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鐮狀劍

古埃及鐮狀劍

古埃及鐮狀劍,一種冷兵器,古埃及人所使用,不僅用在戰場上,也是權貴身份的象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赫帕什鐮形刀
  • 外文名:Khepesh/Khopesh
  • 屬性:冷兵器
  • 中文別稱:古埃及鉤鐮刀/古埃及鐮狀劍
  • 使用者:古埃及人
兵器簡介,起源,形制,刀身,刀柄,使用及其象徵,

兵器簡介

這種兵器是古埃及18王朝的開國兵器,法老阿赫摩斯一世最愛。古埃及十八王朝,是世界上第一強國,它的強大,與這件兵器密不可分。這種兵器殺傷力相當強大,在當時被稱為兵器之霸,可以鉤開敵人盾牌,對敵人實施割殺,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古埃十八王朝法老墓中,都有這種兵器,圖坦卡蒙墓中就出一把刀,因為這種兵器代表了古埃及十八王朝的強大,故被稱為“法老之劍”。
從公元前13世紀,一直使用到公元前196年,埃及步兵普遍裝備。
古埃及鐮狀劍
古埃及人

起源

克赫帕什鐮形刀是由迦南地區(迦南一詞最早出現在《聖經》中,這個詞作為地區名,主要是指今天的巴勒斯坦、敘利亞及黎巴嫩等國家所屬的地區)農民所使用的雙孔青銅斧演變發展而成,雙孔青銅斧因其斧頭與連線桿之間設有雙孔而得名。克赫帕什鐮形刀的英文名稱為Khepesh,也寫作Khopesh,因形似鐮刀被稱為“鐮形刀”。此單詞源於古埃及象形文字中表示牛腿的“腿”字,在古埃及第一中間期(公元前2181年~公元前1991年)的棺槨上,就刻有此象形字。古埃及的歷史年表從約公元前4000年出現私有制和階級關係的萌芽開始,到公元前30年羅馬征服埃及時為止,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國、第三中間期、後王朝共9個時期。
在現存於巴黎羅浮宮的鷲碑(theSteleofVultures)浮雕殘片上,描繪有拉格什國王恩納圖姆(Eannatum,於公元前2454年~公元前2425年在位)慶祝戰鬥勝利的場景,其中出現的兵器就有克赫帕什鐮形刀,由此得證,克赫帕什鐮形刀出現的時間應早於公元前2454年。
鷲碑浮雕殘片出土於拉格什王國(Lagash)。拉格什王國是古代蘇美爾人的領地之一,位於現今伊拉克境內,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相匯處的西北部。拉格什王國的國王恩納圖姆曾經率軍打敗烏馬(Umma)、基什、烏魯克、拉爾薩等城邦,幾乎統占蘇美爾全境,建立了拉格什帝國。此後,隨著勢力的增大,拉格什帝國的領土也擴張到了伊拉姆古國和波斯灣地區。
鷲碑是國王恩納圖姆下令建立的,以慶祝拉格什王國經過激戰戰勝烏馬的功績。在一片鷲碑浮雕殘片_上,刻畫有恩納圖姆指揮士兵們坐在戰車上,碾壓著敵人的屍體勝利前進的場景,恩納圖姆位於戰車前部,穿一件獸皮披風,右手握持一把克赫帕什鐮形刀。
古埃及鐮狀劍
古埃及人

形制

在古埃及,克赫帕什鐮形刀最初由青銅製成。從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53年~公元前1085年)開始,冶鐵技術傳入古埃及,克赫帕什鐮形刀的製造材料逐漸轉變為以鐵為主。一把典型的克赫帕什鐮形刀主要由刀身、刀柄組成,全長為50~60cm,也有一些長度較短或較長的特例存在。
古埃及鐮狀劍
克赫帕什鐮形刀

刀身

刀身由直形部分和曲形部分構成。直形部分和曲形部分一般加工有1~2條較長的血槽。直形部分位於刀身靠近刀柄的一端,大約占刀身總長的三分之一,呈略微收窄狀。曲形部分位於刀身直形部分的前部,占刀身總長的三分之二,長弧形或月牙形。曲形部分外側前部開刃,有些曲形部分的後部設有倒鉤。
刀尖的形制變化較多。有的刀尖設計成向前延伸的尖錐狀;有的被切平,未設尖錐;有的則設有倒鉤。

