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論生存與痛苦》是202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叔本華。本書以無與倫比的文筆,那種清晰的美感,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訴說了世界的真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叔本華論生存與痛苦
- 作者:[德]叔本華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6889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叔本華是德國哲學家,他創立了意志哲學,首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他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世界的本源是意志,世界只是意志的表象。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說過,叔本華是西方*偉大的學者。
《叔本華論生存與痛苦》選自叔本華的後期著作《附錄和補遺》和《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叔本華認為,意志是構成這個世界一切事物內在的、真正的核心,是“自在之物”,屬於形而上;我們所看見的自然界中的物質(包括人、動植物、無機體等)都是基本生命力、自然力,亦即意志的載體;豐富多樣的現象世界是意志在各個級別客體化的結果。人類是意志最高級別的現象,智力則是派生的,是為盲目的意欲配備的、幫助其生存和發展的工具,在本質上與動物的爪、牙、翼沒有區別。因為“意志”和“智力”是構成我們這一現象世界的兩要素,這兩者的本質以及相互間的關係構成了叔本華哲學思想的核心問題。本書稿輯選的文章也都圍繞這一對核心問題進行多方面的討論,《論女人》中有一些讀起來讓女性頗不舒服的狹隘評論,令人想起叔本華與母親的惡劣關係。《論政治》探討了法學和政治學的關係,在《論自殺》中叔本華對自殺“罪行”進行了辯護並分析了自殺的緣由,“自殺用虛假的解脫取代了從這個悲慘世界解脫的真實之路,其實自殺行為與最高道德目標的實現背道而馳。不過如果基督教教士們就此要給自殺打上犯罪的烙印,恐怕(自殺在)此處的迷失行為與犯罪行徑依然有著遙不可及的距離”,“一旦生活的可怖超越了對死亡的恐懼,人便能坦然地為自己的生命畫上句號”。《論爭術》討論的是如何辯論,總結了37種辯論的技巧。《邏輯與辯證法》 分析了詭辯術和詭辯術的技巧。在《論藝術的內在本質》中叔本華認為,哲學與藝術的根基是相同的,“實用藝術之母是貧乏,審美藝術之母是富餘。實用藝術之父是知性,但審美藝術之父卻是天才,是某種形式富餘的天才,其認識能力的過剩足以超越為意志服務所需要的程度” 。在其餘幾篇章,叔本華講述了生存的虛無和人世的痛苦,分析了形上學之於人類的必要性,等等。譯者的本意是將叔本華原本的思想轉述給讀者,讓讀者可以沒有阻礙地閱讀與欣賞叔本華的作品,可以輕鬆愉快地談論與批評叔本華的想法。
圖書目錄
再版序
001
譯者序
001
意志形上學導讀
001
論女子
009
論政治
026
論自殺
057
論爭術
064
邏輯與辯證法
110
論藝術的內在本質
124
對存在虛無理論的補充
131
關於泛神論的一點看法
140
論人類的形上學需要
144
論人世的痛苦
180
我們的真實本質的不滅性
198
對物自體之反面現象的一些考察
217
論物自體的可認識性
227
後記
239
作者簡介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Arthur,1788—1860)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1788年2月22日誕生在但澤(今波蘭格旦斯克)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家庭,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叔本華家產萬貫,但不得志,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25歲發表了認識論的名篇《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30歲完成了主要著作《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發行500本,絕大部分放在倉庫里。53歲出版《倫理學的兩個根本問題》。62歲完成《附錄和補遺》,印數750本,沒有稿費。65歲時《附錄和補遺》使沉寂多年的叔本華成名,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1860年9月21日在法蘭克福病逝。