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鼠之狗

取鼠之狗

鼠之狗,涵義是有了人才如果不善於使用,就不能夠發揮他們的作用。在於告訴人們要創造條件,人盡其材,物盡其用,防止人才 的濫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取鼠之狗
  • 術語所屬:成語
  • 套用領域:人才利用
  • 出處:《呂氏春秋·士容論》
  • 年代:齊國時期
  • 寓意:大材小用
作品原文,注釋,翻譯,作品解析,作品簡介,

作品原文

齊有善相①狗者,其鄰假②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鄰畜之數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③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則桎④之!”其鄰桎其後足,狗乃取鼠。

注釋

①相:觀察,識別。
②假:托。
③麋:似鹿而體小的一種動物。
④桎:捆綁。
⑤善:善於、擅長。

翻譯

齊國有個善於識別狗的人。他的鄰居托他找一隻擅長捉老鼠的狗。過了一年,這人才找到一隻,說:"這是一條優良的狗呀!"
鄰居把狗養了好幾年,可這隻狗並不捉老鼠。他把這個情況告訴了那個善於識別狗的人。那個善於識別狗的人說:"這的確是一隻好狗呀,它想捕捉的是獐、麋、豬、鹿這類野獸,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讓它捉老鼠的話,就捆綁住它的後腿。"
(後來)這個鄰居捆綁住了那條狗的後腿,這狗才捉起老鼠來。

作品解析

俗話說:“狗拿耗子,多管閒事。”抓老鼠,本是貓的專長,現在卻讓能獵取獐麋豕鹿的良狗去抓耗子,實在是大材小用。請人尋找捕鼠的狗已違常理,而知狗之良後仍綁狗捕鼠就更是愚蠢之至了。雖說這僅僅是則故事,但是現實社會中用非所長、浪費人才、埋沒人才的事不是與此如出一轍嗎?所以用人還是應當知人善任,物盡所用,人盡其才。

作品簡介

呂不韋(約前292年~約前235年),戰國末年衛國濮陽人。原籍陽翟(今河南禹州)。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纂的雜家著作,又名《呂覽》,在公元前239寫成,當時正是秦國統一六國前夜。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書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順應客觀的思想,但捨棄了其中消極的成分。同時,融合儒、墨、法、兵眾家長處,形成了包括政治、經濟、哲學、道德、軍事各方面的理論體系。呂不韋的目的在於綜合百家之長,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為以後的秦國統治提供長久的治國方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