論比較自由的民主政治繁榮時期。這一時期的喜劇具有較強的批判性,尤其擅長諷刺當權人物。這時的喜劇被稱為“舊喜劇”。公元前5世紀雅典曾產生過三大喜劇詩人,分別是克拉提諾斯、
歐波利斯和阿里斯托芬,只有阿里斯托芬有作品傳世。
阿里斯托芬(前446-前358)生活於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雅典的城邦文明正在衰落之中,雅典社會出現了貧富分化、政治派系等現象,這些都稱為劇作家創作的素材。阿里斯托芬一生共寫過44個喜劇劇本,但完整流傳下來的只有11部,比較著名的包括《巴比倫人》、《雲》、《鳥》、《騎士》、《阿卡奈人》等。其中《鳥》是最優秀的作品,也是古希臘現存的結構最完整的寓言喜劇,是烏托邦喜劇的濫觴。阿里斯托芬是整個歐洲的喜劇之父,正是他奠定了西方文學中喜劇以滑稽形式表現嚴肅主題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