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部疾病ct診斷與鑑別診斷

口腔頜面部疾病ct診斷與鑑別診斷

《口腔頜面部疾病ct診斷與鑑別診斷》是2019年7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緒臣,李鐵軍,該書對多種口腔頜面頸部腫瘤、嚴重口腔頜面部感染與外傷、唾液腺疾病、顳下頜關節疾病等的檢查提供了便利,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口腔頜面醫學影像學的診斷水平。

基本介紹

  • 書名:口腔頜面部疾病ct診斷與鑑別診斷
  • 作者:馬緒臣
  • 類別:李鐵軍
  • 出版社: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ISBN:978756591941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口腔頜面錐形束CT機的問世使口腔頜面放射學的發展取得了革命性的進步,它徹底改變了自1885年倫琴宣布發現X線之後僅2周OttoWalkhoff即進行牙科X線檢查至今120餘年來口腔放射學設備僅能提供二維圖像的歷史,使口腔頜面放射學進入了以三維圖像觀察病變的時代。義大利工程師P.Mozzo於1998年首先報導Quantitative Radiology公司生產的NewTom9000臥式口腔頜面錐形束CT機。幾乎是在同一時期,日本口腔頜面放射學家Y.Arai報導了坐式口腔頜面錐形束CT機。我國於1999年引入一台口腔頜面錐形束CT機,之後在全國逐漸普及。目前,口腔頜面錐形束CT機已廣泛套用於我國口腔醫學牙體牙髓疾病、牙周疾病、頜面骨炎症與創傷、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等多個臨床領域,促進了口腔頜面放射學的進展。
雖然我國口腔頜面放射學者早在20世紀80年代即將傳統的醫用CT用於口腔頜面部疾病的檢查和診斷,但將醫用CT設備引入我國口腔醫學院校的口腔專科醫院僅有短暫的10餘年歷史。多層螺旋CT在我國部分口腔醫學院校口腔專科醫院的設定,彌補了口腔頜面錐形束CT密度解析度較低而不能用於軟組織病變診斷的缺陷.為口腔頜面部多種疾病的檢查,特別是對多種口腔頜面頸部腫瘤、嚴重口腔頜面部感染與外傷、唾液腺疾病、顳下頜關節疾病等的檢查提供了便利,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口腔頜面醫學影像學的診斷水平。希望《口腔頜面部疾病CT診斷與鑑別診斷》能適應我國口腔頜面醫學影像學發展和口腔醫學臨床T作的需要,有助於我國口腔頜面醫學影像學醫師、口腔醫學各專業醫師更好地將CT檢查用於口腔醫學臨床,提高口腔醫學診治水平。

作者簡介

馬緒臣,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院務委員會委員,Chines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名譽主編,Dentomaxillofacial Radiology等多個專業雜誌編委。曾任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副院長、放射科主任、顳下頜關節病及口頜面痛診治中心主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放射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一、二屆)、顧問;中華口腔醫學會顳下頜關節病學及牙合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一、二屆)、顧問;《中華口腔醫學雜誌》副總編,國際口腔頜面放射學會主席等。國內外發表論文二百餘篇,主編專著5部,主編高等醫學院校教材2部;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七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一項以及北京大學“十五”211、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多項基金;先後獲北京市、衛生部及國家教委等多項科技成果獎。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有突出貢獻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1年所指導的博士研究生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主持的長學制及本科課程《口腔頜面醫學影像學》分別於2007年和2008年獲北京市及國家精品課程,2013年獲北京大學醫學部桃李獎,2016年獲中國醫師獎。
李鐵軍,現任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口腔病理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病理學專業委員會前任主任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等職。主要研究方向為頜骨牙源性囊腫和腫瘤的生長特徵與臨床行為。迄今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SCI收錄61篇;2014-2018年愛思唯爾Scopus資料庫發布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上,連續4年被列在醫學類前100位學者;主編專著4部;2001年獲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5年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6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863子課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基金。2006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待遇,2011年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12年獲中國科協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