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台公園工農兵雕塑

叢台公園工農兵雕塑

《叢台公園工農兵雕塑》位於河北邯鄲市叢台公園東大門內。該塑像於1972年10月建成,高度約11米左右。2011年3月,邯鄲市政府根據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在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礎上,經專家綜合評估論證,確定了邯鄲市第一批歷史建築55處中,叢台公園東大門內的工農兵塑像被列入其中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叢台公園工農兵雕塑
  • 地點:河北邯鄲市叢台公園東大門內
  • 高度:約11米
  • 時間:1972年10月
建設過程
1970年以前,在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全國各地都先後建了很多毛澤東塑像,邯鄲市也是同樣在叢台公園大門內、國棉二廠廠區大門內、毛澤東思想勝利展覽館(現為邯鄲市博物館)廣場等地方建了毛澤東塑像
叢台公園工農兵雕塑
1967年以前,中華大街西側沒有叢台公園,現在的東大門全是磚圍牆,北至叢台路,南至邯鄲賓館(當時叫招待處),叢台公園只有北門和南門。1968年3月在邯鄲賓館對面建毛澤東思想勝利展覽館。由於工程比較大,所需用的各種建築材料又比較多,所以就在中華大街叢台公園的東圍牆開了一個大口子,堆放各種建築材料,並在叢台公園內取土,當時占用的臨時工地就是現在的展覽路國小操場。1968年12月26日,毛澤東思想勝利展覽館竣工之後,當時的邯鄲市革命委員會決定,叢台公園的東圍牆所開的大口子建一個東大門,方便市民到公園遊覽。於是,在1969年的春天建了南北各3間門房,大門內外,鋪裝瀝青,修建了小廣場。小廣場建成後,感覺空蕩,市領導決定再建一個毛澤東塑像,與毛澤東思想勝利展覽館的毛澤東塑像相呼應。
按照當時建毛澤東塑像的說法是這樣的,底座為5.16米,寓意中央於1966年5月1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當時簡稱“五·一六通知”。塑像高度為7.1米,寓意7月1日黨的生日,二者加起來為12.26米,寓意毛澤東的生日。
叢台公園大門的毛澤東揮手塑像於1969年5月1日建成。底座四周中間鑲有四塊漢白玉石板,東面,南面,北面,三塊面積一樣大,分別是120公分×90公分,西面石板略小些90公分×60公分。這三塊石板都刻有模仿林彪的題詞,東面是: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毛主席萬歲;萬歲;萬萬歲!北面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南面是,毛澤東思想指引下的人民革命是歷史前進的火車頭。
隨著1971年9月13日林彪事件發生之後,在毛澤東塑像這個問題上,當時社會上傳說:毛主席講了,外面颳風下雨,你們在屋裡,我為你們站崗;你們在吃飯,我在觀看。這有些不盡如人意了。1972年4月中旬的一天,公園大門內來了幾輛大卡車,卸下來很多腳手架等其他物料。車是邯鄲市基本建設局的(現在市建工集團),第二天毛澤東的塑像就被拆除了,只保留了底座,底座鑲有四塊漢白玉石板上的刻字也用水泥糊上了,但有些字模模糊糊能分辨清,西面那一塊漢白玉石板上只保留了1969年5月1日幾個字,被拆下來的碎塊聽說拉到市外埋了起來。事後,市園林處黨支部書記、革命委員會主任董明林對職工講:拆除毛澤東塑像是基本建設局安排的。
毛澤東塑像拆除後,只保留了一個5米多高的底座,不太好看。這期間市園林處和城建局(1972年4月原城市建設局恢復建制,現在叫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領導考慮,底座上建什麼為好,經過多次研究和討論,確定了在底座上建工農兵塑像,並向市革命委員會的領導做了匯報。建工農兵塑像這在當時也符合特定的歷史條件和歷史環境。於是市園林處的田德雲(時任園林處革命委員會副主任)、李春帛(園林處工程師)和城建局的有關人員,到北京工藝美術廠聯繫製作工農兵塑像之事。
1972年10月國慶節剛過,北京工藝美術廠就來了六七個技術人員,帶隊的負責人姓張,大家都叫他張師傅。當時除了北京來的技術人員外,園林處和城建局還抽調了木工、鋼筋工、瓦工、電工、架子工等20多人,公園大門口好不熱鬧。
北京技術人員,住在園林處辦公室的後院內(現已拆除),在職工食堂用餐,每天的生活費是5角錢,早上1角錢,中午2角5分,晚上1角5分,這在當時生活標準是不錯的。當時人們的生活費是每天3角錢左右,有很多人還達不到這個標準。
北京技術人員對工作非常認真,大家相互配合默契。由於已進入秋天,此項工作必須在入冬之前完成,所以大家都在加班加點,沒有人要加班費,毫無怨言。我當時晚上穿了件舊大棉襖,幹活就脫掉,休息時再穿上。建工農兵塑像時,按照圖紙,工作站在腳手架上,各部位先綁上型號不同、粗細不等的鋼筋,而後在一定距離裝上事先做好的模型版,由下到上一層一層澆灌白水泥,各個環節分工明確,一環緊扣一環。澆灌白水泥大都是下午5點到6點開始,這樣不耽誤白天干活。當時園林處和城建局領導幾乎每天白天和晚上都要到現場和大家一起參加勞動。有的領導說:“好好乾,不要怕髒,不要怕累,要勤快點。”經過20多天的緊張製作,在11月初建成了工農兵塑像。腳手架拆除後,效果很好,得到了各級領導和遊客的一致好評。這樣繼邯鄲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內烈士公墓東西兩側1959年6月建成的兩組大型人物群雕“八路軍”、“民兵”之後,邯鄲市又建了一組大型人物群雕“工農兵”,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我市的文化內涵。由於底座西面漢白玉石板上刻的1969年5月幾個字沒有被塗抹掉,這就給人們造成錯覺,誤認為工農兵塑像是1969年5月建成的。
幾十年以來,工農兵塑像,經受了風吹日曬,依然很雄偉。市園林局每隔幾年對其進行保護和噴刷。現在遊客進入叢台公園仿明清式建築格局的大門,而後看到的就是大門之內工農兵塑像的雄偉高大,道路兩側雪松的挺拔蒼勁(1970年12月種植),並一直向西延伸到了古叢台下的湖邊,儼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經過幾十年園林職工辛勤的勞動,叢台公園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重點公園和河北省十佳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