刀柄

克赫帕什鐮形刀的刀柄製作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刀柄與刀身一體鑄造而成,另一種則是刀柄與刀身分開製作。前者的製作方式使得全刀質量較大,後者的製作方式使得全刀質量減小。
刀柄與刀身分開製作時,刀身後部鑄造有刀柄芯,刀柄芯上加工出兩個固定孔,於刀身與刀柄連線時安裝鉚釘。刀柄由硬木、象牙或其他材料製成。連線刀身與刀柄時,先將刀柄芯插入刀柄內,用鉚釘將刀身與刀柄芯固定在一起。

使用及其象徵

古埃及鐮狀劍
克赫帕什鐮形刀
克赫帕什鐮形刀刀身曲形部分外側刃口鋒利,主要用於削切和揮砍式攻擊,其致命的殺傷力通常會令對手難以抵擋。曲形部分的內側雖然未設刀刃,但其可用於向對手進行大力地擊打,還能用於格擋對手的兵器。有的克赫帕什鐮形刀曲形部分的前、後端設計有倒鉤,可用於勾掛對手的兵器或拉開盾牌。
在長劍尚未普及的年代,克赫帕什鐮形刀成為古埃及軍隊普遍配置的作戰武器。在古埃及新國時期,克赫帕什鐮形刀最為流行,同時也成為權力、地位的象徵。隨著長劍越來越多地投入到近戰中,克赫帕什鐮形刀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退出戰場,但它作為權力、地位的象徵卻並未失去。
古埃及的法老作為奴隸制社會的專制君王,拿握著全國的軍政、司法和宗教大權。其作為古埃圾的最高統治者,對臣民來說是神的化身,具有絕對的權威。在諸多描述古埃及法老的文獻中都提到他們所擁有的克赫帕什鐮形刃,有的甚至已經在其陵墓中找到了實物。例如,在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一世的墓葬中,出土有一把克赫帕什鐮形刀,其由青銅製成,現珍藏在巴黎羅浮宮內。在法老圖坦卡蒙的墓葬中,也出土有兩把克赫帕什鐮形刀,它們現在收藏在埃及的開羅博物館中。作為陪葬品的克赫帕什鐮形刀,多數未開刃,有一些在刀身和刀柄處進行鍍金或雕花處理,使它成為一件精美的工藝品。這說明克赫帕什鐮形刃在古埃及並非只是作為戰鬥的兵器存在,同時也是一些重要場合的儀仗用品或持有人權利地位的象徵。
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II),(公元前1279年~公元前1213年在位)在位67年,其執政時期.是古埃及新王國最強盛的時代。他是一位強大的國王,一位戰無不勝的將軍,一位和藹可親的父親,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設者。拉美西斯二世曾經發起一系列的遠征,以恢復古埃及對巴勒斯坦地區的統治。他在敘利亞與另一強大帝國西臺發生戰爭,雙方在公元前1274年發生一次著名的戰役一卡疊石戰役。此次戰役以及最後契約的簽訂在世界國際關係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兩個不同地區的強國(埃及在北非,西臺在小亞細亞)為了爭奪彼此國境之外的一個重要地區的霸權和劃分勢力範圍而長期進行的戰爭與交涉。同時,周圍其他大國如米坦尼、亞述、比倫尼亞也在不同程度上先後捲入這場複雜的軍事外交鬥爭鐘。這也表明在公元前1270年代,東地中海一帶的各文明古國之間的關係日益複雜。
圖坦卡蒙(Tutankhamun)出生於公元前1341年,死於公元前1323年,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法老。他9歲君臨天下,19歲暴亡,在位時間不長。圖坦卡蒙為現代人廣為熟知的原因是由於他的墳墓在3000多年的時間內從未被盜,直到1922年才被英國考古學家和埃及學先驅霍華德卡特(HowardCarter)發現,並從圖坦卡蒙墓中挖掘出大量珍寶,其中有一支克赫帕什鐮形刀,此舉震驚世界。可以這樣說,圖坦卡蒙並不是古埃及歷史上功績最卓著的法老,但他墓葬的發現則代表了埃圾考古工作的頂峰,他也因此成為比較著名的古埃及法老之一。
克赫帕什鐮形刀也作為一個語言符號進入埃及象形文字中。在公元前196年,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的一群祭司,為當時年僅13歲的國王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製作了羅塞塔石碑(RosettaStone)。羅塞塔石碑自1802年起保存在大英博物館中並公開展示,由上至下共刻有同一段詔書的三種語言版本,分別是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草書文字與古希臘文字。在古埃及象形文字版本詔書中,就有克赫帕什鐮形刀的象形文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